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055597
陈漱渝先生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两星永不相见”。陈先生引述了鲁迅母亲对许钦文四妹许羡苏所说的一段话:“龙师父给鲁迅取了个法名——长庚,原是星名,绍兴叫‘黄昏肖’。周作人叫启明,也是星名,叫‘五更肖’,两星永远不相见。”这样的结局,无论是鲁迅,还是周作人,都不曾料及,甚至可以说,是他们所不愿意接受的。
1706055598
1706055599
鲁迅在《别诸弟》跋中说:“登楼陨涕,英雄未必忘家;执手销魂,兄弟竟居异地。”就这样,周氏兄弟的八道湾失和永远成了现代文学三十年中难以释怀的一处隐痛,提示着文学之外的另一种悲怆和沮丧。
1706055600
1706055601
1706055602
1706055603
1706055605
鲁迅的饭局 立契用饭——安慰母亲的西三条胡同新居
1706055606
1706055607
时间:1923年12月2日
1706055608
1706055609
地点:北京西长安街龙海轩
1706055610
1706055611
与席:鲁迅、伊立布、连海、吴月川、李慎斋、杨仲和
1706055612
1706055613
1923年12月2日,鲁迅日记云:“午在西长安街龙海轩成立买房契约,当付泉五百,收取旧契并新契讫,同用饭,坐中为伊立布、连海、吴月川、李慎斋、杨仲和及我共六人。”
1706055614
1706055615
这是鲁迅成功购买到西三条胡同的房屋后,与旧屋房主连海及同事、朋友等共同用饭,含有庆祝之意。
1706055616
1706055617
鲁迅购买西三条胡同房屋是兄弟反目的结果。
1706055618
1706055619
1923年7月,鲁迅和周作人关系破裂后,决定搬出八道湾,于是通过许钦文、许羡苏兄妹,找到了砖塔胡同六十一号房屋,并于8月2日迁居此处。
1706055620
1706055621
生活在砖塔胡同中的鲁迅贫病交加、情绪低沉。此时“五四”运动高峰期已过,《新青年》被停,鲁迅个人生活也处于低谷,兄弟失和所带来的打击是致命的,他的精神与身体都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煎熬。据许广平后来说:“因为砖塔胡同房子是租赁的,老母亲初时只来看望鲁迅,后来病倒在八道湾,(周作人)也不给医治,跑回砖塔胡同来找鲁迅同去看医生,病好才回去。周作人家有厨子,大批工人,但母亲的饭要自己烧。母亲于是哭回鲁迅住处,鲁迅为着老人家要有自己的房子好安排生活,在非常不安之下,于是又在病中到处看屋。”(《鲁迅回忆录》)
1706055622
1706055623
许广平所言未必是全部真相,但鲁迅买房主要为了母亲,是没有疑问的——在《欣慰的纪念》一文中,许广平说,鲁迅曾对她讲:“西三条的房子,是买来安慰母亲的,绍兴老房子卖去了,买了八道湾的房子,她一向是住惯自己的屋子,如果忽然租房子住,她要很不舒服。”
1706055624
1706055625
从1923年8月16日起,至10月30日,鲁迅先后在菠萝仓、西城、贵人关、西单南、街西、宣武门、都城隍庙街、西直门内、西北城、石老娘胡同、南草厂、半壁街、德胜门内、针尖胡同、阜成门内、达子庙等处看屋23趟,先后陪同鲁迅看屋的人有:裘子元、李茂如、崔月川、李姓者、秦姓者、王仲猷、杨仲和、林月波、李慎斋等9人。其中李慎斋陪同次数最多,为7次,且在鲁迅装修新房的过程中始终参与,出力甚巨,以其诚朴忠厚引人关注。
1706055626
1706055627
读《鲁迅日记》,有关李慎斋的记录共有52次之多,且集中于1923—1924年鲁迅兄弟失和、流离失所及寻寓栖身之际,是鲁迅风雨飘摇时期的一个得力的谋士与助手。
1706055628
1706055629
李慎斋,名懿修,字慎斋,河北清苑人。1916年为教育部会计,1922至1925年间为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办事员。李慎斋第一次出现在鲁迅日记中是1916年12月2日,这一天是鲁迅为庆祝母亲六十寿辰回绍兴省亲的前夜,时为教育部会计的李慎斋闻知鲁迅返乡省亲的消息后,专程前往鲁迅寓居的绍兴会馆送行,并送四盒蘑菇,鲁迅在当天的日记中记道:“李慎斋来,贻摩菇四合。”此后李慎斋是以陪同鲁迅看房的身份出现的。1923年9月13日,“下午同李慎斋往宣武门附近看房”。9月24日,10月10日、17日、24日、27日,又同至南草厂、阜成门内、达子庙等处看屋。
1706055630
1706055631
1923年10月30日,“午后杨仲和、李慎斋来,同至阜成门内三条胡同看屋,因买定第廿一号门牌旧屋六间,议价八百,当点装修并丈量讫,付定泉十元”。至此,西三条胡同房屋买定。为办理购房修屋及纳税验契手续,鲁迅去巡警分驻所、税务所、市政公所等不下15次。由此可见民国前期房管制度的繁严。难怪鲁迅在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后不再买房,一直租房居住。
1706055632
1706055633
西三条胡同在古老的阜成门城垣脚下,东面不远处高耸的白塔便是著名的白塔寺。
1706055634
1706055635
鲁迅当年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佥事之职,月工资为三百元银洋。资料显示,一元银洋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40元人民币,即鲁迅当年月工资相当于1.2万元人民币。鲁迅用三个月的工资即可买六间房屋,举重若轻。即使鲁迅工资很高,还有讲课费、版税及稿费等,但买房的八百元,还是向齐寿山及许寿裳两先生各借四百元后凑齐的。所欠的债,一直到1926年秋天南下厦门大学后才用他的讲课费(月薪四百银圆)还清。
1706055636
1706055637
1706055638
1706055639
1706055640
北京西三条胡同21号鲁迅故居(作者摄于2008年3月15日)
1706055641
1706055642
购买西三条胡同,是鲁迅“买来安慰母亲的”,一片孝心和苦心尽在其中。
1706055643
1706055644
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买定后,李慎斋协助鲁迅做了如下几件事:
1706055645
1706055646
立契。1923年11月18日,“邀李慎斋同往西三条胡同连海家,约其家人赴内右四区第二路分驻所验看房契”。12月2日,立契用饭。次日,“晚同李慎斋往警区接洽契价事”。本月与李慎斋交往频繁,互有访问,并赠送李慎斋《呐喊》一本。拿自己的著述赠人,是一个文人对他人的最高礼遇。该书为北京新潮社1923年8月出版,列为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一,以其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
上一页 ]
[ :1.7060555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