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56100
1706156101
霭龄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独自度过了漫长的三年学习生活后,终于在美国迎来了她的两个妹妹——文静的庆龄和活泼的美龄,三姐妹在美国重聚了。
1706156102
1706156103
那年查理在华盛顿见过霭龄以后,便随温秉忠的教育考察团渡过哈德逊河,到新泽西州的小镇萨米特,在那里一起参观了克拉拉·波特温小姐创办的一所朴实无华的学校。
1706156104
1706156105
查理拿出宝贵的时间参观这所学校,怀着明确的目的。他知道自己参加反清活动,随时都可能遇到危险,一旦被发现抓获,脑袋就会搬家。狡兔尚有三窟,他不能不对家事预作安排,以免流亡逃命时牵肠挂肚。此时霭龄已在美国,子文即将从上海圣约翰中学毕业,不久就要到美国哈佛大学深造。子良、子安年纪还很小,不会成为大的累赘。那么就只有庆龄美龄让他放心不下了。庆龄已经15岁了,完全可以送往美国读书,美龄只有8岁,还不是出国留学的年龄,但查理为安全起见,决定让她和庆龄一起走,懂事的庆龄完全可以照顾好这个小妹妹的。
1706156106
1706156107
波特温小姐的学校坐落在一片桦树林的边缘,环境幽雅。学校虽然简陋,但是管理得井井有条。查理很喜欢这所学校,他向学校捐了一笔钱,同时提出了收留他的两个小女儿到这里学习的希望。波特温小姐愉快地答应了下来。
1706156108
1706156109
1907年夏天,温秉忠又一次访美,他利用这个机会,亲自带庆龄和美龄乘坐“满洲号”豪华客轮,横渡大洋直抵美国。由于温秉忠的外交官身份,加上同行的还有几位美国头面人物,庆龄和美龄入境时没有遇到麻烦,顺利通过了移民局的检查。
1706156110
1706156111
霭龄迎接了两个妹妹的到来,她们兴奋地拥抱说笑,庆祝在异国土地上的相会。庆龄在萨米特学校经过一年预习后,进入了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美龄因为年龄太小,转入距此不远的皮德蒙特小学,但她被允许住在威斯里安学院,三姐妹天天可以在一起了。
1706156112
1706156113
霭龄除了学习,努力尽到大姐的责任。她向庆龄介绍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使她能尽快适应。晚上,三姐妹凑到一起,探讨学习上的问题,聊天,聚餐。一天天愉快的日子,好打发得很。
1706156114
1706156115
一天,霭龄收到步惠廉给三姐妹寄来的一个纸盒子,里面有烤火鸡、咸肉、腰果、瓜子、桃仁等等一大堆好吃的东西。通常这些东西都是由一群女孩子共享的,因为其他同学每次回家带好吃的来都会分给她们。但是这次美龄提议不让别人知道,三姐妹好好饱餐一顿。学校熄灯的时间到了,其他同学陆续离去,庆龄示意自己的两个好朋友留下。就寝时间一到,五个女孩打开盒子,把各种食品摊在餐巾纸上,准备大嚼一顿,贪吃的美龄的口水已经流出来了。就在这时,好像外面响起了脚步声。霭龄喊了声:“不好!查铺的老师来了。”这种聚餐是违反校规的。几个女孩都慌了。霭龄把一件脏衣服往食品上一盖,扯到了床底下。庆龄美龄和另两个女同学有的钻进了壁橱,有的钻进了卫生间。霭龄打开房门大声说:“杰克老师,今天你查夜啊?”接着传来杰克老师的男中音:“是啊,已经熄灯了,我听见你屋里还有人说话。都是谁在这里?”接下来又是霭龄的声音:“没有啊,我屋里早没有别的人了。”接着又是杰克的男中音:“不对,我明明听见有人说话。我得进屋看看!”钻在壁橱卫生间的女孩子听见脚步声进来,吓得大气不敢出。只听杰克老师说:“我想她们一定藏在哪里了。我要坐在这里等一会儿。”霭龄说:“真的没人,你快去别处看看吧。”杰克老师的声音更大了:“不行,我一定要等等看!”接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女孩子们在里面憋了半天,也听不见杰克老师离去的动静。美龄实在憋不住了,悄悄把壁橱门推开条缝一望,呀!哪里有什么杰克老师,只有霭龄在那里大嚼,一只鸡腿已经要啃完了。美龄跳出来就去扯霭龄的头发。姐妹俩一笑,其他女孩才知道刚才是霭龄在演口技,而她的逼真表演把大家都骗了。
1706156116
1706156117
1908年最后的日子,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女当权者慈禧太后在预感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时,首先把她的阶下囚光绪皇帝弄死了。但仅仅过了三天,这个权倾朝野的老太婆也不明不白地死去了。勉强支撑清王朝的朽柱已经彻底摧折,朝廷内群龙无首,分崩离析。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不断发动的武装起义冲击下,这个王朝最后覆灭的时刻就要来临。查理等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实现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三姐妹为此专门搞了一次小小的庆祝活动。
