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13933
《傅綮写生册题句索隐》,发表于香港《大公报·艺林》;
1706113934
1706113935
《敦煌与吐鲁番写本孙盛〈晋春秋〉及其“传之外国”考》,发表于台湾《汉学研究》第四卷第二期,后收录入《饶宗颐东方学论集》,《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八·敦煌学;
1706113936
1706113937
《非常之人,非常之事及非常之文》,发表于澳门社会科学学会《学报》创刊号,以《司马相如小论——非常之人与非常之文》收录入《文辙·文学史论集》(上册),《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十一·文学;
1706113938
1706113939
《清初僧道忞及其〈布水台集〉》,发表于日本东京《神田喜一郎博士追悼中国学论集》,后收录入《饶宗颐潮汕地方史论集》,《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五·宗教学;
1706113940
1706113941
《宋代莅潮官师与蜀学及闽学——韩公在潮州受高度崇敬之原因》,发表于《刘子健博士颂寿纪念宋史研究论集》,后收录入《饶宗颐潮汕地方史论集》;
1706113942
1706113943
为学生叶明媚《古琴音乐艺术》作序。
1706113944
1706113945
1706113946
1706113947
1706113949
饶宗颐学艺记(修订本) 古稀舂锄(1987-1996)
1706113950
1706113951
1706113952
先生以“辛苦待舂锄”来谦虚地评价自己一生的成就。古稀之年,坚持自己的学艺生涯,一如既往地提携教育后学晚辈,孜孜不倦。正如先生自己所说的,学艺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最重要的是遇到困厄之时,要以忍辱来面对困境,直至克服为之,要坚持到底,而他就是如此坚持的。此时期重要著作有《甲骨文通检》、《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语文编——悉昙学结论》、《画——国画史论集》、《梵学集》,还翻译了《近东开辟史诗》。
1706113953
1706113954
1987年,71岁的先生依旧精力旺盛,任香港大学中文系荣誉讲座教授、中国敦煌研究院名誉研究员。6月,他参加并主持在港举行的“国际敦煌吐鲁番学术会议”,在会议上作了《敦煌琵琶谱与舞谱之关系》的演讲,论文后来被收录入《香港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心丛刊之一〈敦煌琵琶谱〉》。11月,先生以音乐史家身份主持由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举办的“中国音乐传统与现代化”座谈会。
1706113955
1706113956
香港《书谱》杂志出版社出版《饶宗颐专辑》。
1706113957
1706113958
为潮州祭鳄台撰书楹联:“溪石何曾恶?江山喜姓韩。”
1706113959
1706113960
门人黄兆汉所编之书《道教研究论文集》即将出版,先生欣然为书作《序》,其序言后收录入《固庵文录》以及《澄心论萃》第101篇,其序云:
1706113961
1706113962
道教研讨之事,近世之显学也,于域外尤盛。其在欧洲,自马伯乐开其端,至于今兹,乃有《道藏解题》之辑集,是何异道书之重整运动?学者趋向,又重在仪轨;以为礼失必求诸野,故凡斋醮、拜斗、发炉、修行、普度诸科,其旧俗、法事可考于今者,无不穷究原委,务求征实。汉学界中以道教为论文题目者以百数计,可谓盛矣!自来道释,相资相敌,竞为表异,化胡之经,本际之义,引文证理,入室操戈,孰为得道而迷踪?有待披云以见日。道之剽剥儒释,其事繁赜,理而董之,亟待其人。其在扶桑,则神道之教,理多相涉;于是上清剑、鉴云图;神形可固之论,无不为攻治之所取资,益以黄白导引之术,志在养生而事关科技,遂令探索者纵窥玄奥,别启新途。此则前人所未涉足,而创获遂更倍蓰焉。
1706113963
1706113964
1706113965
黄君兆汉曩从余问,治金元之语业,深知全真之徒,以倚声施教,其所为者,亦复炳炳烺烺,顾与花间、尊前大异其趣。君遂自是深入道教之门户,既醉心于张三丰其人其书,覃思最深,所得亦度越时辈,所著各篇久已风行内。顷者裒集向所为文若干篇,厘为一集,余得取而读之。余尝深慨道教典籍久为人所漠视,今之业绩反得力于异国人士。而君奋起其间,如苍头异军,自树一帜。其事亦已伟矣,何待余之揄扬。余向者亦略究三张之遗著,蠡测管窥,愧未能发擿微隐,辄以藤绠,联彼珪璋,喜得与君忝为同好。去岁浪游洪都,陟彼西山,一访许旌阳之遗迹,又幸得瞻臞仙之墓,华表依然,柱间符箓犹仿佛可睹,低徊久之,而恨君之未能同游也。益信韩昌黎谓气之所钟,必蜿蜒扶舆磅礴而郁积,非亲临其地者无以体其真而究其胜。他日当携君同履鹤鸣之山,君其亦有意乎?丁卯清和饶宗颐。
1706113966
1706113967
1988年,甘肃省广播电视厅音像出版社聘先生为《敦煌乐舞》录像片、录音带特邀顾问。
1706113968
1706113969
9月,先生为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纂委员会撰写《全清词(顺康卷)序》。
1706113970
1706113971
年底,参加了西安半坡30周年纪念会议,此行收获颇丰,在李石根的陪同下,他阅览鼓乐旧谱,并发现旧谱为工尺俗字记号,与他熟知的“敦煌琵琶谱”非常接近。
1706113972
1706113973
诗集《揽辔集——日本纪行诗稿》由香港日本文化协会出版。
1706113974
1706113975
对先前所著的《楚辞书录》,在《自序》中,作了以下补充:
1706113976
1706113977
余论屈子之学出于儒,盖为晦翁而发。念《远游》一篇,向来多疑其非出屈子手笔,经时贤仔细研究,知非彼莫能造此境地;尤以论气之说,夐绝千古。与《鹖冠子》及近年长沙出土《养生方》,可相表里。诚楚学之英华。原固楚人,濡染者深,不期亦与道家为近。为学兼综多方,自古而然,屈子亦莫能外也。温公《通鉴》始三家分晋,不提屈子只字,彼力主纲常,其贬屈也,殆信孟坚“露才扬己”之论,弥见知人论世之不易云。
1706113978
1706113979
对已作《烛赋》的篇末进行补记:
1706113980
1706113981
《马矢赋》一篇,陶秋英女士喜诵之,许为抗战文学之奇构。陶君治汉赋有声,谅非阿好之言。惜其于年前殂谢,不能共定吾文,谨志腹痛之感。
1706113982
[
上一页 ]
[ :1.7061139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