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04817
1706104818
前面说过,是年5月胡适归国。他因蔡元培、胡汉民、吴稚晖等国民党老名流一度在道义上支持国民党新政权,也曾对国民党新政权采取支持和观望态度。但胡适也心存忧虑和担心,怕用军事手段夺取政权之后,会在政治上走向一党专政,走向独裁,政治上走向倒退,文化上走向保守。我们可以从胡适的文章《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一文中,看到他的这种担忧。该文章推扬赞美了吴稚晖继承顾炎武、颜元、戴震的理学思想,其目的则是想借他们对当代东方精神文明的攻伐抹杀,来堵住国民党从思想文化上倒退之路,用心良苦。
1706104819
1706104820
十月,胡适拒绝了好友蔡元培力邀任大学院(教育部)大学委员会委员之美意。因为胡适对当时大学委员会的两项政策:设立劳动大学与推行党化教育,决不容忍。他在10月24日致信蔡元培曰:“所谓‘党化教育’,我自问决不能附和。若我身在大学院而不争这种根本问题,岂非‘枉寻’而求‘直尺’?”
1706104821
1706104822
后来,胡适有碍情面,在蔡元培多次力邀下,勉强听从,委屈就任,于是在大学委员会里,胡适与众不能有“圆融和祥之气象”,而是矛盾冲突不断。特别是在1928年6月15日,大学委员会开会时,自称“爱说老实话”的“捣乱分子”,胡适在教育的根本立场上反对国民党的“党化教育”和以“训政”名义实施文化专政的倒行逆施,与吴稚晖之流发生激烈的冲突,以致胡适这位经年老友,大失其态,当场拍桌大骂胡适:“你就是反革命!”
1706104823
1706104824
胡适对此无所畏惧,坦然曰:“我虽没有党派,却不能不分是非”(1928年6月16日胡适信稿)。
1706104825
1706104826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胡适等人虽不群不党,却一定要分清是非,代表民国清流坚持的文化精神,其间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良知、道义和灵魂。
1706104827
1706104828
1927年,中华大地弥漫着血腥之气,是民国清流以鲜血和正义向黑暗专制政治抗争最激烈的一年,也是随着党派斗争愈演愈烈,无党无派的民国清流渐渐淡出文化舞台,背影越来越显得孤独的一年。
1706104829
1706104830
随着革命大潮的汹涌澎湃,传统文化近半个世纪的大动荡,每个有文化良知的清流学人,都经历了种种文化的苦痛,诚如文化大师陈寅恪所说,在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文化史上,“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
1706104831
1706104832
悲夫!人代冥灭兮,清音独远。然而,清流们洒下的那片温暖的文化情怀,毕生求索中写下的花样文章,煌煌巨著所铸造的鲜活的文化灵魂,却给后世留下了扣人心扉的绝响……
1706104833
1706104834
1706104835
1706104836
1706104838
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 跋
1706104839
1706104840
民国是个乱世,民国又是强权与自由并存的时代。
1706104841
1706104842
乱世民国,军阀忙于混战,相对宽容的社会,催生了一大批民国清流,几可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大行其道的局面相辉映。
1706104843
1706104844
清流,旧时常用来称负有时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三国志·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有“陈群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之说。
1706104845
1706104846
又,士大夫,“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论语·泰伯》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皇侃义疏:“士,通谓丈夫也。”
1706104847
1706104848
中国的“士”,是官僚政治体制所化之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国的“士”,即中国的知识分子,一贯疏离政治和权威,是以纯粹自由人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他们的价值,在于具有独立人格。他们一直在社会边缘作文化漫游、文化守望,表明他们的文化存在和文化思考的独立意义。
1706104849
1706104850
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培育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意识,但并非如雷吉斯·德布雷所说,“五四运动在中国确实让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变化,使他们成为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1706104851
1706104852
胡适、鲁迅、蔡元培等民国清流,所表现的崇尚个性精神,社会批判意识,民主政治、文化理想,完全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胸怀和境界,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宿命性的表达。有了他们,民国才有了百花齐放的灿烂思想文化,民国初期也才成为最富个性的时代。
1706104853
1706104854
1927年之后,随着国民党北伐一路披靡,一个新的专制王朝的诞生,整个中国笼罩在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之下。“锢闭思想、干涉言论”,民国初年相对自由宽松的乱世不再。
1706104855
1706104856
清流如胡适发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呐喊,鲁迅、郁达夫等五十一人发表《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宣言》,也喊出“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这些该是民国清流的绝唱。
1706104857
1706104858
当一个旧的政治制度和一个新的价值系统之间不兼容的时候,权力与权威相分离,社会就进入有震荡强度的变革时期,所谓清流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绝唱也难有续响。这也是本书收尾于1927年岁尾的原因。
1706104859
1706104860
早年民国,清流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飞蛾投火式的文化壮举,写就了中国“士”的短暂而辉煌、灿烂的人文精神传奇与文化梦想的挽歌。
1706104861
1706104862
1706104863
1706104864
1706104865
1706104866
[
上一页 ]
[ :1.7061048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