1706051847
1706051848
婴衅徙穷 荒,茹哀与 世辞 。官来录 我橐 ,吏来 验 我尸 。藤束木皮棺 ,藁葬路傍陂 。家 乡在 万里 ,妻子天 一涯 。孤魂 不敢归 ,惴惴 犹在兹 。昔忝柱 下史,通籍 黄金闺 。奇祸 一朝作,飘零 至于斯 。弱孤 未堪事,返 骨定 何时 。修途缭山 海,岂免 从阇 维 。荼毒复荼毒 ,彼苍那得知 。岁晚瘴江急 ,鸟兽 鸣声悲 。空蒙 寒雨零 ,惨淡阴风吹 。殡宫 生苍藓 ,纸钱挂空枝 。无人设薄奠 ,谁与饭 黄缁 。亦 无挽歌 者,空有挽歌辞 。
1706051849
1706051850
凄厉哀断,不忍卒读。这是抑郁症患者的无奈绝望的最后呼喊,而他一生最钦敬的风义兼师友的东坡,却并不能理解这一点。东坡以为这是少游“齐生死,了物我,戏出此语”,显然对少游内心的恐惧、绝望、黑暗,缺乏同情之了解。这也难怪,东坡的心灵太健康,理解不了抑郁症患者的痛苦。
1706051851
1706051852
反而是《苕溪渔隐丛话》的作者胡仔,评价得比较到位:“若太虚者,情钟世味,意恋生理,一经迁谪,不能自释,遂挟忿而作此辞。”意思是少游钟情太甚,他对红尘浊世有过多的眷恋,贬官以后,心结不能自我开解,心怀愤恨,才写出这首自挽辞,哪里是真的能够“齐生死,了物我”呢?胡仔说少游是“挟忿而作”,也是不确的,少游心中倘有愤恨,也就不会抑郁了,他是绝望,连愤恨都不会有的绝望。
1706051853
1706051854
情深者必不寿,钟情之人,也不适合官场的文化。有词心的少游,做起官来,当然是“没奈何”。他会对老百姓很好,却绝对不可能被任何一种官僚体制所接纳。这样的人,无论生在哪一个时代,其人生都会是一场悲剧。
1706051855
1706051856
淮海词历史上评价很高,如同门晁无咎云:“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即使是不识字的人,也知是天生好言语。”南宋词人张炎则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都是深到的知味之言。陈师道以为秦词在苏词之上:
1706051857
1706051858
退 之以文为 诗,子瞻以 诗为 词,如教坊雷大使 之舞 ,虽极天 下之工,要非本色 。今代词手,惟秦七、 黄九 尔。
1706051859
1706051860
雷大使,是宋代教坊艺人雷中庆,他的舞蹈大概走的是阳刚一路,与传统舞伎偏于柔美的舞姿不同。后山(陈师道号) 以为,唐诗人韩愈(退之) 是用文法来写诗,东坡则是用诗法来填词,虽然风格卓异,却不符合文体本来的体性,只有少游与山谷,才是真正的词家作手。这是非常有见地的说法。
1706051861
1706051862
后山还说:“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这话前半我认同,后半则须当辨正。我们读少游的诗集,集中像“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五首》) 那样,被金代诗人元好问嘲笑为“女郎诗”的,其实并不多见。像“宝师本巴蜀,浪迹游淮海。定水湛虚明,戒珠炯圆彩。飘零乡县异,晼 晚星霜改。明发又西征,孤帆破烟霭”(《送僧归遂州》) 、“向晨结束事长途。利风刮面冰在须。冈穷得水马不进,雾暗失道人相呼。悠悠旁舍见汲井,轧轧隔林闻挽车。游目骋怀自可乐,勿忆乡县增烦纡”(《马上口占》) 这样的诗,何尝不是风格遒上?像“预想江天回首处,雪风横急雁声长”(《次韵参寥见别》) 、“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已南能几人”(《别子瞻》) 、“一代衣冠埋石窆(biǎn),千年风雨锁梅梁”(《谒禹庙》) 、“路隔西陵三两水,门临南镇一千峰”(《次韵公辟会蓬莱阁》) 、“照海旌幢秋色里,激天鼓吹月明中”(《中秋口号》) 、“天上图书森似旧,人间岁月浪如驰”(《寄孙莘老少监》) 这样的句子,何尝不是沉雄博丽?少游婉约的词心,掩盖住了他的诗名。吕居仁《童蒙训》谓:“少游过岭后,诗严重高古,自成一家,与旧作不同。”其实,少游本就有沉雄清俊的诗心,只是至热之肠,在遭受打击之后,不能解脱,一变而为冰肠九曲,这是天地阴阳消长的自然之理,实在并不足怪。诗心是生命的宣泄,词心却是生命的消耗,少游从诗心而转词心,是他生命精神的转折,由宣泄而转为消耗,由高蹈而转为抑郁,他也就在剪不断、消不去的幽愁暗恨中,消耗尽生命最后的神采。
1706051863
1706051864
