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3295e+09
1706132950
1706132951 然而,有些事就是那么奇怪。首轮较量,中国黄页居然初战告捷。甚至连当时的杭州市政府都不否认:中国黄页的业务做得就是比杭州电信的好。于是,在刚开始的几个月里,中国黄页步步为营,杭州电信则节节败退。
1706132952
1706132953 但是,中国黄页一时的取胜并不能化解公司面临的严重危机:资金匮乏,资源匮乏,信息匮乏。1996年年初,黄页就曾一度面临发不出工资的尴尬处境,好在马云后来启动的代理制很快有了成效——纺织进出口行业的广告代理顺利签单,10万元进账,解了中国黄页的燃眉之急。但是,仅仅是解了燃眉之急而已,从成立的第一天起,马云和这个年轻的公司就经常处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断粮状态中。
1706132954
1706132955 资金,资金!
1706132956
1706132957 一向坚持“不要把钱看得太重”的马云,从来没有像那个时候那么渴望过钱这个东西,即使到了后来阿里巴巴再度面临“断奶”,他也没那么焦急过。
1706132958
1706132959 除了资金上的困难之外,还有信息资源的匮乏问题。1995年的北京之行,让原本激情澎湃的马云开始有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失落感与悲凉感。北上之前,马云雄心勃勃,一心要把中国黄页变成“中国的雅虎”(直到1997年时,杨致远才带领雅虎进军中国市场),甚至要把总部搬到北京。然而,这一切美好的愿望和梦想都已化为泡影,别说是总部迁移,就连把新闻、体育、文化装进中国黄页的计划都无法实现。
1706132960
1706132961 空有一腔热血,哀叹壮志难酬,力不从心的马云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从更现实的处境看,马云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的危险处境:身处杭州,中国黄页要想完全摆脱杭州电信的阴影是不现实的,如果继续斗下去,中国黄页最终只能沦为“烈士”。这个道理很简单,杭州就这么大一个“庙”,容不下两个“和尚”。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何况马云面对的还是一头强悍的“东北虎”。
1706132962
1706132963 无奈,不轻易低头的马云,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做一次妥协。1996年3月,中国黄页与杭州电信以合资的形式实现合并:中国黄页将资产折合人民币60万元,占30%的股份;杭州电信所属的迪富公司投资140万元人民币,占70%的股份。当时的杭州电信属于政府的一个局级行政机关,只能采取控股企业法人的形式参与企业经营运作,这与后来外经贸部控股EDI、国富通公司是同样的模式。
1706132964
1706132965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合资是一种政府控股的国企对民企的变相收编。对于在合作协议书上签下自己鼎鼎大名的马云而言,初涉商海、乳臭未干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亲笔签下的这一纸协议,日后竟会成为自己的“卖身契”。
1706132966
1706132967 2.集体辞职风波
1706132968
1706132969 吉利集团老板、人称“汽车疯子”的李书福经常说一句话:“合资,比鸦片还害人。”2007年,就连中国的饮料巨头——娃哈哈都因合资和达能公司闹得沸沸扬扬,一发而不可收拾。现在看来,“疯子”的话似乎有一定的道理。
1706132970
1706132971 不过,对1996年的马云来说,似乎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因为找个政府当靠山,似乎成了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的宿命和不成文的法则。比如,张朝阳在创办爱特信公司的时候,第一个项目是建了一个“中国工商网”,当时还是首次以“麻省理工博士的身份,才最终说服国家电信部门”;而从国外回来创办亚信的田溯宁和丁健,从一开始就跟中国电信“纠缠”在一起。
1706132972
1706132973 就这次合作本身而言,也算是中国互联网服务业最早的一次强强联合。马云有一帮能干的团队成员,有丰富的运营经验;杭州电信方面有强势的政府公共资源,有充足的国有资本做后盾。
1706132974
1706132975 合资之后的初期,新公司的业务推进还算顺利。对于10万元人民币起家、长期患“资金饥渴症”的中国黄页来说,140万是个天文数字,初次创业的马云也第一次体会到“有钱真好”的感觉。因为有了资金支持,新中国黄页的业务扩展大大加快。到了1996年年底,中国黄页不但实现了赢利,营业额更是突破了600万!
