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57824
1706157825
当父亲生病的时候,庆龄又从日本专程回到上海探望查理,以慰父亲的伤心,重叙父女亲情。想不到这竟是与父亲的诀别。
1706157826
1706157827
1706157828
1706157829
1706157831
宋氏家族全传 第十五章 协夫征战
1706157832
1706157833
结束流亡回国,携手献身“护法”
1706157834
1706157835
公元1916年4月27日凌晨5点,上海都市码头。轻烟样的晨雾还笼罩在黄浦江的江面上,远远望去,穿梭似的行驶着的轮船,显得模糊一片,只有一点一点的黑影子在移动。小火轮上的轮机声,随着晨风遥送过来。码头上的吊车,在“突突突”地吼叫,钢臂在淡淡的晨雾中晃动。随着一阵沉闷的叫声,一艘远洋客轮到岸了。旅客像流水般地走出客舱,步入码头。在这众多的旅客中,有商人打扮的一男一女,均身披风衣,头顶礼帽,眼戴墨色眼镜,手提黑皮箱,缓缓走上码头,与在码头接站的司机寒暄几句,便钻进车内,风驰电掣般地开往市里,绕了几个弯儿,进入法租界的环龙路63号(今南昌路59号)法文报馆二楼。
1706157836
1706157837
这一男一女不是别人,正是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和宋庆龄。他们为什么化装回国,夜间上岸?这里还需把形势交代一下。
1706157838
1706157839
当时,全国革命形势大好,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新婚后的宋庆龄更加积极、深入地投入了第三次反袁斗争,也叫“三次革命”。除了上海革命党人炸毙袁世凯死党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外,孙中山还成功地发动了一系列反袁起义。有些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洪流锐不可当。这时袁世凯策划的各省区“国民代表大会”投票推他称帝的丑剧使他复辟帝制的野心毕露。孙中山认为袁已“势成骑虎”,“亡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孙中山认为必须“先发制人”。于是他与国内外革命党人的函电往返极其频繁:催促筹募经费,捐输军饷,整理党务,组织中华革命军,创办陆军速成学校(在菲律宾)等。尤其在12月下旬,得知唐继尧、蔡锷在云南通电全国,发起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消息后,孙中山更加快了革命步伐。他急如星火,连续致电马尼拉、旧金山、火奴鲁鲁、香港、上海等地的革命党人,嘱令加速筹款,并发表了《讨袁宣言》。于是在1916年上半年,孙中山领导华南和华东地区又掀起了讨袁起义的新高潮,与西南护国军互为犄角,给袁世凯政府以沉重的打击。袁终于在3 月22日被迫撤销帝制。
1706157840
1706157841
此时,袁世凯江山危危,不攻自灭指日可待。但是,死老虎不免还有一跳,袁氏到处制造暗杀和白色恐怖。不是吗?就在庆龄到达上海前的一天,孙中山在上海的重要将领陈其美被袁世凯派遣的刺客枪杀就是一例。这位功勋卓著的陈其美,早在辛亥革命时,首先攻破大上海,次而又攻占南京,使孙中山得以在南京就任共和国临时大总统。他的遇刺所引起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作为孙中山夫妇不能不防。直到他们回国后的一个多月,即1916年6月 6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忧惧而死,继任总统黎元洪在孙中山的督促下,宣布遵行《临时约法》,恢复国会后,孙中山与宋庆龄方在上海由秘密转入公开。
1706157842
1706157843
袁世凯死去,“三次革命”终得胜利,白色恐怖终结,政治空气缓和。胜利祝贺着他们新婚夫妇。可是,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操劳过度,终日得不到休息的庆龄突然病倒了。当她醒过来的时候,已躺在著名大夫山田的急救室里,中山先生在一旁守护着。
1706157844
1706157845
“大夫,她的病?”孙中山急问。
1706157846
1706157847
“急性肠胃炎引起的高烧。”山田望了一眼中山,接着又道,“先生,请你放心。”
1706157848
1706157849
“需要多长时间?”
