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33190
1706133191
许多年以后,马云在接受上海的一档大型财经访谈节目专访时,这样评价他的亲密好友:“在这个世界上,长得好看,脑子又非常好使的男人并不常见,杨致远就是少有的这类人之一。”
1706133192
1706133193
杨致远身上有着华人血统,他出生于台湾,成长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对中国内地有着很深的感情。但是,对这片祖辈曾经生活过的热土,他并不了解。1998年的那次访问,正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并带着母亲、弟弟一起。国富通和雅虎的谈判很顺利,很快就达成了合作意向。工作之余,杨致远很想在北京多转转,了解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个任务落到国富通总经理马云的身上了。
1706133194
1706133195
在7年之后的第五届“西湖论剑”上,杨致远曾回忆当初的情景:“那次算是缘分,我跟我母亲、弟弟一起来,是马云接待了我们。我们那次没有商议工作,完全是友情。第一次见面我就觉得他很诚恳,也很有雄心,对世界的看法非常独到,那时我觉得他以后肯定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1706133196
1706133197
那一次访华,公务在身的杨致远在北京一共待了3天,马云则担当了3天的“导游”,从吃饭到游玩,全程陪同杨致远。
1706133198
1706133199
在马云与杨致远“亲密接触”的3天里,最有历史意义的一件事,莫过于爬长城。二人还在长城顶上合影留念。在那张照片上,穿着灰色衬衣并把领口上的纽扣扣得死死的、露出天真微笑的马云,和同样露出天真微笑的杨致远,每人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活像一对“哥俩好”的孪生兄弟。
1706133200
1706133201
在长城顶上,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马云和杨致远打了一个赌。今天,一向对细节健忘的马云已经记不起他们当时赌的是什么了,但对于赌注他记得很清楚——10元钱(人民币)。最后,一向不善赌的杨致远输了。俗话说,大丈夫愿赌服输,杨致远正要从身上掏钱包时(不过,笔者以为,杨致远的钱包里很可能根本找不到10元钱的人民币!),马云却意外地对他“网开一面”——死活不要那10元钱,搞得杨致远心里很不爽,也许是欠债的滋味并不好受吧。至今,马云回忆起那件趣事时,还是得意洋洋:“就让他一直欠着吧,这样挺好。”
1706133202
1706133203
这样是“挺好”,最起码对马云来说是“挺好”的。而杨致远本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这10元人民币的“赌债”再过7年会涨到10亿美元……
1706133204
1706133205
4.“我给你们三个选择”
1706133206
1706133207
1998年冬天,寒风凌厉。
1706133208
1706133209
一贯有着顽童般灿烂笑脸的马云,突然召集了团队成员,只说有事要宣布。在所有人都到齐了以后,马云一脸严肃地看着大家,一改往日指点江山、豪情万丈的气势,以平时极为罕见的平和语调说了一句话:“我近来身体不太好,打算回杭州了。”
1706133210
1706133211
他的话音甫落,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随后,个个瞪大了眼睛,有如见到外星人一般,直勾勾地凝视着他。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听马云把话讲完。
1706133212
1706133213
“现在,我给你们三个选择——第一,你们可以留在部里继续干,安心待在机关做事,这里有外经贸部这棵大树,也有宿舍,在北京的收入也非常不错;第二,在互联网混了这么多年,你们都算是有经验的人了,也可以到雅虎(当时雅虎中国公司已经成立),那是一家特别有钱的公司,工资也很高,每月几万块的都有,我推荐,一定会录用你们的;第三,你们也可以去刚刚成立的新浪、搜狐,也是我推荐。这几条路都行,反正我是要回杭州了。”
1706133214
1706133215
说完这些以后,马云不言语了。他说得轻松,语气里也有些劝大家“弃暗投明”的意味,几乎是把这些话背诵下来的,犹如暴风骤雨般急促,一鼓作气;又如刘胡兰就义般壮烈,大义凛然……
1706133216
1706133217
说者倒是解脱了,听者却要承担随之而来的痛楚。瘦小的马云,其表情依然严肃,眼神依然坚定,而他的话更是如针一般刺痛着伙伴们脆弱而敏感的神经。大家的“啊”字形嘴已经恢复原形,取而代之的是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一脸茫然。
1706133218
1706133219
马云话音一落,又像当年在桐庐一样,在团队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团队中很多人不能理解马云的决定,孙彤宇当场就质问道:“我们在北京干得好好的,而且是为政府部门做事,干吗要再回去过那种苦不堪言的日子呢?”
