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087271
1706087272
[1] 即《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村治论文集)》。
1706087273
1706087274
[2] 《中国政治问题》即《中国政治问题研究》,已收入《全集》卷六。
1706087275
1706087276
[3] 遗稿中未见。
1706087277
1706087278
[4] 从本月上旬开始著者将注意力转向回顾和整理往年政治活动的文字。可惜多未见于遗稿。
1706087279
1706087280
[5] 未发表。
1706087281
1706087282
[6] 即《科学与宗教为同根并生之二物》一文,见《全集》卷七。
1706087283
1706087284
[7] 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1706087285
1706087286
[8] 《追记在延安北京迭次和毛主席的谈话》,见《全集》卷七。
1706087287
1706087288
[9] 见《全集》卷三。
1706087289
1706087290
[10] 旧居即“文革”开始前所住之新街口北小铜井一号故宅。
1706087291
1706087292
[11] 缨巷故居即北京崇文门外手帕胡同内之缨子胡同16 号。
1706087293
1706087294
[12] “七十年前旧居”,指宣武门外米市胡同内扁担胡同。
1706087295
1706087296
[13] 指不利于“四人帮”之流言。
1706087297
1706087298
[14] 遗稿中未见。
1706087299
1706087300
[15] 《略记当年师友会合之缘(续)》,见《全集》卷七。
1706087301
1706087302
[16] 遗稿中未见。
1706087303
1706087304
[17] 指“四人帮”被打倒。
1706087305
1706087306
[18] 继《中国建国之路》后著者又作《人类创造力的大发挥大表现——试说明建国十年一切建设突飞猛进的由来》,探讨人类所固有的创造力为何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特别得到发挥,见《全集》卷三。
1706087307
1706087308
[19] 23日日记“午后培忠来通知艮庸去世”,此处又记“昨晚身故”。据查逝世日期应为26 日。
1706087309
1706087310
1706087311
1706087312
1706087314
梁漱溟日记 1977 年
1706087315
1706087316
数易其稿历时廿余年之《伍庸伯先生传略》终于写完定稿(8 月29 日)。
1706087317
1706087318
写成《追记在延安北京迭次和毛主席的谈话》一长文。另写出回忆往事文稿多件,涉及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陈绍禹等。又写出《纪念先妻黄靖贤》一文。
1706087319
1706087320
有“自知老矣”之感(9 月26 日)。为与衰老作斗争,开始“力行不搭车之决定”(11 月10 日),外出多赖步行。
[
上一页 ]
[ :1.70608727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