回头再看少游的《好事近·梦中作》。这首词与少游一贯的词风绝不相类。词中不再载满怨悱,反而是一派澄澈空明的华严之境。这是一种深刻的心灵暗喻。宋芮处士诗云:“人言多技亦多穷。随意文章要底工。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怀抱百忧中。”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说少游与小山一样,都是“古之伤心人”。少游是钟情至极的性子,故一生怀抱百忧,伤心凄绝。钟于情,亦终当为情而死。他执着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在现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尖锐矛盾带给他难以言喻的心灵痛苦,他一生深陷这种痛苦之中,无法解脱,唯有在梦中,才能得到暂时的宽怀,也只能在梦中,才作得出如此华严境界的词作。一旦他不仅在梦中,更在清醒之时,蓦然解脱,得证华严—这是他忽然在藤州与人谈论这首词的原因,支持他生命的一个“情”字也就如土委地,他的生命必然走向消歇。少游的含笑视水而逝,正是他从情孽纠缠的一生得到最终解脱的明证。
1706051865
1706051866
1706051867
1706051868
1706051870
长相思:与唐宋词人的十三场约会 莫道不销魂——说李易安
1706051871
1706051872
1706051873
1706051874
1706051875
1706051876
1706051877
1706051878
文学的本质是人学,丹麦学者勃兰兑斯在他的不朽名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一书中说:“文学史,就其最深层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所以,我们在阅读一位作家的作品之时,除了要了解他的生平出处、社会背景,更需要用心去倾听作品背后无声的呼告呻吟,剖析作家的心理症候,感受他或她的灵魂悸动,这样才算是一位合格的读者。历来对女词人李清照的研究,多侧重她的身世与词风,却甚少涉及对其性格底色的深层探讨,这无疑是非常大的缺憾。
1706051879
1706051880
李清照,字易安,号漱玉,山东章丘人。父李格非,字文叔,是北宋著名的文士,为文高雅条畅有义味,与苏门诸人关系密切,后亦名登元祐 党人碑;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家中浓郁的文化氛围,让易安自幼即徜徉书海,才堪咏絮。元符二年(1099),易安年十八,时为礼部员外郎的父亲把她嫁给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季子,太学生赵明诚。这头婚事在当时可算得门当户对,但徽宗朝赵挺之做了宰相,打压旧党,不遗余力,李格非却因身沦党籍,遭到政治迫害,两家的裂痕越来越大。赵挺之任相职后,易安曾献诗几谏(对长辈委婉而和气的劝告谓之几谏) ,有“炙手可热心可寒”之语,父李格非遭到迫害后,又给公公上书请救,想以“人间父子情”打动赵挺之,不过,这些对热中权势的赵挺之而言都是徒劳。
1706051881
1706051882
易安与赵明诚的婚姻,长期被视作鳒 鲽相依的典范。元朝伊世珍《琅嬛 记》编造了一个著名的故事:
1706051883
1706051884
赵 明诚幼时 ,其父 将为择妇 。明诚昼寝 ,梦诵 一书,觉来 唯忆三 句云:“言与司 合,安上 已脱 ,芝芙草拔 。”以告 其父 ,其父为解曰 :“汝待得能文 词妇 也。‘言与司 合’是‘词’字,‘安上 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 字,非谓汝为 词女之夫乎?”后李 翁以 女女之,即易安 也,果有文章 。
1706051885
1706051886
宋以后,易安词名藉甚,故《琅嬛 记》所载的故事虽然荒诞不经,而词女之说,久已深入人心。人们想到了易安,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女词人”这个标签。易安的生理性别造就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也局限了人们对她的进一步认知。
1706051887
1706051888
