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64384
像他们一样,许多中国人也因担任买办而发迹。没有他们的存在,一切都将停止运转。他们如同手段娴熟的政客,从买卖双方获取利润。许多成功的买办都是三合会里的主要成员。洪帮的首领本人就在法租界殖民当局的巡捕房里任督察长:一个专门与犯罪行业打交道的买办。
1706164385
1706164386
查理具有进入买办世界的充分条件: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海南话和上海话,英语更是脱口而出,并且还能时不时引用几句《圣经》里面的话,足可以赢得经商的美国清教徒的信赖。此外,他还在新英格兰和美国南方生活过,一口纯正的南方口音更能消除外国人对他身份的怀疑。通过财富惊人的卡尔,他与美国商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上海这个地方,所有正直的外国人去教堂,是因为它本身非常重要。而所有不正直的人也都去教堂,是因为这是一种社会需要。对后者来说,教堂是一个聚会的场所,各式各样的人物和金钱在这里广泛接触,再产生出丰硕的果实。查理算是一个异类,一个接受过美国培训的中国牧师转变而成的买办。
1706164387
1706164388
1893—1894年,宋查理突然崛起,从默默无闻之辈变成了家喻户晓、功成名就的印刷商和实业家,同时还是公共租界一座主要教堂里的知名牧师。西方人不再把他当成不值一提的“本土牧师”,他俨然成了上海的大名人。人们开始谈论他的发迹史,听说过他故事的人又跟其他不知道的人谈论此事,神奇的传说就这样逐渐产生了。
1706164389
1706164390
对查理本人来讲,穷困的日子已经结束,密谋革命的时代即将开始。
1706164391
1706164392
[1]《万国公报》于1868年9月创刊,原名《教会新报》(Church News),1874年9月更名为《万国公报》。——译者注
1706164393
1706164394
[2]雷金贞,原名洛基·兰金(Lokie Rankin,1851—1929),美国人,1878年在上海嘉定南翔镇创办悦来女塾。——译者注
1706164395
1706164396
[3]此处宰相指徐光启(1562—1633)。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查理的岳母为徐氏后人。——译者注
1706164397
1706164398
[4]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实际上,根据记载,徐光启是于1603年在南京由耶稣会士、葡萄牙人罗如望施洗加入天主教,获教名“保禄”(Paul)。——译者注
1706164399
1706164400
[5]一作“倪珪贞”。——译者注
1706164401
1706164402
[6]共济会,也称美生会,它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世界上众多著名人士和政治家都是共济会成员。——译者注
1706164403
1706164404
[7]典出《新约·约翰福音》第四章,原文为:“我告诉你们,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可以收割了。”——译者注
1706164405
1706164406
1706164407
1706164408
1706164410
宋氏家族:一场历史的“华丽悲剧” 第三章 投身革命
1706164411
1706164412
1894年,宋查理结识了一个秘密会社的兄弟。此人后来成为他最亲密的朋友,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也一度使他流亡海外。他们的名字因为婚姻和共同参与了历史上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活动而永远联系到了一起。他们一起迷惑清政府,将这个帝国推到了覆灭的边缘——只需最后一推,便会立即分崩离析。
1706164413
1706164414
这个人名叫孙文。因其四处煽动民众而被清政府通缉,他用了很多的化名,但真正让他闻名于世的是“孙中山”这个名字。孙文早年留学海外,年少时期就怀有不凡的抱负。
1706164415
1706164416
