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32920
1706132921
1.黄页改姓
1706132922
1706132923
尽管马云的第一次北上,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的,但杭州的中国黄页总部,却还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业务,拓展市场。
1706132924
1706132925
从1995年上半年到下半年,经过几个月的艰难开拓,马云和他的中国黄页团队成功创办和运营了中国第一个商业网站,成功推出和验证了一个崭新的电子商务模式。虽然这个模式很简单,就是在网上发布企业广告,但它的示范效应却是不容小视的,特别是浙江省外宣办“金鸽工程”的推出,开了中国政府上网的先河,更是给中国黄页带来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1706132926
1706132927
一直到1995年年底,中国黄页还没有实现赢利。于是,作为股东之一的宋卫星因为这个原因而提前撤资退出了。当时的营业额,已经突破百万,赢利已是近在咫尺。
1706132928
1706132929
尽管钱没赚多少,但马云的名气却不可小视:为浙江省外宣办做了“金鸽工程”,又把《人民日报》搬上了网,无论是在杭州,还是在北京,马云都算是个小有名气的“个体户”了。
1706132930
1706132931
在中国黄页成立时隔一个月后,中国互联网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发生了。
1706132932
1706132933
这年5月,中科院下属的高能物理所,建立了中国第一台Web服务器,并在这个服务器上推出中国第一个自主建设的网站——“中国之窗”。
1706132934
1706132935
从时间上计算,这个“中国之窗”可以算得上是中国黄页的第一个竞争对手。有中科院的背景,“中国之窗”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多家网络公司有着密切的合作联系,在国内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706132936
1706132937
不过,中科院的背景也让“中国之窗”带有比较明显的实验室色彩。它没有什么赢利压力,自然在商业运营上也就没有太大建树。另外,从地缘因素的角度来说,“中国之窗”的大本营在首都北京,对远在大江沿岸的中国黄页并没有实质性的商业威胁,也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同质竞争。
1706132938
1706132939
除了“中国之窗”以外,还有田溯宁的亚信、杭州电信等旗鼓相当的对手。于是,作为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网站,中国黄页很快就陷入了“十面埋伏”的处境。
1706132940
1706132941
到了1996年的时候,中国黄页遭遇的所有竞争对手中,最可怕、最强大的当属杭州电信。与“中国之窗”、亚信等“天高皇帝远”的对手不一样,杭州电信是家门口的对手,而且实力极其雄厚。
1706132942
1706132943
杭州电信从中国黄页的成功中看见了互联网市场的前景,于是开始全力抢占这块市场。凭马云的个性,硬碰硬也没什么可怕的,他从小就是打着架长大的,什么场面没见过呢!
1706132944
1706132945
然而,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竞争。当时的杭州电信拥有高达3个亿的注册资本,中国黄页仅为10万元人民币;杭州电信有政府做后盾,有着强大的行政资源,而中国黄页根本没有“红帽子”(国有或集体经济)支撑,背后就一群以马云为首的小“个体户”;杭州电信垄断着整个杭州市的网络技术平台,有足够的宽带资源和服务器,而当时的中国黄页还只能依靠海外(美国)的服务器系统。
1706132946
1706132947
另外,在1996年左右,中国政府对互联网产业仍然实行统一管制,并没有红头文件指示这个行业可以实行“私有化”,可以让个体户来搞。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马云和他的中国黄页实际上正是充当了政府的试验田。正因为这样,无论在企业、政府还是普通百姓眼里,马云的团队都只能算是一支“土八路”“游击队”,现在可不是“小米加步枪”的年代了,这些“个体户”怎么能跟杭州电信那样的“正规军”抗衡呢!
1706132948
1706132949
是的,按常理而言,正规军打败游击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杀鸡哪用得着宰牛刀呢?人家杭州电信随便动用一些资源,打一个喷嚏,马云不就得跟着咳嗽吗?
1706132950
1706132951
然而,有些事就是那么奇怪。首轮较量,中国黄页居然初战告捷。甚至连当时的杭州市政府都不否认:中国黄页的业务做得就是比杭州电信的好。于是,在刚开始的几个月里,中国黄页步步为营,杭州电信则节节败退。
1706132952
1706132953
但是,中国黄页一时的取胜并不能化解公司面临的严重危机:资金匮乏,资源匮乏,信息匮乏。1996年年初,黄页就曾一度面临发不出工资的尴尬处境,好在马云后来启动的代理制很快有了成效——纺织进出口行业的广告代理顺利签单,10万元进账,解了中国黄页的燃眉之急。但是,仅仅是解了燃眉之急而已,从成立的第一天起,马云和这个年轻的公司就经常处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断粮状态中。
1706132954
1706132955
资金,资金!
1706132956
1706132957
一向坚持“不要把钱看得太重”的马云,从来没有像那个时候那么渴望过钱这个东西,即使到了后来阿里巴巴再度面临“断奶”,他也没那么焦急过。
1706132958
1706132959
除了资金上的困难之外,还有信息资源的匮乏问题。1995年的北京之行,让原本激情澎湃的马云开始有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失落感与悲凉感。北上之前,马云雄心勃勃,一心要把中国黄页变成“中国的雅虎”(直到1997年时,杨致远才带领雅虎进军中国市场),甚至要把总部搬到北京。然而,这一切美好的愿望和梦想都已化为泡影,别说是总部迁移,就连把新闻、体育、文化装进中国黄页的计划都无法实现。
1706132960
1706132961
空有一腔热血,哀叹壮志难酬,力不从心的马云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从更现实的处境看,马云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的危险处境:身处杭州,中国黄页要想完全摆脱杭州电信的阴影是不现实的,如果继续斗下去,中国黄页最终只能沦为“烈士”。这个道理很简单,杭州就这么大一个“庙”,容不下两个“和尚”。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何况马云面对的还是一头强悍的“东北虎”。
1706132962
1706132963
无奈,不轻易低头的马云,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做一次妥协。1996年3月,中国黄页与杭州电信以合资的形式实现合并:中国黄页将资产折合人民币60万元,占30%的股份;杭州电信所属的迪富公司投资140万元人民币,占70%的股份。当时的杭州电信属于政府的一个局级行政机关,只能采取控股企业法人的形式参与企业经营运作,这与后来外经贸部控股EDI、国富通公司是同样的模式。
1706132964
1706132965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合资是一种政府控股的国企对民企的变相收编。对于在合作协议书上签下自己鼎鼎大名的马云而言,初涉商海、乳臭未干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亲笔签下的这一纸协议,日后竟会成为自己的“卖身契”。
1706132966
1706132967
2.集体辞职风波
1706132968
1706132969
吉利集团老板、人称“汽车疯子”的李书福经常说一句话:“合资,比鸦片还害人。”2007年,就连中国的饮料巨头——娃哈哈都因合资和达能公司闹得沸沸扬扬,一发而不可收拾。现在看来,“疯子”的话似乎有一定的道理。
[
上一页 ]
[ :1.706132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