杨海明先生说:“李清照之所以受到当时和后世男性文人的赞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沾了她女性身份的光。”(《唐宋词与人生》) 我非常认同这一见解。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家周济就认为“闺阁词唯清照最优,究苦无骨”,我的太老师朱庸斋先生赞襄兹说,他在《分春馆词话》卷五中说:“历来对清照词作之评,往往偏高溢美。其词清新流丽,自然中见曲折,然生活面狭隘,闺阁气重,不免近乎纤弱。……后世不少柔靡轻巧之作,与清照流风不无关系。”我们知道,中国文艺的审美旨趣,固然重视阴阳相生相济,但仍是以乾动阳刚为主,易安的词缺乏风骨、偏于柔靡,自风格体性言,是纯然的女性词,固然在当时独树一帜,然而衡诸中国文艺的主流,确实离名家、大家的标准差别辽远。
1706051889
1706051890
易安在词坛的地位,是经后世文人的过分推崇而逐渐形成的。不过,宋代对易安的褒评都是基于她的诗文,而非她的曲子词。如胡仔云:“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者,颇多佳句。”这里的文词是“诗古文辞”的“文辞”,指古文、骈文、赋,不是指曲子词。又引《诗说隽永》说:“今代妇人能诗者,前有曾夫人魏,后有易安李。”南宋理学家朱熹云:“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李有诗,大略云‘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云云。中散非汤、武得国,引之以比王莽。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 他认为,宋代妇人能文的,只有魏夫人( 其丈夫是曾为宰相的曾布 ) 和李易安,但易安除了文章之外,还能诗,且写得不赖。他举的例子是“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嵇中散”是嵇康,他是魏晋时“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名士,后为司马氏所杀。嵇康表面上毁弃礼教,实则是真信仰礼教,因为不满司马氏篡权,利用和亵渎礼教,这才非薄汤武革命,以商汤代夏武王伐纣为臣弑其君,挑战儒家传统观念。易安这几句诗的意思是,东汉继承西汉的法统,是政权的合法延续,中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只是像人皮肤上长了瘊子,不能改变历史正统,嵇康非薄殷商代夏、周朝代商,正因坚持了历史正统观的缘故。易安身亲离乱,其时宋室君臣因靖康之难被掳北上,金人在北方扶植刘豫建立起伪齐政权,易安此诗,或即为此而发。古代女性由于所受教育及参与社会生活的限制,一般来说,诗文不像男性那样綦重家国情怀,易安诗却绝非闺阁之秀,直是文士之豪,这也就难怪朱熹感叹:“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1706051891
1706051892
易安词在当时就受到一些男性读者的猛烈抨击,如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虽肯定她的词“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却更严厉地批评她“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搢 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这种对易安词的贬抑,基于儒家崇尚雅正的诗教观。在王灼的眼中,易安完全不合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形象要求,她在丈夫死后,“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虽未深责,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1706051893
1706051894
易安词流传至今者已不多,王灼所讲的“无顾忌”之作,可能大都散佚了。从传下来的作品看,以下两首可能有问题:
1706051895
1706051896
浣溪沙·春暮
[
上一页 ]
[ :1.70605184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