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1406e+09
1706114060
1706114061 莫是龙 王世贞称其“小楷精工,过于婉媚,行草有豪迈之态”。如山居杂赋,洵是神来之笔。画之行笔,自非拘守绳墨者可比。
1706114062
1706114063 邹之麟 观其为张灵织女图题字,疏宕有奇气,学大痴富春长卷,亦极疏简,同一笔法。
1706114064
1706114065 由上举各家观之,画笔与书法正是同一鼻孔出气,处处可悟两者关联处之深。
1706114066
1706114067 自董华亭以禅理论艺,取《楞严经》“八还”之义,主张师法前人,贵在能会,而神与之离,如哪吒之拆骨还父。“还”的意义,非常紧要。众艺之道,从“有所法而后能”,而进于“有所变而后大”。故必须由能合而至能离。八大画笔从董而来,晚期可谓拆骨已尽,深契“八还”,而自辟户牗,前无古人(他的印章有“八还”一号,即取自董说,人少知之)。若石涛《画语录》开宗明义,由“一画”说起,自能得源头活水,“一”以生二、生三,以至生出万般形态。执一以驭万,故所得在“用繁”,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搜尽奇峰打稿》卷,可谓茂密之极;而《万点恶墨》卷,亦以繁见长。可谓有悟于“一即一切”之旨。八大则反是,他注重还原,所得在“用简”,牢宠万类,而归于一,可谓有合于“一切即一”之旨。故知石涛是小乘僧,八大则大乘(摩诃衍)禅师矣。
1706114068
1706114069 画家湛深于书道者,明其与画理相通之处,自可左右逢源。惟此须从实践中体会而来。不能迅速立致。艺人致力,须经三熏三沐,何止“八还”,而造境浅深,宛如“十地”。明代各家,深有悟于书、画行笔一揆之理,故造诣往往突过前人。此一关捩,至为紧要。故粗为阐述,以当喤引,望诸位专家有以是正之。
1706114070
1706114071 1988年9月5日
1706114072
1706114073 先生借鉴明人书画成就,提出书画同源,直截了当指出用笔的重要性。
1706114074
1706114075 何怀硕在《饶宗颐书画集》所作的序文《率性随心,元气淋漓》中对先生评价道:
1706114076
1706114077 近代中国学术或文艺有大成就,而其名号曰“堂”者,有观堂、雪堂、鼎堂、槐堂、彦堂、语堂等。诸堂多为书契金石文字与历史考古大家,槐堂为书画家,语堂为文章家。而集诸堂于一堂,于文字、考古、历史、文学、书法、绘画诸项,学艺兼美者,是为选堂。
1706114078
1706114079 ……
1706114080
1706114081 沈括认为传神可以通过“合理”或“造理”来达到,目的是要“回得天机”。他说“书画之妙,当以会神,难以形器求也”。苏东坡与米芾都重常理、意气、天真、生意,可说把“神”扩充到更大范畴。从此,理、趣、气、韵、逸气、风神、性情、得意等,成为文人画家追求的最高鹄的。
1706114082
1706114083 选堂先生的画,正是继承这个伟大传统的典范。不过,以一个有高度成就的学者与诗家的涵养来从事绘画,若以明朝文徵明所谓“作家”与“士气”,何良俊所谓“利家”与“行家”论之,选堂先生的画自然大半为“士气”与“利家”。其画重神韵,表现自我生命,寄托高远之怀抱,游心天地之间。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游笔戏墨,而不减对宇宙人生尽精致广之严肃;惨澹经营,呕心沥血,出之以优容随兴,举重若轻之挥洒,而未泯其天趣忘机之童心。若以为严肃则不能游戏;文人戏墨则不能表现自我生命,实难以体会选堂先生绘画的旨趣。
1706114084
1706114085 选堂先生的书画,清狂跌宕不可一世,温文雅逸莫之与京。在当代,只有溥儒有此浓馥的书卷气。但溥画失之枯梗瘠薄,其笔法过多“作家”气。选堂先生笔墨丰润华滋,行笔自由放任;若无绳墨,却自有法度。
1706114086
1706114087 书卷气不是“行家”所能有,全由学问涵养而来。渊博的学识与高旷的诗怀,使选堂先生书画的造诣非寻常画人所能相提并论。其境趣不论是空灵雅淡,或奇峭野逸,或老辣拙涩,皆第一等品位。就笔墨技法言,选堂先生行笔可谓真正到了恣肆纵横、从容自得的境界。其线条不仅写状物象精神,亦不仅合乎中国书画用笔含蓄内敛之道,更重要的是能体现由作者自我性情学养而有的神韵与趣味;在轻重疾徐,抑扬转折之间,表现了一种形而上的玄奥之美。这种精神性的笔墨,不可方物,也难以言诠,而饶有余味,这正是选堂先生最不可企及的成就。在笔法之外,选堂先生的墨法与水法也别有天地。墨色变化多端,不仅五色具而已,主要便在水的运用。元气淋漓,氤氲滋润,全靠水法。游笔戏墨,皆藉水之运用,而有浓淡盈枯之变化,目的在抉发宇宙生命之情致,立万象于胸中,传千祀于毫翰。万象与千祀者,宇宙也。如果笔法所作成的线条是时间,墨象所表现为空间,则水的运用乃生命之气息。所谓形而上玄奥之美者,乃由时空与生命之体悟而形诸笔墨者也。
