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15010
1706115011
愚向学补笔法,数载后,承友人携至花光兰蕙各一本,并藏之久矣。每临窗挥写,日不暇食。然蕙一干七八头,兰一木一花,有秋兰亦类蕙五七花者。
1706115012
1706115013
如其所言,墨兰的画法,可追溯至北宋的花光和尚。花光即以写墨梅著名的仲仁。他和黄山谷是极好的朋友。山谷集中有花光为其作梅七言排律。花光把兰与蕙分为二种,似乎和山谷的见解不无关系。山谷写过“兰说”一篇,文云:
1706115014
1706115015
兰生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同生而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然兰蕙之才德不同,兰似君子,蕙似士夫,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至其发华,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也。
1706115016
1706115017
分别一干而一华者兰,一干而五七花者为蕙,与赵子固所述花光的兰蕙,如出一辙。
1706115018
1706115019
《离骚》言“滋兰九畹,树蕙百亩”;司马相如《子虚赋》曰“蕙圃衡兰”,将兰蕙分开。蕙是薰草,为唇形植物。颜师古注谓:“兰即泽兰”,乃属菊科。诗溱洧:“士与女,方秉蕑兮”。蕑即是兰。楚辞的兰,注家多以泽兰说之,如谢翱的楚辞芳草谱,即其一例。山谷兰说亦引楚辞为证,朱子独非之,著其说于楚辞辨正,略谓:
1706115020
1706115021
本草所言之兰,虽未之识,然亦云似泽兰,今处处有之。蕙则自为零陵香,尤不难识。其与人家所种,叶类茅而花有两种如黄说者,皆不相似。……其非古人所指甚明,但不知自何时而误耳。
1706115022
1706115023
诗经的兰,楚辞的兰,都指泽兰,乃属于菊科之兰草,即Hemp Agrimony,其香在茎叶,故可纫而佩之,今之春兰,香在花而不能佩。山谷所指及花光所写之兰,则是春兰,原属兰科,二者釐然大有分别。
1706115024
1706115025
兰的地位,被人抬高,和屈原似有深切关系,宋人开始写兰,亦与宋时楚辞学的发展不无因缘,吴仁杰著《离骚草木疏》一书,即隐寓薰莸异臭之旨。仁杰为淳熙进士,朱子之门人。朱子注离骚,同属此时,二人的用心略同。惟仁杰书仍采山谷之说,对于兰之为泽兰异于春兰,仍未能深辨。
1706115026
1706115027
兰谱之书,《群芳谱》所引,不一而足,此外王寅《兰谱论》写叶之法,须合刚柔,陈逵《墨兰谱》,旧说有凤眼螳肚诸名色,文人墨戏,宁拘成法。清季许鼐龢著《兰蕙同心录》,举常州屠氏(用宁)有《兰蕙经》,余姚黄氏有《兰蕙谱》等书,余皆未见过。许氏之书,详其品目,皆属春兰。又备述种兰养花经验,更为难得,惟题曰《楚骚遗韵》,仍蹈前人之习。自花光和尚以后,画家写春兰,而题以离骚纫兰和香草,把兰科的春兰与菊科的泽兰,误混在一起。可谓不辨菽麦。如果有人图绘星洲的Orchid而题上滋兰九畹一类诗句,岂不笑破肚皮。春兰之认作泽兰,习俗积非,至今不改,虽有朱子纠正于前,李时珍指摘于后,至吴其濬亦把这一问题,交代得很清楚。可是写兰的人仍然不去理会,岂非艺术与求真二事完全脱节,这是需要再行澄清一下。写兰和写竹,已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传统,大家已惯写春兰,在艺术本身自有它的独立价值,可是题句,似乎不妨加以斟酌呢。
1706115028
1706115029
先生为《季羡林传》作序,序曰:
1706115030
1706115031
从我肤浅的考虑,常见的学问家,可能有下面几种类型:一是才士型,一是辩士型,还有探险家型,或者是会计师型……我所认识的季先生,很难说是上面的哪一类型。他是一位笃实敦厚、人们乐于亲近的博大长者,摇起笔来即娓娓动听,光华四射。他具有褒衣博带、从容不迫的齐鲁风格和涵盖气象,从来不矜奇,不炫博,脚踏实地,做起学问来,一定要“竭泽而渔”,这四个字正好表现他上下求索的精神,如果用来作为度人的金针,亦是再好没有的。
1706115032
1706115033
