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58570
1706158571
“谢谢夫人,有你在身旁,我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啊!”孙中山哈哈大笑,殊不知病魔此时正在向他进攻。
1706158572
1706158573
12月4日中午,朔风怒号。船到天津大沽港,两万余名前来迎接大元帅的各界群众,已立于码头、主要街巷。孙氏夫妇立在甲板上,同欢迎的群众见面,挥手致意。在这数万群众中,就有后来成为周恩来夫人的邓颖超。她在回忆中描写道:
1706158574
1706158575
我在欢迎行列中,看到为推翻清朝帝制、为中国独立、自由、民主而奋斗不息的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坚定沉着,虽显得年迈,面带病容,仍然热情地向欢迎的人群挥帽致意;同时看到亭亭玉立在孙先生右侧的宋庆龄。她那样年轻、美貌、端庄、安详而又有明确的革命信念。她以一位青年革命女战士的形象,从那时就深深印入我的脑际,至今仍然清晰如初。
1706158576
1706158577
就在这天晚上,孙中山突发高烧,肝病暴发,实令庆龄不安。在天津度过了治疗的26天,病未痊愈。12月31日,他们乘火车到达北京,车站上聚集的欢迎的人群数以万计,但孙病体不支,不能公开讲话,只发表了书面谈话,表示“此来不是为争地位,不是为争权力,是特来与诸君救国的”。
1706158578
1706158579
孙中山北上时带着召开国民会议的建议,并明确指出必须有工农代表参加。但段祺瑞故伎重演,召集了一个只有旧式的将军和政客们参加的“善后会议”,作为抵制。段还擅自照会各外国公使馆,任何新设立的政府都将尊重现存的所有条约。此时已卧病在床的孙中山怒斥道:“我在外面要废除那些不平等的条约,你们在北京偏偏要尊重那些不平等条约,这是什么道理呢?你们要升官发财,怕那些外国人,要尊重他们,为什么还来欢迎我呢?!”
1706158580
1706158581
英年逝夫,宋庆龄泪洒北平……
1706158582
1706158583
北京的协和医院,位于古城中心,是北京城当时最现代化的大型医院。此时,孙中山已由北京饭店转移到这里就诊。到1925年1月,医院明确诊断:肝脓肿转为肝癌晚期。
1706158584
1706158585
夕阳西下,融入北京城的西山。
1706158586
1706158587
恐怖的死亡之夜步步追逼。落霞的余晖挤进了北京协和医院的急救室。治疗后的孙中山从昏迷中苏醒过来,脸上露出微笑,不无幽默地说:“我和列宁见了一面,列宁没有收下我这个弟子。”
1706158588
1706158589
“大夫,还需要手术吗?”守在床前的庆龄急问。
1706158590
1706158591
“手术方案已经定了下来,请夫人放心,我们会尽力的。”大夫回答。
1706158592
1706158593
1月26日动了手术。孙中山顽强地同病魔抗争,精神尚好,各种慰问电函及来探视者络绎不绝。庆龄日夜守护床前,明显消瘦下来。2月9日,廖仲恺夫人何香凝闻知此信,千里迢迢特意赶来襄助庆龄,使孙氏夫妇在身心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1706158594
1706158595
在给孙中山治疗的日子里,何香凝常把庆龄拉在隔壁房间劝慰说:“中山的病,主要是长年艰苦工作,颠沛流离,备受煎熬所得。多亏婚后10年,你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在饮食上精心调理,要不,还到不了这个时候。”
1706158596
1706158597
“中间,他的健康是大有好转,胃病几乎痊愈。他也告诉我,可以加倍工作了。”庆龄又道:“这次病的突发,主要是他带病北上,长途跋涉,几度转换车船,再加上一路天气不好,雨雪交加,在船上还饱受风浪之苦。每到一地,还要接见中外记者、当地要人,参加欢迎会,发表讲演等,使他精疲力竭。12月4日,抵达天津大沽口时,朔风呼啸,天气很冷,他站在船头上与簇拥在码头上的欢迎群众见面,又受了风寒。”
1706158598
1706158599
“这种情况下,段祺瑞还在继续作恶,实不像话。对先生的病也是个打击。这个账我们要记在心里。”何香凝像是安慰庆龄,也像是安慰自己。
1706158600
1706158601
3月11日下午,孙中山病情恶化,此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庆龄。他特地把何香凝喊来,把庆龄托付给她,千叮咛万嘱咐地交代:他死后要“善视孙夫人”,“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说着说着,舌头硬了,话也讲不清楚了。何香凝立时表示:“先生,我亲近先生二十多年,同受甘苦,万一先生不测,我们当尽力保护夫人及先生遗族。我虽然知识能力都很薄弱,但是总算能够亲受总理三民主义的教训,我有一份力量,必定尽力宣传。”此时,庆龄在旁悲声欲绝。孙中山含泪望着何香凝,握着她的手说:“那么,我很感谢你。”
1706158602
1706158603
孙中山由泪流满面的庆龄托着手,在三个遗嘱文件上签了字——这个最后的行动是因为不愿庆龄过分伤心而被推迟了的。他的家事遗嘱全文是:
1706158604
1706158605
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1706158606
1706158607
他的政治遗嘱全文是:
1706158608
1706158609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1706158610
1706158611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1706158612
1706158613
他的致苏联遗书全文是:
1706158614
1706158615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合中央执行委员会,亲爱的同志:
1706158616
1706158617
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转向于我党及我国的将来。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产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遗产。帝国主义下的难民,将藉此以保卫其自由,从以古代奴役战争偏私为基础之国际制度中谋解放。我遗下的是国民党,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竟之业,移交于彼谨守国民党主义与教训而组织我真正同志之人。故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我深信你们政府亦必继续前此予我国之援助。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谨以兄弟之谊祝你们平安!
1706158618
1706158619
孙逸仙(签字)
[
上一页 ]
[ :1.706158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