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32478e+09
1706132478
1706132479 当然,朋友们反对的仅仅是马云要做的那个叫“因特耐特”的“鬼东西”,而对于马云想创业的想法,大家还是比较支持的,有人提议:“马云,你开酒吧,开饭店,办个夜校,都行。要是你没钱,我们借给你,就是干这个绝对不行……”
1706132480
1706132481 对马云而言,他总算明白一个僵硬的现实了,那就是——无论如何,他也说服不了这些“顽固的家伙”。
1706132482
1706132483 倍感失落与遗憾的马云,在经历了那个并不愉快的晚上之后,仰天长叹: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1706132484
1706132485 不过,24人中23人都反对,但还是有1个人表示支持的。当时,那个人只说了一句话:“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你倒是可以试试看。”说这句话的人,让当时的马云在极度失落中感激涕零。那么,这个人又是谁呢?他的名字叫何一兵,是马云在杭州师范学院时就认识的大学同学,自动化专业出身,搞过芯片设计,还会编程;大学毕业之后,何一兵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自动化系任教,于是他又成了马云的同事。从求学到教学,何一兵与马云建立了牢固的友谊。遗憾的是,若干年以后,因为观念上的分歧,他们分道扬镳、各走一方。
1706132486
1706132487 再说那天晚上的“24人大会”,其实马云本来没打算请何一兵过来,因为他跟自己一样也是个教师,而马云主要是想找那些做生意的朋友合作的。不过,或许马云自己都没想到,关键时刻,何一兵坚定地站在他这边。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世界上,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1706132488
1706132489 有了何一兵的支持,在那次“24人大会”之后,尽管遇到的阻力远远大于动力,马云还是决定:一定要做Internet!一周以后,马云跟妻子张瑛商量之后,正式决定创业。
1706132490
1706132491 创业的第一步便是筹集资金,凑钱的过程让人倍感心酸:马云和妻子拿出了6000元的全部家底子之后,又变卖了一些家当,跟妹妹妹夫等亲戚借了4万多元,加上海博翻译社办公家具的折价又凑了3万元,这样前前后后凑了8万元自有资金。
1706132492
1706132493 然后,何一兵出资1万,另一个叫宋卫星的朋友又出了1万元现金。这样加起来,一共是10万元。
1706132494
1706132495 数日之后,在马云、张瑛、何一兵组成的“创业三人组”的一手操持下,在杭州的一个普通住宅小区的民房里,诞生了一家小公司,这便是马云亲手创办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浙江海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海博公司以在线工商企业名录的形式在网络上运营,这便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网站——中国黄页。
1706132496
1706132497 从此,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新篇章,在1995年4月的“人间天堂”——杭州,正式拉开了帷幕……
1706132498
1706132499 2.走遍杭城的推销员
1706132500
1706132501 1995年5月9日,中国黄页(http://www.chinapages.com)正式上线,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家商业网站。
1706132502
1706132503 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尽管只有10万元的注册资本,可中国黄页公司一开始就是股份制企业——4个股东,3个创办者:马云夫妇出资8万,占80%的股份;宋卫星出资1万(宋卫星不参与企业具体经营,相当于“天使投资人”),何一兵出资1万,宋、何二人各持有10%的股份。
1706132504
1706132505 公司成立以后,马云任总经理,何一兵任副总经理,三人的分工大致如此:马云、何一兵是“外勤”,负责跑业务;张瑛是“内勤”,负责给客户发e‐mail。
1706132506
1706132507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孤独的,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在早期必定是寂寞的,这是不可逃避的宿命。
1706132508
1706132509 1995年4—8月,正是中国黄页的初创时期,也是公司最艰难、最凄惨的时期。
1706132510
1706132511 初创时期,中国黄页的状况可以用四个字形容:一穷二白。公司开办时,只租了一间居民房用作办公室,办公室里唯一的设备就是马云从美国带回来的那台386电脑,这也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必备的工具。而且,当时租借的办公室是要预付一年房租的,对于仅有几万元启动资金的黄页来说,这又是一笔大开支。于是,马云把房租付完以后,5万元的启动资金只剩下6000元了。
1706132512
1706132513 此后,资金匮乏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这个年轻的公司。最凄惨的时候,公司的账上只有200元的现金,窘迫之程度可以想象。
1706132514
1706132515 而且,公司刚一成立就陷入困境,让原本就势单力薄的马云感到雪上加霜。一方面,资金严重匮乏,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另一方面,黄页的业务局面却迟迟打不开。
1706132516
1706132517 当时的中国黄页,是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上线以后就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局面:一方面,远在海外的华人,在得知中国也有了自己的网站以后,他们纷纷致函向马云表示祝贺,这给了马云莫大的鼓舞;然而,另一方面,国内的企业却对Internet闻所未闻,尤其是一听说要让他们花钱买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老板们像见到了洪水猛兽一般避之唯恐不及。
1706132518
1706132519 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下,为了更有效地推广互联网,更有效地针对目标客户,而不至于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尴尬境地,马云决定采用中国生意人惯用的套路——“兔子先吃窝边草”,先从身边的亲戚、朋友开始做起,以点带面,逐步拓展。
1706132520
1706132521 马云在杭电任教时,除了教英语外,还教授另外一门课程——国际贸易。当然,主要是外贸英语方面的知识。马云除了在自己的学校教授这门课外,还在杭州专门的夜校排有课程,而学员通常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的老板。这样,利用在夜校上课的机会,马云结识了不少做企业尤其是外贸生意的朋友。平时,除了给他们上课以外,大家还经常在一起聚一聚,马云跟这些人也早已经打成一片了。
1706132522
1706132523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交什么样的朋友,这似乎也是注定了的。平时,马云跟这些朋友都是以诚相待,从来不玩儿虚的,也不因为自己是个知识分子便与这些沾满铜臭味的生意人刻意保持距离。交往时间长了,大家也信得过马云的为人,尊敬这位马老师。现在,马云自己要创业做生意了,出于朋友义气,大家也愿意伸手帮他一把。
1706132524
1706132525 于是,在1995年4—8月那段时间,马云几乎把所有做生意的朋友、朋友的朋友,都当成了自己的“猎物”(客户),他们的电话也都快被马云打爆了,朋友们一听到是马云的“骚扰”电话就叫苦不迭。
1706132526
1706132527 由于中国黄页初期是和美国西雅图的VBN公司合作的,租用对方的服务器,因而利润上也要跟他们分成,按照“四六开”的比例分配。当然,中国黄页占四成,美国VBN公司占六成。当时,美国合作伙伴的服务器租金不是很昂贵, 但制作网页的人工费用很高,直到后来马云得到一员大将——李琪,才跟美国“资本家”中断了合作,开始自己做网页,自己做服务器。
[ 上一页 ]  [ :1.70613247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