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15410
我今天再次感谢两间大学栽培我,谢谢各位。
1706115411
1706115412
该讲稿发表于《新亚生活》三十四卷第七期。
1706115413
1706115414
12月14日至12月16日,“学艺兼修·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九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大学明华综合大楼举行,香港九所高校代表及世界各地学者一同参加研讨会。会议以甲骨学、简帛学与上古文献研究、考古学与上古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敦煌学、历史学、宗教、艺术和古典文学等9个研究范畴发表论文,并以《华学》第九、十辑合刊形式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8月,共6册,约2400页)。
1706115415
1706115416
会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荣休讲座教授柳存仁致贺辞,对先生学艺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摘录如下:
1706115417
1706115418
以上说的,姑且算是一个普通读书人对“学艺双携”的意见罢了。但是今天被我们贺寿的主角,除了我提出的学和艺之外,他还有他自己真正的学、艺,其他的汉学工作者望尘莫及,那就是他驰名艺坛、逸气高超的书法和绘画;还有他自己的创作诗、词、文,他的步古人及近世名家原韵的诗和词,都不止是双携,而是创作。我还没有提他的“终遣妙乡出玲玎”的鼓琴呢,我还没有提他的研究词乐的专著呢。各位在这个新世纪初的时候,汉学将要成为显学,汉语也将要和英语一样,成为世界性的语言文字,帮助东方和西方的、南方和北方的、天下的人了解、友善和亲近。像饶先生包罗万象、学艺双携,那样的寿又过倍、松柏长青,为人类开辟了更多更大的领域,促进了世界的繁荣和进步,这不是今天我们这个国际会议的希望吗?
1706115419
1706115420
12月14日至2007年1月4日,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康乐文化事务署及香港公共图书馆合办的“走进饶宗颐——饶宗颐教授学艺兼修展览”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馆开幕,许嘉璐、郑欣淼、曾荫权、高祀仁、李嘉诚、徐立之、李焯芬、陈伟南、余志明、高佩璇、孙少文等出席剪彩仪式。展览设有“书画艺术”、“心经简林”艺术装置及“学术与生活”三个范畴,其中包括珍贵作品200多件。展示先生宽阔的文化视野和生活点滴,资料十分全面。
1706115421
1706115422
12月16日,在香港系列庆祝活动结束,先生即前往潮州参加“潮州饶宗颐学术馆”新馆落成庆典。在前往潮州途中,先生还出席了汕头林百欣图书馆开幕式。
1706115423
1706115424
在潮州,骆文智等领导在迎宾馆迎接了先生,次日,“饶宗颐教授学术研讨会”在韩山师范学院举行,先生在会上发言。潮州市委、市政府于当晚在潮州宾馆举行了“饶宗颐教授欢迎宴会”。先生获市政府颁发“潮州文化研究卓越贡献奖”。
1706115425
1706115426
18日,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的潮州饶宗颐学术馆新馆——“颐园”落成庆典仪式隆重举行,先生在致辞时说:“今天是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日子。”他说,有人称他是“学艺双馨”,他却认为自己是“学艺双修”,即把毕生精力都放在追求学术与艺术的融会贯通上,直至今日仍然如此,还不断地“修”下去。他认为学术馆设计,建设非常符合自己的意愿。他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和支持的同时,特别感谢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把新馆修好了,可以说是一个“神”话。骆文智以及陈伟南分别致辞,潮州饶宗颐学术馆与香港饶宗颐学术馆双方馆长交换缔结书,两馆缔结为姊妹馆。
1706115427
1706115428
郑欣淼撰写《颐园碑记》,内容如下:
1706115429
1706115430
颐园者,饶公选堂先生自题学术新馆之名也,其地为先生早年读书旧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潮州市政府为表彰先生学术成就与艺术贡献,曾建学术馆于此。十年后,有关方面因旧馆稍嫌局促,又集巨资,于原地扩建新馆。迨其落成,适逢先生九十华诞,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良辰美景,亦一时之盛兴也。
1706115431
1706115432
新馆位于潮州城东,为典型潮式庭院建筑。背倚开元禅寺,面向韩江,距广济桥不过咫尺,与韩文公祠隔江相望。大门有联,曰“陶镕今古,点染江山”,已道出先生学艺双修特色。展室亦主要有二:一为“经纬堂”,陈列学术成果;一为“翰墨林”,胪示书画艺术。另有“天啸楼”等建筑及回廊、亭榭、水池诸景观。楼堂多有门联,悉出先生及当世名家之手。布置典雅,内容充实。流连其中,潜心揣摩,必将援鹑得髓,受益匪浅焉。
1706115433
1706115434
潮州自韩文公为刺史,兴学崇儒,遂有“海滨邹鲁”之称,至今人受其惠。中国自韩文公倡文遵道,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至今人怀其德。苏子谓文公“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洵非过誉。而先生之于文公,正所谓异代接武者也。先生生于潮,长于潮,受文公遗惠深矣,于文公夙所心仪焉。年未弱冠,即撰《恶溪考》,于文公行迹颇多留意。年仅而立,又撰《韩文编录原始》,于韩文成集关注有加。后又尝对文公《南山》诗与佛教关系进行研讨,并藉其一百零二韵为大千先生颂寿。先生受文公影响亦殊深也。一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犹记改革开放之初,大陆学子得读先生论著,悉既惊且佩,师事者甚夥,私淑者又不知凡几。先生亦勇担导师之责,学界亦以领袖期之焉。而近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复兴更属千秋大业。先生博学精艺,于文化领域无所不窥,厥绩甚丰,厥功甚伟,不仅有惠于当代,亦且有德于后世。盖比诸文公,何多让焉!而此亦余始终景仰先生之所在也。
