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060781
陈光中 侯涤 马国川 毛晓园 苏培成 屠乐勤 王尨 王荣泰 王卫星 叶芳 张马力 张跃 张森根
1706060782
1706060783
【策划、统筹】
1706060784
1706060785
张森根
1706060786
1706060787
【执笔】
1706060788
1706060789
叶芳
1706060790
1706060791
【照片提供】
1706060792
1706060793
陈光中 毛晓园 等
1706060794
1706060795
1706060796
1706060797
1706060799
穿越世纪的光:周有光画传 出版说明
1706060800
1706060801
1906年1月13日(农历乙巳年十二月十九日),周有光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礼和堂。他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也是接受“五四”精神熏陶、健存至今最年长的文化大家。
1706060802
1706060803
周有光先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学习经济学、语言学,并曾留学日本。日本全面侵华后,周有光随国民政府转移至重庆,历任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部农本局重庆办事处副主任。1941年,调至新华银行任职,抗战胜利后被派驻美国工作。
1706060804
1706060805
1949年,周有光由香港回到上海,先后于新华银行、人民银行任职,并于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讲授经济学。1951年调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拼音化研究室主任,参与拟订了《汉语拼音方案》。“文革”期间,周有光被下放宁夏。1991年,85岁的周有光离开语言文字学研究岗位,正式离休。
1706060806
1706060807
111岁的周有光,50岁前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85岁前是语言文字学家,85岁至今是关注时代变化和历史演进问题的文化学家。
1706060808
1706060809
离休之后,周有光以独特的视角,对人类文明进程和中外历史进行了深层次的审视。他认为,在全球化时代,“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周有光晚年系统、缜密的文化学、历史学探索,在知识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他的文章具有超然的气度、开阔的眼光,而且语言洗练、浅显、风趣。
1706060810
1706060811
这本《周有光画传》描述了周有光的主要生平,引用了他本人的部分回忆文字,并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反映时代背景或生活场景的图片。希望读者能借此在短时间内熟悉、了解周有光,了解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了解他思想的历史成因,并从中窥见百余年来近代中国的全貌。
1706060812
1706060813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年12月
1706060814
1706060815
1706060816
1706060817
1706060819
穿越世纪的光:周有光画传 世纪风雨
1706060820
1706060821
1706060822
1706060823
1706060824
1706060825
1706060826
1706060827
穿越世纪的光:周有光画传 19世纪后期,西方先进国家经历了一系列科学和思想革命之后,先后进入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一个失去了古典辉煌的国家再次出现在世界各国的视野中。世纪交替,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欧洲正经历着由量子物理学带来的最令人兴奋但也是最严峻的知识冒险;马克思主义极具鼓动人心力量的理论种子,飘落到了俄国这个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字路口的半东方国家。两次鸦片战争虽然已经结束,炽烈的烟火却仍在熏燎着受伤的中国人迷茫的眼睛:这个以出产丝绸和瓷器闻名的国家,虽然被迫打开了深闭固拒的国门,但了解西方世界以后的中国知识分子,传递给普通中国人的,更多的是深深的羞辱感。
1706060828
1706060829
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条约》签订(参见图1-1,1-2),列强对世界的争夺尚未结束,新的世纪在无序和难以预测的变化中展开。
1706060830
[
上一页 ]
[ :1.70606078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