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57992e+09
1706157992
1706157993 这时总统府四周也是炮火连天,更为不便的是附近都是民房,所以房内的士兵不能向外射击。
1706157994
1706157995 庆龄示意卫兵把姚观顺抬进一间房屋,赶快包扎抢救。两个卫兵加快脚步,走进附近一间房屋。姚副官长剧痛难忍,庆龄不忍相看。最令人激动的是姚副官长还在安慰庆龄:“夫人,将来总有我们胜利的一天!”说完便闭上了眼睛……
1706157996
1706157997 自早8时至下午4时,他们一直处在炮火连天的地狱中。流弹不停地飞过,留在房间的危险更大,庆龄决定再换一个房间。就在他们离开房后的顷刻间,一颗炮弹飞来,正中房顶,房顶整个陷下。而他们刚到的房间又是弹火冲天。此时的庆龄已准备随时牺牲。恰在这个当儿,一向恪守中立的魏邦平师长派一军官来商议条件。庆龄的卫兵提出的第一条就是保证庆龄平安。但是那位军官说他不能担保庆龄的安全,因为袭击的不是他的军队,而且连他们自己的官长,都不能约束。正在说话之间,前面两扇铁大门“哗——”一声打开了。敌兵一轰进来,庆龄的卫兵子弹已竭,只好将枪放下。四周的敌兵拿着手枪刺刀指向庆龄,登时就把她手里的一些包裹抢去,用刺刀挑开,大家便拼命地乱抢东西。她乘这机会逃开,直奔入两队对冲的人丛里,一队是逃出的士卒,另一队是由大门继续闯来抢掠的乱兵。幸而庆龄头戴着姚副官长的草帽,身上又披着中山先生的雨衣,由那混乱的人群里脱险而出。
1706157998
1706157999 出大门后,又是一阵炮火,左边来了一阵乱兵,庆龄一行只好穿东走西曲折地向巷里逃。这时庆龄再也走不动了,突感腹部剧痛,便对两位卫兵说:“我恐熬不过去了,请你们把我枪毙了吧!”万般无奈,两位卫兵一人抓住一边肩膀扶着她走……四周横列着的都是死尸,有的是士兵,有的是居民,胸部中弹、断腿失臂地横陈在街上的血涡中。
1706158000
1706158001 正走时,忽有一队士兵由小巷奔出,向他们这里射击。庆龄示意大家伏在地上装死。那些乱兵居然从身边跑过去,到别处抢掠去了。过后他们爬起来又跑,卫兵劝庆龄不要看路旁的死尸,怕她看后要昏倒。过了半个小时,枪声渐少、稀落,他们跑到一座村屋,把那闩上的门推开躲入,屋中的老主人因为怕受连累挥手要赶他们出去。正在此时庆龄昏倒。醒过来时,两位卫兵正在给庆龄烧热水,用扇子为庆龄扇风。一名卫兵出门去观察动静,忽有一阵枪声,卫兵中弹倒地。屋内的卫兵赶紧把门关闭。
1706158002
1706158003 枪声沉寂之后,庆龄化装成一村妪,卫兵扮作贩夫,离开这村屋。过了两条街,庆龄拾起一只菜篮及几根菜,便拿着走。也不知跑了多少路,经过触目惊心的街上,他们才到了一位同志的家中过夜。这间屋子早已被陈炯明的军队搜查过,但是庆龄再也无力前进,就此歇足,庆龄通宵闻听炮声。直到听见战舰开火的声音,这时庆龄知道中山先生已安全了……第二天,庆龄仍旧化装为村妪,逃到沙面,在沙面由一位铁工同志替庆龄找一小汽船。庆龄与卫兵才到岭南,住进友人家。
1706158004
1706158005 在河上,他们看见满载抢掠品及少女的几只船,被陈炯明的军队运往他处。后来听说有两位相貌与庆龄相似的妇人被捕监禁。正巧庆龄离开广州那天下午,庆龄所借宿的友人家又被搜查。晚上,庆龄终于在舰上见到中山先生。
1706158006
1706158007
1706158008
1706158009
1706158010 宋氏家族全传 [:1706155333]
1706158011 宋氏家族全传 第十六章 哈佛学子
1706158012
1706158013 宋子文的哈佛梦
1706158014
1706158015 热爱是成功之母,成功是热爱之初。
1706158016
1706158017 作为“哈佛”的硕士生,宋子文到纽约国际银行见习上班后,他的心情是惬意的。因为这是当代世界金融中心,并且位于繁华的曼哈顿的华尔街。他要将多年学习的理论付诸实践,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继承父辈的伟业,做中西经济贸易的代理人,为落后的祖国崛起而迈开自己人生的第一步,亦是重要的一步。
1706158018
1706158019 西方人办事崇尚高效,以时间高于金钱的观念,令那些银行的大小职员们,不要说工作,连吃饭、走路、说话都是快节奏的。这是令东方人不可思议的。
1706158020
1706158021 宋子文作为国际银行的小职员,主要办理华侨、华商向中国亲眷和在国内兴办的企业汇款事宜。按理说这项工作并不十分复杂,但他却干得认真。当时中国华侨在美国拥有相当数量,其中不乏大款,子文均与他们结下深交。这为他日后回国,实现自己的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对他了解国际金融业务,提供了见习的舞台。
1706158022
1706158023 宋子文的工作是忙碌的,只有每天的傍晚是属于自己的。送走了华侨商客们,整理完卫生,在院子里洒上清水,在自己的房间摆出那张活动的桌椅,打开自己的公文包,便埋头学习,或做笔记,或去近郊的哥伦比亚大学听课等。
1706158024
1706158025 平心而论,要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是不大容易的。
1706158026
1706158027 心中大志在,何求办不到?宋子文靠他的勤奋和天才,每天都与时间赛跑。工作不误,学习良好。有时,他还能抽出时间,去看望在那里学习的小妹和子良,给他们些零花钱。实际上美龄不缺这些钱,但表明了兄对妹的小小情谊,美龄也是高兴的。每次她都感谢地收下,并问一些牵挂的心事。
1706158028
1706158029 “家里来信了吗?”美龄问。
1706158030
1706158031 “二姐来信了。”子文道。
1706158032
1706158033 “OK,说了些什么?”
1706158034
1706158035 “爸妈都很好,二姐当了孙叔叔的秘书。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已成了爸爸的事业。大姐已与哈哈孔结婚。爸爸还说要来美国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筹款等等。”
1706158036
1706158037 “关于爸爸要来的事,昨天我也收到了妈咪的信。关于大姐、二姐的消息妈咪并没告诉我。”
1706158038
1706158039 只有这个时候,他们才感到“家书抵万金”的重要。
1706158040
1706158041 兄妹分别两年后,也即是1917年,宋美龄从韦尔斯文理学院毕业,子良还在哈佛攻读学士。宋子文也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真正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也许是上帝的安排,在祖国的召唤下,在宋父催促下,兄妹二人顺利完成了他们在异国求学的任务,结伴回国,弟弟子良把他们送上了船。
[ 上一页 ]  [ :1.7061579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