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67297
1706167298
宋子文一直在劝说蒋介石忘掉共产党,保卫中国免受日本人的侵略。与此同时,日本人、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则鼓励蒋介石亲近日本,“剿灭”共产党。意大利和德国都在急着寻找盟友,而中国的地位又是如此重要,因为她与苏联的东部边境接壤。局势很明显,如果苏联忙于东部边境的事务,那么她对西方的威胁就会减少一些。委员长对法西斯国家的军事警察体制也越来越迷恋。最终他派自己的小儿子纬国去德国接受纳粹教育,这也许是为了弥补其长子背叛他而留下来的遗憾。纬国后来在德国第九十八步兵团担任少尉,在回国之前还曾于1938年参加过入侵奥地利的军事行动。
1706167299
1706167300
孔氏夫妇结束欧洲之旅动身回国之时,打子文耳光的条件已经具备。这是宋氏家族历史上颇有教训意味的一个时刻:家族内部不同成员间发生了利益冲突,从而带来了惨痛的后果。
1706167301
1706167302
了解一下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非常重要。1933年4月,孔祥熙恰好在子文动身去欧洲和美国之后返回中国。如此一来,孔祥熙这只金融界的老鼠就可以趁着宋子文这只老猫不在家的机会随便玩了。
1706167303
1706167304
子文一直竭力让蒋介石紧缩反共方面的预算。但是,子文一离开,蒋介石便狡猾地任命孔祥熙担任中国中央银行的总裁,命令他多印钞票。4个月之后,子文从美国返回,发现蒋介石已经比预算超支了6 000万元用在他最近的一次“剿共行动”上。让妹夫蒋介石得逞的正是他的姐夫孔祥熙——家庭成员之间斗智斗勇,其中一位利用另一位来战胜了第三位。子文对孔祥熙的行为非常恼火,对蒋介石的表里不一也气愤不已,他急匆匆地去面见委员长。正是这次见面引发了最终的争吵,最后蒋介石扇了子文一记耳光。随后子文辞职了,孔祥熙取代他的位置担任财政部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
1706167305
1706167306
不过,孔祥熙为此要负多大的责任呢?他仅仅是做错了事,是一个被蒋介石利用(也被霭龄利用)来达到不可告人目的的好心的傻瓜,还是事先已经知道他这么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这一点Long Bar酒吧里的那些人从来没有得出定论,就连端纳也不能确定。“他的话一文不值,”端纳在1928年被孔祥熙骗过一次之后,在信中向一位朋友抱怨说,“他没有坏心,但请上帝让我们离这样的好心人远一些吧!”
1706167307
1706167308
如果说孔祥熙是个傻瓜的话,那他也是像狍子的那种“傻”。
1706167309
1706167310
接过子文的职务对孔祥熙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晋升。不过令人头疼的事情也接踵而来,要不是他,一般人还真的顶不住。1933年11月6日,孔祥熙宣布就职。他在就职仪式上以财政部部长的身份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要求全国人民自愿为反共运动捐款,并直言不讳地宣称“剿共”运动的成功比平衡国家预算更重要。这些话是他为破坏子文苦心孤诣5年建立起来的财政紧缩制度而打出的第一记重拳。
1706167311
1706167312
12月16日,孔祥熙把香烟税提高了50%,上海有12家卷烟厂应声倒闭。
1706167313
1706167314
像子文之前所做的一样,在筹措经费方面,孔祥熙也主要依靠发行债券,条件也与子文当初提供的一样具有吸引力。到1934年中,上海各家银行超过1/3的收入都与政府绑在了一起。这给农村和工业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本该用于向工业和农业提供贷款的资金却通过债券流到了蒋介石及其军队的手里。实在是没有比购买孔祥熙的债券赚钱更有吸引力的事了。国内银行用白银来购买债券,这些银子通过国内金融市场,沿着长江运送到乌烟瘴气的金融港上海。有两年的时间,各家银行把自己的银行储备都用来购买南京国民政府的债券,可谓兴盛一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农民和农村经济则陷入了一片萧条之中。
