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58970
1706158971
武汉,当年辛亥革命的第一声枪响从这里发出,改朝换代从这里起步。革命虽有挫折,今天革命军又重新攻占,岂不是大喜大庆的日子。
1706158972
1706158973
军民们走向街头,欢庆这一胜利的节日。
1706158974
1706158975
久违了,革命军!人们热泪盈眶。
1706158976
1706158977
武汉三镇,闻鸡起舞;大江两岸,锣鼓喧天。同时,他们又翘首南方,企盼革命政府的北移,跨过长江天堑,去夺取全国更大的胜利,实现中山先生期望的“天下大同”。
1706158978
1706158979
革命形势大好,大好的形势下却隐藏着“急流险滩”。应该说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1706158980
1706158981
这时,前线吃紧。
1706158982
1706158983
在江西北伐的蒋介石给中央政府来电,要求商谈有关军事、财政等事。实际这是新军阀蒋介石在向中央探风。于是中央派宋子文和孙科前往。12月8日,宋子文马不停蹄来到风景秀丽的庐山,开始与蒋介石的会谈。使宋子文吃惊的是,不光大姐霭龄在这里,小妹美龄也在这里。
1706158984
1706158985
“小妹,你怎么也来了?”
1706158986
1706158987
“兴哥哥来,不兴小妹来这里玩?”
1706158988
1706158989
“妈咪怎么样?身体好吗?”
1706158990
1706158991
“只能报告一周前的情况,她很好,老叨唠大哥。”美龄莞尔一笑。
1706158992
1706158993
“还是那么调皮。”宋子文又道:“大姐还在上海?”
1706158994
1706158995
“不,她也来了,现在九江。”
1706158996
1706158997
接着,他又会见了大姐霭龄。大姐出于姐弟手足情谊,给他上了一堂政治课,说什么现在是革命政府群龙无首的非常时期,到底谁来做革命的接班人还看不清,提示子文要动脑,做到心明如镜。弄得子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坠庐山云雾,只待日后慢慢品味。
1706158998
1706158999
……
1706159000
1706159001
使宋子文意外的是,他和孙科二人代表国民政府,与蒋介石的会谈并不顺利。一开始,蒋介石便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子,谈的不是军事、财政,而是迁都问题。有些话很难听,不是商量而是质问和指责。他似乎感到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了,他已隐隐约约品味出大姐谈话的“庐山真面目”了……
1706159002
1706159003
庐山的景是美的。
1706159004
1706159005
庐山的雾是大的,大得使他看不出庐山的真面目了。虽说第一次上庐山,庐山却给他留下了永不泯灭的记忆。难怪他在后来的回忆说:“也许是庐山的雾太大,蒋介石给我的印象是高度错位!”
1706159006
1706159007
是山的因素还是雾的原因,宋子文也说不清楚。
1706159008
1706159009
宋子文和孙科在庐山匆匆停留了三天,第四天便踏上了回武汉的路途。一路上蒋介石那盛气凌人的模样,以及大姐带小妹去庐山的蹊跷,反复在他头脑中显现。这究竟是为什么?斗大的问号不时地在质问着他。常言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看来老蒋与大姐间有种气味相投的东西。老蒋的野心他已看得清楚,反对迁都无非是想独立,分庭对抗,而大姐的野心,也许还有一层亲情的遮盖,没有被他看出来。实际是政府的分裂,关系到宋家的抉择与投靠。而宋家大姐却看出来了,她把未来中国政治明星的“宝”压在了老蒋的身上。九江她与蒋介石的会晤,把小妹许配给蒋,为日后宋家和孔家的崛起打基础。应该说这是霭龄的“超前眼光”。
1706159010
1706159011
随着国民政府分裂,宋氏家庭内部也出现了第二次分裂的迹象。如果说宋氏家庭的第一次分裂是缘起于一场革命婚姻危机的话,那么,第二次分裂则完全是一场政治危机。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源是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集团,正在发动一场背叛孙中山遗训的反革命政变。反对迁都即是借口,分庭对抗是实质。
1706159012
1706159013
果然,在宋子文回武汉不久,蒋介石看到武汉的革命形势已经脱离了自己所能掌握的程度,便着手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分庭。蒋介石的倒行逆施,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国民党内广大左派的强烈反对和抵制。于是,国民党内出现泾渭分明的两大政治派别。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宁汉分裂”。
1706159014
1706159015
随着蒋介石的野心昭示,这种分裂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宋氏家庭中来。应该说,宋家大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也是宋霭龄的个性和处境所决定的。作为女人,历史已注定她当不上总统夫人,她妒忌二妹庆龄已到了发疯的地步。这是宋氏两姐妹在政治上所以分道扬镳的主要原因。于是,宋霭龄——这位宋氏家庭的掌门人,不惜抛弃姐妹亲情,转而投向名声不好的蒋介石,可见她的实用主义之立场。而蒋介石也自知名声不佳,自立政府被人称“伪”,但他制变机先,深知“得天下必须得宋家”的奥秘,这也是他的高人之处。因此,先发制人,先人一步,把宋家掌门人宋霭龄争取到南京政府一边来。这不能不说是他转败为胜的一招。这时再说起“宁、汉”两个政府,说起“蒋、汪”之争,其实也是宋氏姐妹自身之争。
1706159016
1706159017
这是蒋介石的一种戏法。于是两府都标榜是孙中山的嫡系传人,是国民党的正统政府,并不惜开动一切宣传机器,揭露、指责与攻击对方。但是,不能不承认南京政府仍处于下风,因为孙夫人宋庆龄坚定地站在汉府一边,汉府完全有理由和根据宣布南京是“伪府”,蒋介石是“独夫民贼”,这也是蒋介石的一大心病。
1706159018
1706159019
再说孙夫人宋庆龄虽说不是汉府的首领,但在党内地位来说无人能比,不仅蒋介石难以望其项背,就连汪精卫也难以与其争锋。因为只有她才可以说是孙中山的忠实革命伴侣和亲密战友,是孙先生的革命政策的坚决捍卫者、保卫者,乃至继承人。因此,蒋介石欲自立南京政府以来,一直在做争取孙夫人宋庆龄的工作,包括拉拢宋霭龄上船,也是这个目的。然而,宋庆龄对南京政府的不承认和对蒋介石的决绝态度,又使他很清楚孙夫人绝不是一个苟同的人,这使他对宋庆龄感到既恨又怕。
[
上一页 ]
[ :1.706158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