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061786e+09
1706061786 《我的人生故事》
1706061787
1706061788 回国之前,他与张允和游历了欧洲。旅程中,他与张允和更多耳闻目睹的,是海外中国人在浓重的想象色彩中对中国未来的描绘。周有光同时也留意到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现实。在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之一英国,它似乎正在经历某种“退潮”。他还注意到,威廉·贝弗里奇爵士沿着“费边社”道路提出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社会主义方兴未艾。此时,解放战争已进入尾声,一个从未有过的中国将在东方诞生。
1706061789
1706061790 周有光与张允和从伦敦经香港回国。在香港,周有光与前来避险的家人团聚,继续为新华银行(参见图5-6)处理业务,等待彻底的回归。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3日,周有光一家从香港乘坐“盛京轮”重返上海。在周有光的影响下,他的五姐周心闲也放弃了在香港的工作,带着她的三个儿女回到上海。
1706061791
1706061792
1706061793
1706061794
1706061795 5-6∷上海江西路老照片,江西中路255号为新华银行旧址
1706061796
1706061797
1706061798
1706061799
1706061800 ∷上海复旦大学老校门
1706061801
1706061802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有光的身份有点儿特殊:既在新华银行工作,又是刚刚成立的人民银行(下图)华东区私营业务处第一副处长,还在复旦大学经济学研究所讲授经济学(上图)。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上海财经学院(下图)成立,周有光被调去当了教授,同时兼研究处主任。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和其他人都受到了很好的礼遇:
1706061803
1706061804
1706061805
1706061806
1706061807 ∷外滩中山东一路24号原为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
1706061808
1706061809
1706061810
1706061811
1706061812 ∷上海财经学院老照片
1706061813
1706061814 在上海生活很好,我又是大学教授,又是新华银行秘书长,又兼职人民银行华东区行,拿三份工资,工作很顺利。张允和在光华附中教书,在上海是最好的中学,她教中国历史。我们在苏州还有一个家,我母亲不喜欢住上海,小孩子觉得住上海也没有苏州好。苏州的环境很好。
1706061815
1706061816 《我的人生故事》
1706061817
1706061818 他们在上海山阴路东照里66号住过较长时间,这是一个比较安静的住处。新中国成立前附近居住过鲁迅、瞿秋白和茅盾等人。
1706061819
1706061820
1706061821
1706061822
1706061823 ∷1956年前后开始的公私合营,就是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此举使得经济领域与政治领域合二为一
1706061824
1706061825
1706061826
1706061827
1706061828 ∷上海黄浦区国际贸易业的资本家排队向“五反”委员会递交“坦白书”
1706061829
1706061830 此时,1951年底开始的“三反”“五反”运动在经济领域已产生强大的威慑作用,但尚未影响到大多数人的生活。消灭私有制,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经济学变成了政治经济学。(上图及下图)此时,作为经济学方面专家的周有光发表的文章已经不再与经济学有关,更多体现了他的业余兴趣。1952年,上海东方书店出版了周有光的《中国拼音文字研究》,1954年又出版了《字母的故事》。很自然,周有光已经被视为文字改革专家,他经常参加文字改革研讨活动。
1706061831
1706061832
1706061833
1706061834
1706061835 ∷1951—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期间,犯有严重贪污罪的两任前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和张子善被处决。图为公审大会现场
[ 上一页 ]  [ :1.7060617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