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62372e+09
1706162372
1706162373 在祝词的结尾,宋庆龄总结三十多年艰辛的革命历程,特别写上了热情洋溢的一段话:
1706162374
1706162375 欢迎我们的领导者——这诞生在上海、生长在江西的丛山里、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中百炼成钢、在农村的泥土里成熟的领导者。向中国共产党致敬!
1706162376
1706162377 全场的人们被宋庆龄对共产党、对人民、对解放军的一片真情所感染,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1706162378
1706162379 一个多月后,邓颖超又去看望宋庆龄。
1706162380
1706162381 宋庆龄微笑着对邓颖超说:“我决定接受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先生的邀请,去北平!”
1706162382
1706162383 邓颖超听了高兴地站起身来,又一次拥抱了宋庆龄。
1706162384
1706162385 动身前,细心的邓颖超委婉地问宋庆龄:“北上途经南京,要不要停留一下去晋谒中山先生的陵墓?”
1706162386
1706162387 宋庆龄想了一下说:“不必了,去了徒增伤感。中山先生在天之灵,知道今天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会欣慰的。”
1706162388
1706162389 8月26日,宋庆龄在邓颖超、廖梦醒、上海军管会交际处长管易文陪同下,从上海乘火车前往北平。北去的列车上,宋庆龄和邓颖超这两位中国现代史上的杰出女性,相对而坐,围绕着一路上看到的人群景物,异常兴奋地交谈着。宋庆龄在后来回到上海后所作的题为《华北之行的印象》的广播讲话中,专门谈到了她此行路上的感受:
1706162390
1706162391 路上的景色启动了我无穷的想象力。这也使我明白,中国人民如果要从天然资源中获得最高生产量,必须面对巨大的工作,但是我也看到,任何成就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人民的力量将是我们的推动力,而这种力量随处都看得到。不论在穷乡僻壤或城市的每个地段,人民在克服艰难和障碍。
1706162392
1706162393 宋庆龄还列举了一些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
1706162394
1706162395 在华东,农民和水灾大力地斗争着,抢救他们的田地,抢救他们的谷物。铁路工人、造桥工人和人民解放军在伟大英勇地劳动着,抢修被反动派所毁坏的主要的铁路干线。使人印象最深的,是横跨波涛汹涌的淮河临时大桥,这对于沟通华北与华南的交通有无上巨大的意义。所有这一切,使我深信我们的工人和农民在劳动工作中,绝不会比我们伟大友邻苏联的斯达哈诺夫英雄落后一步,在每一个表示进步的例子中,我看到中国迅速复兴建设的另一个希望。
1706162396
1706162397 宋庆龄与邓颖超一路上畅谈甚欢,“上海到北平的旅途好像一闪眼,火车就进站了”。
1706162398
1706162399 开国大典,宋庆龄遥望广场中央矗立的孙中山画像……
1706162400
1706162401 8月28日这天,毛泽东很早就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打招呼,要到前门火车站去迎接宋庆龄,让给他准备衣服。一吃过午饭,毛泽东就换上了那套平时不大穿、只有迎接知名人士时才穿的浅灰色中山装。尽管到前门火车站的路途不远,但在毛泽东的催促下,还是提前出发了。下午3时45分,毛泽东乘着一辆黑色吉斯防弹轿车来到车站站台上。
1706162402
1706162403 天空异常晴朗,和暖的阳光洒照在站台上,与手持鲜花、彩旗的人们所焕发的喜气交相辉映。
1706162404
1706162405 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李济深,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和中共青年组织的领导人廖承志,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的领头人、法学家沈钧儒,作家、学者郭沫若,诗人、散文家柳亚子,也先后来到了站台上。大家一边轻松地交谈着,一边顺着铁路向南望去。
1706162406
1706162407 “呜——”
1706162408
1706162409 4时15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宋庆龄乘坐的专列徐徐驶进前门车站。列车尚未停稳,宋庆龄的身影已经出现在车门玻璃后面。她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微笑着向站台上的人们招手致意。
1706162410
1706162411 毛泽东等人迎上前去。列车刚刚停稳,毛泽东便出人意料地一步跨上车去,走进车厢亲自欢迎孙夫人下车。
1706162412
1706162413 毛泽东伸出双手,与宋庆龄热烈握手,亲切地说:“欢迎你,欢迎你,一路上辛苦了。”
1706162414
1706162415 宋庆龄高兴地说:“谢谢你们的邀请,我向你们祝贺!”
1706162416
1706162417 毛泽东说:“欢迎你来和我们一起筹建新中国的大业。”
1706162418
1706162419 宋庆龄说:“祝贺中国共产党在你的领导下取得伟大胜利。”
1706162420
1706162421 宋庆龄在毛泽东的陪同下走出车厢。只见她着黑色栲绸旗袍,系一条白色纱巾,步履轻盈,风采依然,看不出一丝疲倦。欢迎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她兴奋地与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柳亚子、廖承志等人一一握手,互致问候。她与何香凝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站立在一旁的毛泽东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家都沉浸在胜利后重逢的无比喜悦之中。
[ 上一页 ]  [ :1.70616237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