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14580
1706114581
《法京吉美博物馆(Musée Guimet)甲背(108号)释文正误》,发表于《文史》第二十九期;
1706114582
1706114583
《敦煌石窟中的尼沙》,发表于香港《明报月刊》第23卷第6期以及1989年中山大学《陈寅恪先生纪念论文集》,以《谈敦煌石窟中的誐尼沙(Ganesa)》发表于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学术研究》,后收录入《画》,《饶宗颐东方学论集》,《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十三·艺术;
1706114584
1706114585
《文心与阿毗昙心》,发表于《〈文心雕龙〉研究论文选粹》,后收录入《文辙·文学史论集》,以《〈文心雕龙〉与〈阿毗昙心〉》收录入《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十一·文学;
1706114586
1706114587
1706114588
1706114589
1706114590
《曾侯乙钟律与巴比伦天文学》,发表于《音乐艺术》第二期,又以《古史上天文与乐律关涉问题——论钟律与巴比伦天文学》发表于1990年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后书录入中华书局《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的《饶宗颐东方学论集》,以《古史上天文与乐律关系之探讨——曾侯乙钟律与巴比伦天文学无关涉论》收录入《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一·史溯;
1706114591
1706114592
《忍与舍》,收录入《澄心论萃》;
1706114593
1706114594
《鸠摩罗什通韵笺》,发表于杭州大学《敦煌语言文学论文集》,后收录入《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语文篇——悉昙学绪论》,《梵学集》,《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五·宗教学;
1706114595
1706114596
《刘萨诃事迹与瑞像图》,发表于《敦煌研究》第二期及《敦煌石窟研究国际讨论会文集·石窟考古编》,后补《附记》及《附录: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藏韩文写本C·一二一》收录入《画》,《饶宗颐东方学论集》,《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
1706114597
1706114598
《读文选序》,发表于吉林大学《昭明文选论文集》,后收录入《文辙·文学史论集》;
1706114599
1706114600
《供春壶考略》,收录入《固庵文录》;
1706114601
1706114602
《围陀与敦煌壁画》,后录入《画》;
1706114603
1706114604
《从明画论书风与画笔的关联性》,收录入《画》;
1706114605
1706114606
《说》,发表于《中国音乐学》,后收录入《固庵文录》;
1706114607
1706114608
《〈云谣集〉一些问题的检讨》,发表于《明报月刊》6月号,增订版收录入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的《敦煌曲续论》,后收录入《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八·敦煌学;
1706114609
1706114610
《轭说》,发表于《文史知识》敦煌专号,后收录入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的《敦煌琵琶谱》,《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八·敦煌学;
1706114611
1706114612
《论口丨与音乐上之“句投”(逗)》,发表于《中国音乐》第三期,后收录入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的《敦煌琵琶谱》,《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八·敦煌学;
1706114613
1706114614
《隋禅宗三祖塔砖记》,发表于香港《东方文化》第二期,后以《皖公山雨隋禅宗三祖塔砖铭》收录入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文化之旅》,以《隋禅宗三祖塔砖铭》收录入《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五·宗教学;
1706114615
1706114616
1706114617
1706114618
1706114619
1706114620
1706114621
《四方风新义》,发表于中山大学《学报》第四期,后以《四方风新义——时空定点与乐律的起源》收录入《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四·经术、礼乐;
1706114622
1706114623
《谈古代神明的性别——东母西母说》,发表于中山大学《学报》第四期,1994年台湾《中国书目季刊》第二十七卷第四期王叔珉教授八秩庆寿专号,后收录入《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一·史溯;
1706114624
1706114625
《宋代潮学之韩学》发表于《韩愈研究论文集》,后收录入《饶宗颐潮汕地方史论集》,《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九·潮学;
1706114626
1706114627
Some Notes on the Pig in Early Chinese Myths&Art(teans-lated by Dorothy C.F.Wong)
1706114628
[
上一页 ]
[ :1.706114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