1706157850
1706157851
“从目前的情况看,她的身体很虚弱,高烧退下后,还要休息一段时间,辅以药物调理。”
1706157852
1706157853
庆龄在病床上度过难熬的二十多天,于8月中旬痊愈。遵照大夫的嘱咐,继续休息。同时在这段时间内,黎元洪走马上任,孙中山充满希望,国内政治稳定,形势一片祥和。基于这种情况,重义气的中山,同时也想到各地去看望一下老同志,了却长期流亡中的思念之情。中山决定陪同庆龄外出旅游疗养。
1706157854
1706157855
他们驱车先到了宁波。一周后又转到杭州和绍兴。这些城市都是我国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颇多,古文化的氛围浓郁。在西湖的长堤上,在宁波的莲花池旁,在绍兴小河流潺的民居里……他们是那样的惬意!新婚蜜月在恐怖中度过的庆龄,望着眼前的风景,心潮翻滚,生出不是新婚胜似新婚的感慨来。
1706157856
1706157857
“作首诗吧?”中山也来了兴趣。
1706157858
1706157859
“西湖远比阿巴美,吾爱祖国胜阿巴。”庆龄顺口而出。
1706157860
1706157861
“阿巴是什么地方?”中山不明白地问。
1706157862
1706157863
“就是美国佐治亚州著名的阿巴拉契亚大山。那里有山有水,风景迷人。”接着庆龄津津有味地讲起了在美的大学生涯,她们三姐妹结伴旅游的逸闻趣事,逗得中山仰天哈哈大笑。孙中山作为前任大总统,现今国会要员,每到一地都由当地政界官员陪同。其间,孙中山作了重要讲演,宣传形势,宣传共和思想。从保留下来的照片上看,微笑荡漾在他们的脸庞,青春在他们身上焕发,给人一种轻松愉快、向往追求幸福的印象。这种半公事半休闲的情人旅行,大概是庆龄一生中唯一的一次。
1706157864
1706157865
人们在幸福中往往要回忆那些在困难时给予自己帮助的朋友。庆龄回到上海后,便发出了两封文笔优美、叙述他们夫妇南下携手,旅游祖国山河,获得真情实感的信。一封发给日本朋友梅屋庄吉夫妇,是他们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操办了婚事;一封发给在美国留学的小妹美龄,是她在最困难的时候,站在自己一边,给予理解,给予支持的。没有这些,便没有她与中山先生现时的幸福。
1706157866
1706157867
他们夫妇回到上海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烽火迭起,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参战还是不参战,也是对《临时约法》能否得到遵守的一次考验。新总统黎元洪和大多数国会议员都反对参战,但掌握军权的内阁总理段祺瑞,拿了日本的500万“西原借款”,实为收买,一味主张参战,并在与各省督军密商后,置国会于不顾,一意孤行。这个军阀首领在北京横行霸道,各地军阀则在他们各自的防区内拥兵自重,成了“土皇帝”。
1706157868
1706157869
孙中山既无兵力,又无权力,但他有崇高的声望,所以他写的反对参战的小册子,在舆论界产生很大影响。认为参战无益的知名人物不止孙中山一位。许多不属于革命派的各种人物为了不同的理由也反对参战,其中有总统黎元洪、国务总理唐绍仪以及君主立宪派政敌康有为。国会没有通过参战议案。
1706157870
1706157871
面对抵制的力量,段祺瑞在1917年初夏——像早些时候独裁者袁世凯所做的那样——悍然践踏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对德宣战。黎元洪因此下令将段免职,但结果自己却被“辫子将军”张勋所推翻。清王室又被从坟墓里请出来。名义上的王室首脑、12岁的溥仪又被宣布为皇帝。在得不到人民丝毫支持的情况下,他只在位12天,还不如袁世凯的时间长——83天。
1706157872
1706157873
这出闹剧正是军阀段祺瑞所需要的。黎元洪总统手下没有一兵一卒,不得不召他回来镇压“辫子兵”。段祺瑞再任总理,马上把这个倒霉的总统换掉,换上了一个驯服工具,并解散了国会。
[
上一页 ]
[ :1.70615782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