1706167315
1706167316
银行家们短时间内拥有的这片伊甸园不过是傻瓜的天堂。一段时期以来,世界其他地方一直处于大萧条之中,现在这条大蛇已经慢慢侵入了上海。1933年,美国放弃了金本位,同时为了满足受经济下滑冲击的西部以矿产为主的几个州的需求,美国财政部开始用白银作为国库储备。国会给白银的定价是每盎司[5]50美分。对上海的金融家们来说,这意味着,如果他们不购买南京国民政府的债券,而是把他们手中的白银出售到美国,就可以赚取10%的纯利润。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中国的白银快速流向美国,债券销售陷入停顿。白银外流造成中国金融市场紧缩,银行贷款利率急剧增加,这些确实给赤字财政带来了威胁,现在南京国民政府连自身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1706167317
1706167318
孔祥熙茫然不知所措。他能想到的阻止中国白银外流的唯一办法就是宣布实行禁运。这位财政部部长宣布:“在接到下一次通知之前,严禁进行外汇交易。”没人理会政府的禁运政策,于是政府制定了更加严厉的政策。如果堵不住白银外流的口子,那就征税。1934年10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一项声明:“鉴于白银价格涨幅已与一般商品价格很不相称,为了保护中国经济利益,维持中国货币稳定,现决定自10月15日起对白银出口征收关税。”这项声明决定对白银征收10%的关税。虽然还有不少人进行走私,以避开关税,但大部分交税的人在纳税之后,其白银价格已经与英美市场上基本一致。如此一来,白银外流停止了,但此时上海的白银储备已经流失了一半,并且孔祥熙的禁运政策也让中国货币贬值了近20%。
1706167319
1706167320
面对急剧缩减的政府债券市场,急需资金的孔祥熙第一次把目光转向了中央银行。子文担任财政部部长的时候,规定银行在政府债券投资方面不能超过1 300万美元的最高限额。1934年,孔祥熙把这个数额增加到了1.73亿美元。孔祥熙用政府银行里的钱购买政府自己发行的债券,并给政府发放贷款。如此一来,蒋介石的金库又充实了起来,这简直就是一种财政乱伦。
1706167321
1706167322
孔祥熙给白银贸易施加的10%的关税壁垒导致白银贸易中断,但投机者们把目标转向了其他贵金属,于是黄金价格便跳空暴涨。作为中国黄金专卖机构,中央银行在新兴起的黄金市场里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他还免除了银行的白银出口税,这样,中央银行就可以单独向海外市场出售大宗白银,从而获得不菲的利润。即便如此,单凭中央银行一家也无力把南京国民政府继续支撑下去。
1706167323
1706167324
于是,政府再次采取紧急措施,避免破产,并找寻一条出路,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以便使整个银行界臣服在它的脚下。尽管很不情愿,但蒋介石还是意识到他现在还需要那位中国金融界第一奇才的帮助。他咬紧那副不太合适的假牙,派人请来了宋子文。两人都是姻亲,表面上都表现得客客气气,但最终达成的协议却是冷冰冰的、直截了当的事务安排。
1706167325
1706167326
子文总是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似乎永远也停不下来。被蒋介石打了一记耳光之后,他本来可以把自己的基地迁到香港或纽约,把精力都用到商业上面,做个全球闻名的大富翁。然而,现在的子文还年轻,充满爱国思想,他的心还是跟中国际联盟系在一起。他曾努力在古老的中国推进革命,并对自己曾经取得的成绩(虽然时间很短)一直念念不忘。
1706167327
1706167328
子文一直在上海经营一家他称之为“中孚公司”的私营企业。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吸引外国人向中国的工商业进行投资。他同时还经营着自己的债券市场,吸引美国公司来中国投资,把人造纤维、化肥、造纸、橡胶和汽车制造等行业引进中国。
1706167329
1706167330
