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067264e+09
1706067264
1706067265 同盟会时代的广东革命党人钟荣光曾对胡适说,他那一辈人,“力求破坏”,也是不得已。因为中国政象,本已是大厦将倾,故他那一辈人“欲乘此未覆之时,将此屋全行拆毁,以为重造新屋之计”。而重造之责任,就在胡适这一辈人。所以他主张胡适等“不宜以国事分心,且努力向学,为他日造新屋之计”。如果胡适这辈人也随钟氏一辈之潮流而漂流,“则再造之责,将谁赖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胡适本是想要进行建设的,因为上述的种种原因,他也和他那一辈新文化人一样,不久仍以破坏责任自居,而且总觉破坏得还不够。1921年5月,胡适曾对吴虞说,“吾辈建设虽不足,捣乱总有余”,希望吴在教书时能引起多数学生研究之兴味。是又将建设的责任,留给了下一代。十五年后,到1936年,胡适更对汤尔和说,“打破枷锁,吐弃国渣”是他在“国中的事业”的“最大功绩,所惜者打破的尚不够,吐弃的尚不够耳”。[75]
1706067266
1706067267 而胡适的下一代也渐有同样的认知。比胡适小八岁但属于五四时学生一代的闻一多,以前民族主义情绪最强,认为中国只有造枪炮不如西方,文化却比西方更好。但到抗战末期,闻氏“经过十余年故纸堆中的生活”,自以为“有了把握,看清了我们这民族、这文化的病症”,敢于开方了。他开出的方子,就是“革命”;在文化领域,就是重提“打倒孔家店”的五四口号。[76]这已是在五四之后二十多年了,仍然从书中读出破坏的需要来。代代均以破坏自居,而代代均觉破坏得还不够,近代中国的激进化,也就如洪水泛滥,一波盖过一波,而不知所止。
1706067268
1706067269 [1] 胡适日记,1917年3月8日
1706067270
1706067271 [2] 胡适日记,1921年4月30日。
1706067272
1706067273 [3] 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第24页;《口述自传》,第137页;唐德刚:《胡适杂忆》,第98页。
1706067274
1706067275 [4] 本段与下段参见胡适《历史的文学观念论》(1917年5月),《胡适文存》卷一,第45—49页;胡适日记,1921年7月3日、6月3日。
1706067276
1706067277 [5] 《谈话录》,第66页。
1706067278
1706067279 [6] 参见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新月书店,1928,“引子”。
1706067280
1706067281 [7] 《谈话录》,第131、242页。
1706067282
1706067283 [8] 《谈话录》,第23、240、66页;唐德刚:《胡适杂忆》,第70页;《四十自述》,第123页。
1706067284
1706067285 [9] 胡适日记,1915年7月10日、8月18日。
1706067286
1706067287 [10] 胡适:《逼上梁山》,收入曹伯言选编《胡适自传》,黄山书社,1986,第111页。关于胡适思想中把一切学术思想以至整个文化都化约为方法的倾向,余英时师已有详论,参见《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第40—44页。
1706067288
1706067289 [11] 胡适日记,1914年7月7日。
1706067290
1706067291 [12] 本段及下段参见胡适日记,1915年8月26日、6月6日,1914年9月13日;胡适《逼上梁山》,第104—105页;《口述自传》,第137—140页。
1706067292
1706067293 [13] 《谈话录》,第280页;胡适日记,1914年9月13日、1911年8月25日。
1706067294
1706067295 [14] 《口述自传》,第141—146页;胡适日记,1916年2月10日。
1706067296
1706067297 [15] 胡适自己的叙述则参见《逼上梁山》全文(第104—132页)和《口述自传》第七、八章。
1706067298
1706067299 [16] 《梅光迪致胡适》(1916年8月8日),在《年谱》第52页和胡适日记1916年8月各有所记。
1706067300
1706067301 [17] 胡适日记,1915年9月17、19、21日。
1706067302
1706067303 [18] 胡适日记,1915年2月11日、1916年2月24日;《谈话录》,第280页。
1706067304
1706067305 [19] 胡适日记,1917年6月所附“归国记”;周策纵:《论胡适的诗》,收在唐德刚《胡适杂忆》,第274—276页。
1706067306
1706067307 [20] 参见耿云志《胡适研究论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第242—243页。
1706067308
1706067309 [21] 胡适:《白话文学史》,第7页。
1706067310
1706067311 [22] 本段及下段参见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1922年),《胡适文存》二集卷二,第192页。
1706067312
1706067313 [23] 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第26—27页。
[ 上一页 ]  [ :1.7060672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