1706114088
1706114089 选堂先生画不拘一格,不论拟古、写生与即兴创作,皆率性随心,无斧凿痕,也即“自然”。中国文人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才情、学养、阅历与功力,缺一不可。余于选堂先生的修养与成就,深心景佩,谨以此小文表达拳拳之意,不敢以为知言。
1706114090
1706114091 是年中秋,先生为《刘昌潮画集》题辞:
1706114092
1706114093 以竹入画,一向推萧协律《徇行图》为最早,李息齐曾言之。然敦煌壁画之写竹,著色枝柯,犹隐约可!,足证隋朝官本有杂竹样之可信。自文同始窮其变态;元代赵、吴、顾、倪各大家辈出,萧散清标,遂极写意之大观。清世扬州八怪郑(”)李(方膺)之徒,渭川千亩,牢笼胸中,更挥其慧刃,蔚为新貌,奇趣横生,益尽笼籦之美焉。
1706114094
1706114095 昌潮先生工写竹,炉锤功深,历数十载,蟠空缭隙,无不尽态而极妍、海内翕然宗之无间言。顷者,集古斋为举办个展,虽以墨君为主,而山水动植兼而有之,海外同好,得窥先生作品之全,沾溉画坛,挹之无尽。彭君属缀数言,以当喤引,不揣固陃,遂题其端云尔。
1706114096
1706114097 己巳中秋前十日饶宗颐
1706114098
1706114099 秋天,先生赴捷克,出席在布拉格召开的“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连珠与逻辑——文学史上中西接触误解之一例》论文。漫游维也纳。11月,出席澳门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作《潮人文化的传统和发展》的演讲。月底,为汕头大学题横匾“学海无涯”。
1706114100
1706114101 1990年,先生被香港历史博物馆聘为名誉顾问。
1706114102
1706114103 4月,先生的著作《词学秘笈之一——李卫公望江南》,由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该书对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本《李卫公望江南》以及北京图书馆藏前京师图书馆旧抄本易静《兵要望江南》进行考证,先生在书前作《李卫公望江南序录》一文,论证词非起源于初唐,而举出一个未刊版本作为佐证,供词学家研究。
1706114104
1706114105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语文篇——悉昙学绪论》则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香港三联书店联合出版,书中收录了15篇论文,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以及接受外来语言学和融入过程进行论说,先生提出,中国语言学受外来刺激有两个时期,一个是东汉末年印度梵学传入时期,另一个是18世纪西方语言学正式输入时期。而悉昙的输入从北凉时起,昙无谶首次翻译《大涅槃经》,其中有《文字品》,印度字母即已为僧徒所钻研了。“悉昙”(Siddham)一词,就有“成就”之意,原来呈图志形式,用于表示印度语子音与十二母音各种可能组合情形,此类观点可详见先生在此书前作的《前言》。该书论文可补王力《中国语言学史》之缺漏。
1706114106
1706114107 6月,先生奔赴美国,至波士顿探访病中的杨联皗。在哈佛大学东亚系演讲敦煌曲子词有关问题。
1706114108
1706114109 11月,先生参加在汕头大学举行的“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暨潮汕历史文献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作专题演讲,其摘要发表于《国际潮讯》第十三期,后收录入《饶宗颐潮汕地方史论集》。
[ 上一页 ]  [ :1.706114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