1706132976
1706132977 但是,狂欢的盛宴仅仅是“十面埋伏”的前奏。在中国黄页与杭州电信合资后的股份公司中,作为创始人的马云仍出任总经理,但大股东是占有70%股权的杭州电信。一开始马云与杭州电信的合作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这种被逼无奈的“招安”也注定了随后的合作是不愉快的。
1706132978
1706132979 不久,双方的合作就出现了分歧。自古以来,“志同”才能“道合”,而对立双方的根本问题,恰恰出现在“志”的差异上。用管理术语来说,是战略层面的分歧。当时,马云的宏伟目标是把中国黄页打造成“中国的雅虎”,他主张先培育市场,做大之后再考虑赢利;截然相反的是,杭州电信方面把赢利作为首要任务,他们急于赚钱、赚大钱。
1706132980
1706132981 志在千里的马云对杭州电信在经营上的短视感到痛心,他曾经这样质问对方:“做‘.com’公司犹如养一个孩子,你们总不能让3岁小孩去挣钱吧?”
1706132982
1706132983 事实上,“不让3岁小孩赚钱”的商业准则几乎贯穿在马云的整个创业历程中。在他后来的3个“孩子”中,“老大”阿里巴巴做到100万会员才开始考虑赢利,“老二”淘宝至今仍是“免费红旗飘飘”,“老三”支付宝则要到“哈佛毕业”之后才能考虑赚钱的问题。
1706132984
1706132985 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双方经营理念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决策上的巨大分歧。在一个与政府合资的企业中,马云的声音并不够强大,也不会被重视。到后来,马云提出的所有经营方案几乎都被杭州电信方面一口否决。
1706132986
1706132987 这种意料之中的现象,似乎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来解释,在一个资本做主的市场经济年代,股权就是“王权”,控股权就是“霸权”。一方是拥有七成控股权的国资股东,一方是仅占可怜的三成股份的民资股东,谁说了算,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1706132988
1706132989 随后,双方的裂痕愈来愈深,分歧日益加大。再后来,双方从经营战略上的分歧逐渐扩展到个人情绪上,老队伍里的很多伙伴都表示要辞职。
1706132990
1706132991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应该说,双方冲突的心理基础从一开始合作就形成了,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不是不“爆”,只是时机未到。
1706132992
1706132993 迪富公司是杭州电信出资的企业法人,其主要员工是“金身”“贵命”,金饭碗端着,自然不愁吃喝;以马云为首的老队伍,大都是教师出身的知识分子,是“铁身”“贱命”,下了海就没有回头路,不成功便成仁。于是,双方合作之后,在没有红头文件的规定下,就“明确”了各自的分工:以马云为首的老团队,做“外勤”,到处跑业务,去全国各地找客户;迪富公司的人马,当“内勤”,舒舒服服坐办公室,整日忙着落实上级精神。而忍辱负重的马云,带领他的队伍就这么日复一日、没日没夜、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
1706132994
1706132995 几个月后,合资方杭州电信的一次超乎寻常的出格举动,终于让积怨已久、耿耿于怀的马云忍无可忍了。
1706132996
1706132997 那是1997年的下半年,空气中已经充满秋天的味道。那天上午,风和日丽,一切都很平静,马云照常到公司上班。像往常一样,开完晨会,布置好工作之后,他就带领部下们到外地跑业务了。那天的业务开展格外顺利,拿了好几个单子,马云的心情自然也格外爽朗,真是“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然而,到了下午回到公司时,他被告知:中国黄页的合作方迪富公司,已经在杭州本地又注册了一家自己的全资子公司,名字就叫“中国黄页”。
1706132998
1706132999 马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又多了个中国黄页?
[ 上一页 ]  [ :1.706132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