要能够竭泽而渔,必须具备许多条件:第一要有超越的语文条件,第二是多彩多姿的丰富生活经验,第三是能拥有或有机会使用的实物和图籍、各种参考资料。这样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随便做到的,而季老皆具备之;故能无一物不知,复一物不苟,为一般人所望尘莫及。
1706115034
1706115035
“竭泽而渔”的方针,借《易·坤卦》的文字来取譬:真是“括囊、无咎、无誉”,又是“厚德载物”的充分表征。多年以来,季老领导下的多种重要学术工作,既博综,又缜密,放出异彩,完全是“海涵地负”的具体表现;为中华学术的奠基工程做人人称赏的不可磨灭的劳绩。有目共睹,不待我来多所置喙。这本传记的刊行,对于从学者的鼓舞,从而带起严正、向上的学风,一定会“不胫而走”,是可以断言的。
1706115036
1706115037
先生被香港艺术发展局授予第一届终身艺术成就奖。
1706115038
1706115039
为中山大学题写“郁文堂”并作关于“郁文堂”中“郁”字的题记。
1706115040
1706115041
1998年,3月,先生为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词与画·唐宋词三百首》题签并作序文,并且为其中李繤的《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障)、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朱敦儒的《好事近》(摇首出红)以及吴文英的《唐多令》(何处合成愁)配画,将词作作为书画的题材,表达词中的“词意”,作为心理“词余”、“书余”的一种补偿。
1706115042
1706115043
早在1973年,先生就曾作《诗意与词意——以词入画》一文,阐释了以词作为画的题材的“词意”,此文后来收录入《澄心论萃》,在其中先生讲道:
1706115044
1706115045
以词作为画的题材的,称曰“词意”。其事宋人已有之,楼钥《攻愧集》卷七十称孙浩然的“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一词。王诜尝画此《离亭燕》词意,作《江秋晚图》。此词他处作李昇,一作李升(《全宋词》页一一一)。“词意”二字,始见于此。后来画家用“词意”二字作画材的,有沈周《渔家傲词意图》,《柳梢青词意图》(《式古》卷二五)。清钱载写墨兰题云:《玉田词意》(《故宫目》五,页五六九。)清余集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词意轴》(《瓯钵》3/15).……明人善画古人词意,如董玄宰画太白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大观录》一九)及写宋人词册王半山词十一首(《续梨》六),都是重要的例子。
1706115046
1706115047
先生与古人“若合一契”,以画证词,以词入画,使词与画相得益彰,所谓虽世殊事异,然兴怀其致一也。
1706115048
1706115049
为陈历明《明清实录潮州事辑》一书作序。
1706115050
1706115051
4月,参观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各地博物馆。
1706115052
1706115053
5月5日至9日,赴北京,出席了在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汉学研究国际会议”,在开幕式上致词并发表论文《贞的哲学》。
1706115054
1706115055
6月,荣获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华文学艺术金龙奖”的“当代国学大师”荣誉。
1706115056
1706115057
7月,为西藏拉萨孔夫子医院题辞:“健康是人民的财富,人民是国家的生命”,立于医院大堂之中。
1706115058
1706115059
8月,奔赴河南,出席了在孟州举行的“韩愈国际研讨会”,在会上作演讲,会后,先生游韩园、孟津和三门峡市,并为韩愈墓题写“湘子故园”。
[
上一页 ]
[ :1.706115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