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15067
《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引起国际汉学界的高度重视,美国曾有大学为此书召开研讨会。此书于2000年在上海书店出版社重印,2003年又由小早川三郎翻译成日文版《汉字树:古代文明と汉字の起源》在东京株式会社アルヒフ出版,这是一部用30年工夫炼成的跨世纪著作。先生在书中,审视与利用了海内外有关陶符、图形文的考古发现,说明文学起源的多元化及地区分布的交互关系。
1706115068
1706115069
广州中山图书馆(原广雅书局)有陶濬宣所撰一副楹联,因年代久远遗失上联,仅存下联:“天开东壁,聚丹黄满架,此中有百宋千元。”先生应馆长请求,特补撰上联:“地近南园,会诗酒高朋,是能读三坟五典。”上下联终于合璧,了却该馆之憾事。为支持泰国潮安同乡会的文化建设,先生为该会新建成的“藏书楼”题写匾额。
1706115070
1706115071
1999年,1月,先生主持了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举行的“唐代的交际礼仪”敦煌文化讲座,此次会议邀请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系赵和平教授作为主讲人,先生主持会议并致辞,他认为中国的礼仪与众不同之处是将法律包括在内,对社会秩序的完整性起到很好的作用。
1706115072
1706115073
先生还为即将出版的《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作了前言,在其中先生谈到:
1706115074
1706115075
二十世纪为中国学术史之飞跃时代,亦为返哺时代。何以言之?飞跃者,谓地下出土文物之富及纸上与田野调查史料之大量增加。由于考古学之推进,可徵信而无文献纪录之历史年代,已可增至七八千之年之久。返哺者,谓经典旧书古写本之重籀,奇字奥旨,新义纷披,开前古未有之局。
1706115076
1706115077
余之生,值1917年,实为王静安考证殷代先公先王之年。洹水甲骨之面世,至于今岁1999年,恰当期颐大齐之数,而余年且八十有五矣。当代学术之显学,以甲骨、简帛、敦煌研究三者成就最高,收获丰富,影响至为深远,余皆有幸参预其事。他若《楚辞》与楚学之恢弘、滋大,而垂绝复兴之赋学与文选学,余皆曾致力,不无推动之绩。至余所开拓之新业,如潮学,比较史前文字学与悉昙之学,则亦薄著微劳。本书为诸论文之结集,所以命名为“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者,即以本世纪之新资料新路向为研究主要对象,盖纪其实也。
1706115078
1706115079
为迎接21世纪之来临,新写本之不断出土,近时郭店楚简,对于学术界之震撼,即其著例,故将另有新境界之展开,新校雠学之诞生,更有助于此一新事业。古典重温,新义滋起,或可能导致未来之文艺复兴,谨拭目以俟之。
1706115080
1706115081
本集所采,以单篇论文为主,依类相从,以便寻检。相当于一部巨型之《选堂集林》。属于新资料之专著,间亦作为附录。其旧著有因新资料而加修订,藉此次刊布,谨求教于方闻之士。
1706115082
1706115083
4月,先生未能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座谈会,因此,他致信寄语:
1706115084
1706115085
古代的国立音乐机构(大司乐)教养国家子弟,即采用“讽诵言语”的办法,注家说,“信文曰讽”,“文”当然指文学作品。信即是背。讽如小儿背书,诵则使之抑扬顿挫,以声音调节之增加吟咏的音乐性。可见背诵是很古老的传统教学法。现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并配合音乐加以演出,完全符合古代大司乐培养儿童“乐语”的精神,古为今用,更加推进,是值得提倡的。
1706115086
1706115087
5月,先生接受《中国书法》主编刘正成的访问,谈古文字与书法,在访问中先生指出书法不仅是视觉艺术,而是一个人的精神表现。这个观点,先生不止一次提出,《选堂清谈录》中“艺术是个人精神之总表现”专门谈到:“书法是人的一种修养,什么样的人写出什么样的书法,书法是人的性格、学养、世界观的综合表现。”先生指出中国书法是一种在全世界来说都很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书法同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都有相当密切的联系。中国书法不但要保存,而且应该不断发展。
1706115088
1706115089
在南京大学名誉教授就职仪式上,先生作了《绘画艺术与佛教的因缘——明清之际禅画的南传与海外文化交流》的演讲,同月,又在香港大学与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论坛上作《传统文化中“人”的因素》的演讲。
1706115090
1706115091
6月,赴北京,分别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作了演讲。在清华大学“汉字应用与传播国际研讨会”上,作了《谈类——中国人“造”字与“解”字的智慧》的讲演;在北京大学作了《贾谊〈鹏鸟赋〉及其“人学”》的讲演;在首都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就职仪式上,则作了《古史之二元说》的讲演。
1706115092
1706115093
到台北出席台湾中央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在文字组先生作《贾湖刻符初探》的演讲。
1706115094
1706115095
7月,再次赴台湾出席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筹备处咨询委员会会议。为黄挺、马明达编写的《潮汕金石文征》一书作序并题签,对潮汕金石碑刻的著述历史渊源进行了阐述,并认为《潮汕金石文征》此书“浩博无涯縵”,“必可补其缺漏”,对其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1706115096
1706115097
8月,《澄心选萃——饶宗颐的艺术》书画集作为国庆50周年献礼发行,该书由中国健康工程引发基金会出版,卷首为先生澄心画展自题二首诗歌,内容如下:
1706115098
1706115099
已知不了可通神,悟到菩提只近邻。
1706115100
1706115101
画笔狂来如发弩,旧山万仞梦中亲。
1706115102
1706115103
自画自书不合时,春风着物竞含姿。
1706115104
1706115105
飘然欲置青霄外,坐对苍茫自咏诗。
1706115106
1706115107
中国健康工程引发基金会主席梁沛锦作《饶宗颐教授〈澄心选萃〉书画展画册献词》。先生出席了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办的“中国文化检讨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从出土文献谈古代乐教》的演讲。
1706115108
1706115109
9月3日至11月7日,香港美术馆举办“澄心选萃——饶宗颐的艺术”书画展,此次展览,展出40件书画精品,包括书法、山水、花鸟及人物。从展出可以领会先生通过巨幅小构,来表现其笔精墨妙的造诣以及空灵淋漓的才情。曾柱昭为之作《澄心选萃》前言一文。
1706115110
1706115111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出版明朝万历辛巳(1581)刻本潮州李东月编撰的《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镜记〉》,先生为该书赋词《减字木兰花》:
1706115112
1706115113
吴头楚尾。咫尺泉潮通一水。也似《金钗》,连柳和腔唱自佳。传来院本,风月棚前工说诨。镜里风流,分得人间一段愁。
1706115114
1706115115
10月,先生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参加国庆50周年观礼活动。同月,先生出席了在家乡韩山师范学院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潮学研讨会。在会议上提交了《论元祥迈注〈韩文公别传〉》的论文,同时作“关于建立潮州学”的演讲,其观点如下:
1706115116
[
上一页 ]
[ :1.70611506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