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62272
1706162273
宋庆龄拉着史良的手说:“解放了就好了,国民党的失败,是我意料之中的,因为它敌视人民,反对人民,压迫人民;共产党取得胜利是必然的,因为它代表人民,爱护人民,为人民谋福利。”她又看着英文秘书卢季卿大声说道:“现在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了,整个民族有了光明的前途!”
1706162274
1706162275
就在宋庆龄欢呼上海解放的同时,中共中央正在北平紧锣密鼓地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全国人民尊敬的宋庆龄北上之事,又一次提到了最高领导人的议事日程上来。
1706162276
1706162277
6月15—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新的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中共中央真诚地邀请宋庆龄来北平共商建国大计。
1706162278
1706162279
毛泽东和周恩来商量,要派一位特使专程去上海迎请宋庆龄。派谁去最合适呢?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人——和宋庆龄交谊至深的邓颖超。
1706162280
1706162281
毛泽东伏在宽大的写字台上,铺平信笺,提笔写来,一行行遒劲豪放的字迹跃然纸上:
1706162282
1706162283
庆龄先生:
1706162284
1706162285
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专此。
1706162286
1706162287
敬颂
1706162288
1706162289
大安!
1706162290
1706162291
毛泽东
1706162292
1706162293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九日
1706162294
1706162295
周恩来也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亲笔信:
1706162296
1706162297
庆龄先生:
1706162298
1706162299
沪滨告别,瞬近三年。每当蒋贼肆虐之际,辄以先生安全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从此永脱险境,诚人民之大喜,心亦为之大慰。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敢藉颖超专诚迎迓之便,谨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早日命驾,实为至幸。上。
1706162300
1706162301
敬颂
1706162302
1706162303
大安!
1706162304
1706162305
周恩来
1706162306
1706162307
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一日
1706162308
1706162309
6月28日,邓颖超带了毛泽东、周恩来的亲笔信,和鲁迅的夫人许广平以及与宋庆龄有着长期交往的罗叔章一起,从北平前往上海。
1706162310
1706162311
途中,邓颖超、许广平、罗叔章三人很自然地回忆起与宋庆龄从相识到相交的一些往事。罗叔章动情地谈起1930年在暨南大学读书时第一次见到宋庆龄的情景。
1706162312
1706162313
当时学校里有许多女同学十分敬慕宋庆龄的爱国行动,非常想见见她,但为了保密和安全不能大家都去。这时有位教师建议选派一名代表去见宋庆龄,于是大家推举了罗叔章。
1706162314
1706162315
罗叔章记得宋庆龄是在上海的住地接待她的。一位工作人员把罗叔章引进客厅,宋庆龄穿着一件蓝色绸旗袍,满面笑容地伸出手来与罗叔章握手致意。
1706162316
1706162317
宋庆龄第一句话就说:“暨南大学是一个进步的爱国学校,但学校的领导权不完全是进步的人所掌握,反动派势力较强。”并问罗叔章:“你代表的华侨是不是很多?”
1706162318
1706162319
“我原是教师,在印尼教书,现在回暨大上学。暨大华侨不少,爱国的也不少,我代表的是爱国华侨,他们都是最尊敬孙中山先生的。”接着,罗叔章转达了同学们对宋庆龄的敬佩心情和为实现孙中山的遗愿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1706162320
1706162321
宋庆龄听后满意地笑了。她说:“我们个人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主要还是依靠你们这些爱国的学生。”
[
上一页 ]
[ :1.70616227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