孙文的家乡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靠近澳门的翠亨村,父亲是村里的更夫。19世纪70年代,他的哥哥孙眉加入了广东移民大军,坐船到了夏威夷,在那里的稻田里给人做工,后来他自己开了一家店铺。他用经营所得的利润在毛伊岛购买土地,财富积累得越来越多,他还不断往家里寄钱。
1706164417
1706164418
孙眉是个恪守传统的人,他于1878年返回中国,与父亲给他选好的一个姑娘结了婚。这次回家,他还给弟弟讲了很多毛伊岛上的生活情况,讲到了在卡拉卡瓦国王的领导下,那里的人们享受着中国人闻所未闻的自由生活。同时,孙眉还劝说母亲允许他把弟弟带到夏威夷。几个月后,12岁的孙文坐船横穿太平洋,来到了檀香山。
1706164419
1706164420
孙文进了英国圣公会在檀香山开办的一所学校,里面的教师都是英国人。对一个农民出身的人来说,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出人头地的机会,而西式教育却在他的心里孕育出了无法实现的抱负。后来孙文进了奥阿胡学院[1]学习,他开始对医学、政治学和基督神学产生了兴趣。哥哥孙眉却不允许他接受外来宗教,在一番激烈的争吵之后,他带孙文离开了那所学校,把他送回了中国。
1706164421
1706164422
但是,一切为时已晚。有了在国外的经历之后,孙文已经与那个世代居住的小山村里的生活格格不入。为了表示抗议,他整天跟当地的一些地痞流氓混在一起,学习一种名为“形意拳”的武术,还加入了三合会在当地的分会。
1706164423
1706164424
又矮又瘦的孙文虽然拖着长辫,长着中国人的相貌,但骨子里已经不再适应农村那种周而复始不断轮转的生活。为了表示对这种生活的轻蔑,一天晚上,他和一位朋友捣毁了村里土地庙里的木头神像,结果被村里人给赶了出去,孙文只好去在香港的朋友那里避避风头。在香港,他又继续上学读书。1884年,孙文在香港接受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喜嘉理的洗礼,入了基督教。喜嘉理给他起了一个正式的名字:日新,广东话读作“逸仙”。
1706164425
1706164426
不过捣毁本村土地庙的事情还没有了结。孙眉听说了这件事情后,命令他返回夏威夷,让他在自己的店里做伙计,决心让他学会敬畏别人。然而,这种努力是徒劳的,接受哥哥的管教没几天,他就从朋友那里弄了点钱,乘船回到了中国。最终,哥哥大度地原谅了他,接受了他这种特立独行的性格,并同意继续供他上大学。孙文进了广东一家医院的附属医科学校上学,随后又转至香港一所专为中国人新开的医学院。在香港这片皇家殖民地,他接触到了一些重要的中国自由派人士,其中就包括何启博士。何启曾留学英国,在香港做律师和医生。他极力鼓吹议会政治,在当地有极高的威望。另一位是詹姆斯·康德黎博士,他是一位英国内科医生,后来因在诊治麻风病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于世。康德黎是雅丽医学院的教务长,聪明而又想象力丰富的孙文成了他最为喜爱的学生。
1706164427
1706164428
孙文的心中满是狂热的想法,行为举止表现出来的热忱具有超凡的吸引力,很多中国的激进分子都聚到了他的身边。年轻人时间充裕,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他们经常会连续数小时听何启博士抨击清政府“道德沦丧,习俗乖谬”。何博士认为,中国需要改革,以便结束腐败,重振纲纪。在巨大的传统力量的熏陶下,孙文和朋友们开始以革命者自居,并着手在化学实验室里制造炸弹。
1706164429
1706164430
1892年,孙文以优异成绩毕业。不过他的文凭在社会上毫无用处:医科学校的课程设置没有达到英国的法定标准。他在澳门开了一间中药店,但遭到葡萄牙医生们的举报,当局便以其没有葡萄牙护照为由,把他的药店查封了。孙文又去了广州,在那里开了几家中药店,交由几个朋友打理,他自己则配制西药,专治外科疾病。与此同时,孙文继续试验制造炸弹,并开始有了成立反清地下组织的想法。不过,此时的孙文革命思想还不彻底,在开始反清活动之前,他为能挤进清政府的官僚机构做了最后一次努力。
1706164431
1706164432
凭着过人的胆识,他准备向当朝权臣、大学士李鸿章上书自荐。李鸿章是孙文曾就读的那所香港医科学校的赞助人之一。如果能得到这位大人物的青睐,他就能在政府中觅得一个要职。
1706164433
[
上一页 ]
[ :1.70616438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