1706115435
1706115436
上文由潮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刻碑石立于颐园。
1706115437
1706115438
年底,《潮商》杂志创刊,先生为杂志题写刊名,并希望杂志越办越好,以经济推动人文,以人文发展经济,服务潮商、传播乡音、敦睦乡谊,把潮汕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固庵诗词选》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选堂序跋集》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
1706115439
1706115440
2007年,任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学术顾问、辽宁师范大学名誉教授。2月,《紫荆》杂志第一期特刊《走近饶宗颐》专辑出版。同月,应邀出席广东省政协迎春茶话会,并在会上发言。4月28日至5月15日,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与广州图书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潮州饶宗颐学术馆合办的“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饶宗颐教授学艺兼修展”在广州图书馆展出,并出版作品集。这次展览全面展示先生从岭南地区走向世界的独特学艺过程及成就。
1706115441
1706115442
5月,丁和的“玄奘取经之路,丁和寻访影记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揭幕,先生担任学术顾问。
1706115443
1706115444
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香江传奇”中,先生接受专访,专题片《大师的世界》在央视播出。以传承人文精神为宗旨的“大家”栏目,介绍先生学艺贡献及成长过程的同时,着力铺叙先生所亲历的时代风云,借助他的慧眼看世界、看历史。在浓厚的时代背景下,真实记录了先生独特的生命精神和创造文化奇迹的历程,再现他的泰岳峰高的大家风范和人格魅力。
1706115445
1706115446
10月3日至28日,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与创价学会“饶宗颐展”筹备委员会主办,在日本兵库县关西国际文化中心展览馆举行“长流不息——饶宗颐展”展览,先生赴日本参加了开幕式。作品集由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出版。展出作品近100件,其中有一半为2006年至2007年的新作品,包括先生所作之20余屏“草书赤壁赋”,20尺设色荷花巨幅等。
1706115447
1706115448
陈韩曦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东洲鸿儒:饶宗颐九十寿庆集锦》在本月刊行。吴南生题写书名,书名“东洲鸿儒”则自钱仲联《以古茂之笔,抒新纪之思》一文中称赞先生为九州百世之“东洲鸿儒”得之。该书分为五个专题,分别以“香港篇”、“潮州篇”、“学艺篇”、“人生篇”、“文选篇”为题对先生的学艺贡献作出详细的介绍,书卷首为许嘉璐《在庆祝饶宗颐教授九十华诞典礼上的致辞》一文。该书图文并茂地介绍寿庆活动的全过程。
1706115449
1706115450
11月8日,先生的学生水源渭江将他在日本私家珍藏的350多种书籍和140多件艺术品捐赠饶宗颐学术馆,学术馆专门设立“水原琴窗、水源渭江两代学艺文献室”。
1706115451
1706115452
11月,《敦煌研究》刊出“绘画西北宗说”,先生提出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说,是以新的技法、构图和透视方法来表达中国西北地区的山水。先生以乱柴、杂斧劈及长披麻皴定轮廓山势,再加泼墨运色,以定阴阳。用笔焦干重拙,皴当纯以气行,同时用茅龙笔,或取一笔皴,以重墨雄浑之笔取势,或以金银和色,勾勒轮廓,从而把西北山水特点、精神和意境表现出来。
1706115453
1706115454
2008年,2月,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自本月起举办“选堂书范系列展”,先生亲自出席展览开幕式并致辞。本次展览展出先生25幅条幅作品,各种书体俱全。
1706115455
1706115456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先生是从电视得知四川发生地震,当天,他交代二女儿饶清芬打电话到中联办要求捐款,由于捐款人数太多,先生的捐款安排在5月15日,这天饶清芬女士代表先生到中联办捐款20万港币,支持灾区人民抗震救灾。先生对四川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悠远灿烂的巴蜀文化是先生学术研究的构成部分。汶川地震后,先生从历史学、地理学角度道出一番深奥的道理,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今大地震改变成千上万个家庭的人生轨迹,而且改变了川蜀大地的地质结构,地震过后,“蜀道”就更加艰难。不过先生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再塑汶川。
1706115457
1706115458
6月2日,先生为“大爱无疆——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图片展”题写“大爱无疆”四个大字,当天高佩璇女士以500万港币认购,先生将500万元善款全部捐献给灾区,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
1706115459
[
上一页 ]
[ :1.706115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