蒋介石手里有权,但兜里没钱。子文知道怎样能把口袋装满,不过他现在已经受不了蒋介石那一套。他们最终达成如下协议:孔祥熙继续做财政部部长,受蒋介石指挥,并做他们俩的中间人。子文继续做他的私人金融家,不过蒋介石和孔祥熙有事的话可以找他一起商量。跟以前一样,担任数家银行董事并将其他多家银行置于自己控制之下的杜月笙在幕后支持这三位姻亲兄弟。他们将一起合作,一次性把上海所有的银行理顺,实现国有化,届时子文将掌控所有国有银行。到了那个位置上,他就有能力抗衡财政部部长孔祥熙搞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政策,限制蒋介石在财政上的过火行为。这次行动后来被称为“大上海银行事变”,在这场阴谋中唱黑脸的是孔祥熙,不过他早就被上海的私人银行家们看作一个恶棍了。子文则仍然待在幕后,给孔祥熙提供指导。
1706167331
1706167332
1935年5月,政府首先通过了《中央银行法》,要求所有银行要把1/4的资产用于购买政府债券和有价证券,并且这些债券和有价证券将由中央银行代为“托管”。这种做法与委员长派军队直接去抢这些银行没什么区别,自然遭到他们的强烈抗议,不过这些抗议没有起什么作用。
1706167333
170616733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强制执行新的《中央银行法》,而是有选择性地将其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加以实施。
1706167335
1706167336
由浙江和江苏两省金融大亨组成的上海银行家协会控制着中国将近3/4的银行资产,而南京国民政府直接管辖的只有两家银行——官方的中央银行和差不多是由蒋介石私人控制的中国农民银行。
1706167337
1706167338
一些私人银行家们预见到了将会发生的一切,其中看得最明白的是大富豪张嘉璈。张嘉璈是原中国银行总经理,同时也控制着上海的另一家大型银行:交通银行。这两家银行加起来的规模是政府新成立的中央银行的三倍,控制着全中国所有银行近1/3的资金。这位特立独行的银行家现在也到处在讲宋子文一直在强调的观点:日本人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军队在“剿共”方面花费的钱财太多了,并且南京国民政府的债券一分钱也不值。
1706167339
1706167340
为了使自己投入大半辈子精力的银行保持独立,张嘉璈准备做最后一次努力:作为反击,他抛出了自己持有的政府债券。而在此时,孔祥熙正在向那些心不甘情不愿的投资者们兜售价值4 000万元的债券,张嘉璈的这一举动对他形成了干扰,必须让这个爱找麻烦的张嘉璈滚蛋。
1706167341
1706167342
这一次,孔祥熙非常小心地采取行动。如果民众对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失去信任,那么即便是政府把它们接管过来也于事无补。1935年2月28日,在一次有宋子文、孔祥熙和蒋介石三人参加的会议上,委员长坚持要求采取行动。
1706167343
1706167344
孔祥熙随后立即对这两家银行发动了一场流言攻势。孔祥熙跟那些心怀不满的商人们逐一谈话,每次都含沙射影地指出,目前困扰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是大银行家们造成的。商人贷不到款,资金缺乏,利息惊人,原因正在于此。他和霭龄拿出自己的钱来大方地款待那些容易受骗的上海实业家,挑拨他们与银行家之间的关系,宋子文和杜月笙也出面帮腔。
1706167345
1706167346
那年2月,银行界大亨杜月笙组织上海商界领袖们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杜月笙和孔祥熙都承诺,如果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能够合并成一个银行财团,中国的商业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政府也就可以轻松地发放低利率的贷款。一切都设计得非常巧妙,这些看起来都是他们俩的个人设想。很多银行家都被这些会议的论调所蒙蔽。
[
上一页 ]
[ :1.7061672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