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52566
事变爆发后,在1927年北伐中被蒋介石一掌推入血海,又在10年中务求斩尽杀绝的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一种以抗日大业为重的博大胸怀,力主和平解决。当初,确有些人为蒋介石被捉而高兴,深更半夜,还有人去敲毛泽东的门,强烈要求公审枪毙蒋介石。但是共产党的领袖们却大义释嫌,不念旧怨。12月15日,毛泽东、朱德等15人致电南京政府,指出事变的爆发,“实由于蒋氏对外退让、对内用兵、对民压迫三大错误政策之结果”。如扩大内战,将导致“国亡种灭”,希望南京政府采纳张、杨八项救国主张,变内战为抗战。这支被国民党反动派追杀了10年、与蒋介石有着血海深仇的红军队伍,甚至提出“愿与贵党军队联袂偕行,共赴民族革命之战场”。
1706152567
1706152568
12月17日,中共中央派出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人赶赴西安,同张学良、杨虎城及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进一步以实际行动表明了和平解决事变的诚意。
1706152569
1706152570
12月19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及中共中央发出对孔祥熙等人的通电,电文说:
1706152571
1706152572
南京孔庸之、孔哲生、冯焕章、陈立夫等先生,及国民党国民政府诸先生;西安张汉卿、杨虎城、王鼎芳、孔蔚如先生,暨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诸先生勋鉴:
1706152573
1706152574
自西安提出抗日纲领以后,全国震动,南京的“先安内而后攘外”政策,不能再续。平心而论,西安诸公爱国热心,实居诸首列,其主张是立起抗日。而南京诸公,步骤较缓。可是除亲日分子外,亦非毫无爱国者,其发动内战,当非心愿。以目前大势,非抗日无以图存,非团结无以救国,坚持内战,无非自速其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本党本政府谨向双方提出如下建议:
1706152575
1706152576
1706152577
1706152578
(一)双方军队暂以潼关为界,南京军队勿向潼关进攻,西安抗日军亦暂止陕甘境内,听候和平会议解决。
1706152579
1706152580
1706152581
1706152582
(二)由南京立即召集和平会议,除南京西安各派代表外,并通知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选派代表参加。本党本政府亦准备派代表参加。
1706152583
1706152584
1706152585
1706152586
(三)在和平会议前。由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先提出抗日救亡草案,并讨论蒋介石先生处置问题,但基本纲领,应是团结全国,反对一切内战,一致抗日。
1706152587
1706152588
1706152589
1706152590
(四)会议地址暂定在南京。
1706152591
1706152592
1706152593
1706152594
上述建议,实为解决目前紧急关头之合理有效办法,南京诸公,望立即决定国策,以免值此国家混乱中日寇竟乘虚而入也!并望全国人民各党各派,立即督促当局召集和平会议,讨论一定国策,共赴国难!
1706152595
1706152596
1706152597
1706152598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
1706152599
1706152600
1706152601
1706152602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706152603
1706152604
1706152605
1706152606
中国共产党这些正确主张和实际行动,在国内外引起重大反响,对推动事变的和平解决起了决定性作用。
1706152607
1706152608
当孔祥熙洋洋得意于他的《讨伐令》下达造成的对张、杨威慑效力时,张、杨二将军却根本不买他的账,对南京的军事进攻做出了强烈反应。张、杨命令所属各部密切注视国民党中央军的行动,将大部分东北军集中于西安附近,准备一决雌雄。
1706152609
1706152610
张、杨既没有关闭和谈的大门,也毫不惧怕孔祥熙的军事进攻。张学良致电南京政府说:“委座南归,尚待商榷。在此时期,最好避免军事行动。弟部初未前进,而贵部已西入潼关,肆意轰炸,果谁动干戈?谁起内战耶?兄部如尽撤潼关以东,弟部自可停止移动,否则彼此军人,谁有不明此中关键也哉?”表明了一种希望和平但并不惧战的坚定态度。
1706152611
1706152612
16日,宋美龄向端纳透露了南京方面即将进攻西安的口信,要求端纳转告蒋介石,由蒋下令制止。当端纳当面向蒋秉报时,站在一旁的张学良啪地一拍桌子说:“何应钦逼人太甚,要打我们就打,看究竟谁先怕!”接着张学良又面向蒋介石说:“前方已开始冲突,中央军在华县与杨虎城部对峙中,如进攻不已,则此间军队只可向后退却。”
1706152613
1706152614
张学良从未关闭和平谈判解决的大门,这里张学良所说的军队“向后退却”,完全是为了避免内战的发生,是一种退让行动。但是心虚的蒋介石却把这句话听成了对他的恫吓,认为向后退却就是裹挟他转移,南京的军事进攻可能断送他的性命,不得不于17日写下了一个手令:“星期六以前万不可冲突,并即停止轰炸为要。”为使这个手令迅速发挥作用,18日蒋鼎文就带着它飞到南京,亲手交给了何应钦。
1706152615
[
上一页 ]
[ :1.70615256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