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57074e+09
1706157074
1706157075 “他有妻室……”
1706157076
1706157077 “我只知道我爱他,别的事不属于我的考虑范围。”
1706157078
1706157079 “他是我们家的老朋友,你一直是称呼他叔叔的……”
1706157080
1706157081 “在我遇到的所有男人中,他是这个世界上的最强者!我别无选择。”
1706157082
1706157083 “那你向他表示过这个意思吗?他的态度怎样呢?”
1706157084
1706157085 “我已经多次向他传递过爱情的信息,我相信他会接受的。”
1706157086
1706157087 “你凭什么认为他会有和你一样的想法呢?”
1706157088
1706157089 “他正在进行一项伟大、艰难的事业。一位哲人说过,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性。我不敢自命伟大,但是我年轻,受过良好教育,对他有一片赤诚忠心,我的工作受到许多人的称赞,他对我的工作一直十分满意。我认为他要完成他的事业,非常需要我和他一起并肩奋斗。”
1706157090
1706157091 “霭龄,现在你来听我说。你崇拜他,喜欢他,这不难理解。四五十岁的男人是最美的,这一点与女人绝对不同。四五十岁的男人还不显衰老,但又经历丰富,事业有成,还会疼爱体贴别人,与毛头小伙相比,自然透露出一种成熟之美,头上又有一个成功的光环,容易引起怀春少女的以心相许。但这是不是爱情还要具体分析。你知道,爱情是两个人站在完全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吸引,互相爱慕,既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投靠和占有,也不掺杂任何功利的目的。你现在对他是崇拜呢还是……”
1706157092
1706157093 “我就是爱他,爱他,非他不嫁!”
1706157094
1706157095 “你现在陷入了一种感情的盲点,你只看见自己,并没有看清对方,也没有看清环境。革命打倒了皇帝,可人们的观念并没有多少改变。老夫少妻在世俗观念中是大受非议的。即使他也同样喜欢你,注意,我说的是即使,而事实上据我观察,他还没有这个意思。现在还讲即使,即使你们都愿意结合在一起,那么人们也会说,是他欺骗和引诱了你,在他的道德品质上抹上难以消除的污点,使他难以抬头,难以做人;反过来人们也会说,你是因为贪图他的地位和名声,而牺牲自己的青春。总之这件事的结果,不是有助于他的事业,不是对你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给予赞扬,而完全招致一种无谓的非议,你们会被流言蜚语所包围,会被好事者的唾沫所淹死。这不仅坏了我们宋家的名声,也坏了孙先生的大事业。孩子,及早回头,重理思绪,你年轻的生命途中应该是鲜花铺路,而不应该是荆棘横道……”
1706157096
1706157097 “爸爸,你的道理也许是对的。但是任何责难和非议都不能使我有丝毫动摇和犹豫!要我打消念头,除非是……”
1706157098
1706157099 “除非什么?”
1706157100
1706157101 “除非是孙先生亲口对我说,不!说他不喜欢我,不需要我!此外没有别的力量能扭转我的决心!”
1706157102
1706157103 “啊,上帝!愿全知全能的上帝拯救你!你迟早会面临一场痛苦而一无所得。”
1706157104
1706157105 “我不愿您的预言成为事实!”
1706157106
1706157107 霭龄和父亲这次谈话后的第三天,国内传来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消息: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取得多数席位。就在踌躇满志的宋教仁从上海出发,准备到北京组织内阁与袁世凯分庭抗礼的时候,袁世凯派出刺客于3月20日在上海车站向宋教仁连发两枪,一代革命精英在经历了整整两天的巨大痛苦之后,含恨辞世。
1706157108
1706157109 孙中山经历了椎心刻骨的悲怆,但是他还不相信谋刺宋教仁是袁世凯下的手,袁世凯在他面前的卑顺表演还历历在目,他把这件事交给“法律”去解决,自己仍潜心于铁路建设。但直到几年后他彻底放下这项工作前,仍像在革命中的遭遇一样,没有一个外国资本家真心实意为他朝思暮想的铁路提供资金。唯一同他签订了合同的是一家英国公司,而这家公司自始至终履行的也没有超出过勘测阶段范围。
1706157110
1706157111 霭龄直言不讳地向孙中山袒露了心迹,表示愿意为他的事业献身,为自己崇拜的英雄捧出一片冰心,同他喜结良缘,共修百年之好。但这次谈话的结果使她大失所望。她无法忍受这种好心不被领情的痛苦,从日本一回来,她就辞去了孙中山秘书的职务,回到上海的家中。
1706157112
1706157113
1706157114
1706157115
1706157116 宋氏家族全传 [:1706155328]
1706157117 宋氏家族全传 第十一章 庆龄回国
1706157118
1706157119 革命召唤着庆龄
1706157120
1706157121 身在美国的庆龄,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在留学期间,她广读博学,立志“为中华的崛起而学”,“把西方有用的东西学到手,致力于中华”。与姐妹不同的是,她时刻关注国内的动向,只要是关于中国的消息,都是她捕捉的重点。此时,她已不满足于父亲所寄书信与材料,而要在美国的新闻报刊上寻找、阅读。
1706157122
1706157123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一声炮响:“革命党起义成功!”这则消息,仿佛一声春雷在庆龄耳边炸响。此时庆龄按捺不住心头的高兴。英雄孙中山,这位父亲的老友,令她无比敬仰。
[ 上一页 ]  [ :1.7061570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