1706156118
1706156119
转眼之间,霭龄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已经度过了5年,她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这时她已19岁,是个成熟的大姑娘了。
1706156120
1706156121
毕业典礼上,霭龄朗诵了莎士比亚的一段戏剧台词,她用惟妙惟肖的拟音表演剧中人物的对话,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1706156122
1706156123
霭龄要回国了,梅肯州《电讯报》像她初来时那样,又专门发了一条消息。美国人也预感到了中国即将发生的变化,记者借这则文字不着边际地驰骋想象,一改数年前报道中对霭龄的刺激性语言,堆砌了一连串的溢美之词。标题是《未来中国的改革者》。文中写道:
1706156124
1706156125
宋霭龄小姐以优异的成绩学完了她在威斯里安学院的全部课程,昨日取得了毕业证书。她在美国学得的知识和吸收的民主思想,必将在回国后引起一场闻所未闻的伟大变革!飘扬了300年的龙旗将被她和她的同志扯下。年轻貌美的宋小姐将为革命后中国的总统夫人。领袖的妻子是支持宝座的真正力量!由于她的英明睿智,中国已大步迈进!当同学们把这份报纸送到霭龄手上时,她看了一眼脸就红了,随口说:“尽是胡扯!”她假装要撕掉这份报纸,却被激动的同学抬起来呼喊着:“第一夫人驾到——”还有个同学学着中国戏剧里的情节,在前面喊:“肃静!回避!当当——”
1706156126
1706156127
霭龄对美国报纸信口开河的作风早已习惯,但这一次对这种近乎肉麻的吹捧她却有些怦然心动,毕竟是对自己前途的预测和祝愿,天晓得它会不会灵验呢?临行之前,霭龄到报摊上买了10份报纸,悄悄塞进了回国的行囊……
1706156128
1706156129
送别的时候,庆龄伏在姐姐肩上动情地哭了,美龄似乎还不懂离别的难过,她调皮地说:“大姐,你好漂亮啦!一定会有很多人追你。有了姐夫,可不要忘了给我寄喜糖啊!”带泪的霭龄扑哧笑了:“别瞎说!听二姐的话,好好学习。等你们回国见!”
1706156130
1706156131
“回国见!”“回国见!”
1706156132
1706156133
庆龄和美龄高扬着小手,目送她们的大姐乘车渐渐远去。
1706156134
1706156135
1706156136
1706156137
1706156139
宋氏家族全传 第六章 投身革命
1706156140
1706156141
霭龄回国
1706156142
1706156143
轮船的时间从来不像火车那样准确,尽管船上电台不断修正着到港时间,查理和倪桂珍还是在港口望眼欲穿地等待了大半天。红日斜挂西天的时候,他们盼望的那艘船才在水天相接的地方露出头来。
1706156144
1706156145
五年了。他们的爱女离家整整五年了。这五年中,母亲倪桂珍只在梦里和照片上见过自己的女儿。她为她做过多少次祈祷,愿耶稣基督保佑她的平安,保佑她早日回到自己身边。现在她就要回来了,就要相见了,母亲的眼中噙满泪花。她的心在扑通扑通地跳。为女儿去美国留学,她听过多少闲言碎语啊。就在前几天,还有一位远房亲戚的老太太,拐弯抹角地向她暗示,一个姑娘家,到外国住这么多年,回来满口洋话,一身洋装,必定是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为人处世轻佻孟浪,没有了女人气。结婚要找个正经人家,都难啊!那老太太劝母亲为女儿婚事及早留心,否则,老姑娘难养啊!倪桂珍不愿听这些絮絮叨叨,可是不听不行呀,毕竟有几分道理。现在她心里是又兴奋又紧张,她想女儿,更怕女儿变得真成了人们说的那样。啊,上帝,她的霭龄究竟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1706156146
1706156147
查理不断地来回搓手。这中间,他是见过女儿的。他对霭龄的成长和进步已经看在眼里,他从自己当年回国的经历中知道,她要有一个适应期。但是他没有做母亲的那种过分担心,他想的主要是怎样让她从懒洋洋的校园生活,很快适应国内革命的紧张工作节奏,怎样从只是和一群无忧无虑的女孩子交往中,变得能够和五花八门的反清组织、派别以及形形色色的人联络、协调、沟通。她回国后将担负的任务,他早已经考虑成熟,单等她走马上任了。
1706156148
1706156149
“爸爸,妈咪!”一声清脆的招呼,把二老从沉思的天涯拉回到阳光下的现实,从等待的焦灼推向迎接的兴奋。
[
上一页 ]
[ :1.70615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