1706133220
1706133221
马云说上面那句话时,其团队加盟EDI已经整整一年了。实际上,早在带领团队加盟EDI几个月之后,敏锐的马云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里不是我们的公司,只是政府的部门。
1706133222
1706133223
而他的预感完全正确,无论是EDI还是国富通,都不是供他自由驰骋的平台。最初,在做外经贸部的官方网站时,EDI方面提出要建大内网。从这个方案一提出,马云就表示强烈反对,要求做互联网。就因为坚持把大内网扩展为互联网的想法,马云还和EDI的几个部门领导发生了一些争执。当时,对方的语气中也隐含这样一层含义:请你是来给政府做事的,不是来当领导的,决策的问题是你一个编外人员说了就算的吗?
1706133224
1706133225
事实就是如此。尽管马云出任中心信息部经理,也算是EDI的中层领导,但他仅仅是个政府编外人员,在一些涉及利益的重大决定上,他不可能有太大的发言权,更没有一拍脑袋便“划定乾坤”的决策权。
1706133226
1706133227
见微而知著。从双方在这个项目的分歧上,不难看出,双方的冲突不是个体的小矛盾,而是一种文化的大撞击:马云想要实现的是互联网平台的核心价值——开放、共享;而机关的领导们则更希望凭借其强势的行政资源实现两个目标——垄断、控制。上升到企业文化的层面上说,马云想要的是自由,而政府机关里只有服从。
1706133228
1706133229
于是,日复一日,在一起工作久了,低头不见抬头见,无论是处理问题的方式上,还是思考问题的层面上,马云都觉得他与那些政府官员们“缺少共同语言”。当然,也许领导们要的就是这种结果,就是要保持国家干部与这群编外人员之间的距离。
1706133230
1706133231
如果仅仅是自己感到“不爽”倒也能忍,问题在于,他为那些和自己一起北上的伙伴们感到不平。比如,刚刚带队挥师北上时,EDI方面曾承诺给他们的团队30%的股份,而成绩做出来之后(比如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和国富通给外经贸部创造的巨大利润),当初承诺的这些股份在体制内根本无法真正得以落实。
1706133232
1706133233
对于金钱,马云从来都不把它看得太重,从早年做海博翻译社的时候他就体会到:一个人真正想做大事,就要把钱看得很轻。但是,马云也好,他的伙伴也好,大家一起干活就图一个“爽”字。钱给得少些不要紧,但总得说到做到,给大家画了一张巨大的“饼”,却让人家永远都吃不到,这是让人心里很不爽的。在很多场合,马云都提到了当时的“委屈”(其实更多是为伙伴们感到不平):“我们那时候就拿几千元一个月的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
1706133234
1706133235
另外,除了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两个大项目之外,在马云的带领下,他们的团队又先后做了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网站。平心而论,即使以今天的水准来衡量,马云团队干的这些活儿都很漂亮、很出色。尤其是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作为中国政府首次组织的互联网上的大型电子商务实践,其第一年就实现了净利润287万元。但是,这些功劳与成就,绝不会被记在马云团队的名下,因为他们都是无名小卒。在中国黄页的风云时代,尽管最终跟杭州电信弄得不欢而散,但是在1996年之后的杭州城里,从普通百姓到政府高管,很少有人不晓得马云和中国黄页,马云团队也是当仁不让的互联网开创者。如今,在偌大的北京城里,谁认识马云?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又有多少人会把马云放在眼里?即便在各个办事部门里,又有多少人把这群杭州来的十几个人当一回事呢?
1706133236
1706133237
所有的委屈、痛苦与无奈,全在这一刻如暴雨般倾泻,忍辱负重的马云,已经压抑得太久太久了……
1706133238
1706133239
诚然,马云给大家指的这后两条路都是“明路”,选择后两条道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绝对算是明智的。实际上,这些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选择一家知名的企业,安心做个白领,看起来是理所当然的。
[
上一页 ]
[ :1.706133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