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23344e+09
1706123344 立法院虽然已将重要档案及眷属迁往台湾,但是院会在广州召开,所以桂籍和其他立法委员随后又有机会,都由台湾飞到广州开会。
1706123345
1706123346 东北接收,年轻长春市长夫人(1945—1949)
1706123347
1706123348
1706123349
1706123350
1706123351 桂籍抱博比与我(左三左四),中立者是丁志伦
1706123352
1706123353
1706123354
1706123355
1706123356 摄于南京,宇立不及一岁
1706123357
1706123358
1706123359
1706123360
1706123361 与桂籍、桂云(前排左二左三)探望时任中央电检处长杜桐荪威莉夫妇(前排右一右四),我在前排右三
1706123362
1706123363
1706123364
1706123365
1706123366 1946年秋天初到沈阳市,一家三口出游
1706123367
1706123368
1706123369
1706123370
1706123371 游玩沈阳市区广场,此时博比三岁
1706123372
1706123373
1706123374
1706123375
1706123376 1947年冬天在长春,此时我已怀宇立数月了
1706123377
1706123378
1706123379
1706123380
1706123381 白云飞渡: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张郁廉传奇 [:1706121755]
1706123382 白云飞渡: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张郁廉传奇 第四辑 宝岛年华(1949—2010)
1706123383
1706123384 白云飞渡: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张郁廉传奇 [:1706121756]
1706123385 一 初履斯土,物资匮乏,风雨飘摇
1706123386
1706123387 从上海直飞台湾台北,航程不过一个多小时,但心理上觉得十分遥远和陌生,心情也紧张不安。唯一感到安慰的,是大家都认为这次是“避难”,而不是“逃难”,用不了多时,我们就可以返回家乡。机舱里坐满了面带忧虑、沉默不语的立法院同仁和他们的眷属。桂籍抱着博比,我怀拥次子。按照规定,每人只准带15公斤的行李。我们临行前匆忙塞进衣箱的,是一些婴儿用品。经连年战乱,过惯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我们实际上也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一只一两重的金手镯,是我离开长春时,用中央社长春分社发给我的几个月薪水购买,作为纪念的。手镯上特意刻上了年、月、日和长春字样。现在,这只手镯我送给了次子宇立作纪念,那时我怀他已有五六个月了。还有一块一两重的金块,这就是我们到台湾时的全部家当了。那金块我们后来送给杨庆和张西箴,作为他们结婚的贺礼。
1706123388
1706123389 飞机缓慢地降落在台湾全岛唯一的台北松山机场,这是1949年5月初。地处亚热带的台湾天气闷热,走出机场,只见远处的林木青翠,几棵瘦高的椰子树和棕榈树随风摇曳,水田绵延,水牛漫步其中,长腿白鸬鹚相伴相随,这等景色在大陆从未见过。进了市区,市面萧条,偶尔有几辆老式人力车驶过身旁,车身高窄,轮子奇大。
1706123390
1706123391 我们以及同机来的同仁,被立法院负责接待的人员接到市区重庆南路,给安置在一座临街旧式楼房的二、三楼。这楼房的底层是商店,招牌上有“华侨肥皂”等字样。空旷的二、三楼,则用木板分隔为一间间小房,给每家分一间暂住。
1706123392
1706123393 我家隔壁,和我们一样有两个儿子,十岁左右。孩子的母亲王隽英也是立法委员。多年后王隽英的长子丁肇中,成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携家带眷住在这里,实在太不方便了。没有多久,我们就迁到丁志伦处。她比我们先到台湾,任职台湾粮食局,带着三个孩子住在杭州南路和中正路(后来改名为忠孝东路)口的公家临时宿舍。这是一座木造大仓库,她一家住在仓库屋顶下,院子里一道窄窄的木楼梯直通到住处。仓库顶空间很大,四周堆着木料和杂物。屋顶中央呈半圆形,也很高,向四周倾斜下来。丁志伦在离墙壁和楼梯口不远处,用木板作间隔,放上竹床和竹椅凳,木墙上挖开的洞当窗户,光线还好。丁志伦让我们学她的样,在离她的隔间不远处,也用木板围起一个地方当住所。中央社台北分社主任叶明勋送来木桌和四把木椅,我们自己买了竹床。志伦原来就请了一位“欧巴桑”,白天帮她做饭和照顾孩子。我们就搭伙一起吃饭,共同负担伙食费和其他开销。每天一大早,欧巴桑就由家中过来,先在院中生煤球炉子,烧开水,煮稀饭。
[ 上一页 ]  [ :1.7061233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