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67677e+09
1706167677
1706167678 本次不同寻常的事件还有一个尾声。张学良选择跟随委员长一同回到南京无疑是一种堂吉诃德式的行为,悲观主义者认为他这么做实在是太傻了。为了不丢面子,蒋委员长和夫人后来把自己在这次事件中发挥的作用描述得天花乱坠,毛泽东对此嗤之以鼻,把他们的描述称为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有趣样本”。
1706167679
1706167680 张学良主动向南京国民政府自首,把人们的注意力从西安转到自己的身上,这样做有助于避免产生任何余波,并且通过委屈自己,也帮蒋介石挽回了面子。
1706167681
1706167682 张学良勇敢地承担了人们对西安事变的全部指责,这样便把蒋介石在民众面前的狼狈洗得一干二净,把责任都转嫁到了自己身上。(有意思的是,张学良被安置在宋子文在南京的家中。)通过促成建立人们期盼已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虽然后来失败了),张学良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西安事变的整个过程中,他与蒋介石的关系更加密切,其程度仅次于宋氏家族的成员和杜月笙,他跟宋子文和美龄的关系更是变得非同寻常。但因为深受其辱,再加上张学良又破坏了其粉碎共产党的梦想,蒋介石终其一生都没有原谅他。这件事甚至萦绕在国民党人心头达数十年之久,他们认为西安事变是共产党走向胜利的开端。蒋介石一定也感觉到这位年轻的东北军将领显示出了很多领袖气质,有朝一日可能取代自己的位置。于是,蒋介石没有放他回去,而是将其软禁起来,交给戴笠看管。
1706167683
1706167684 1937年春,蒋介石在耶稣受难日那天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到了西安事变。蒋介石虔诚地说:“要记住,基督叮嘱我们:饶恕那些对我们犯下罪孽的人七十个七次。我认为,在悔改之后,可以允许他们开始新的生活。”
1706167685
1706167686 包括子文在内的很多朋友试图争取释放少帅,不过最终没有成功。委员长给这位绑架他的人提供了优厚的生活待遇,却使他终生受到严密的监视。据说在被软禁的数十年里,张学良一直在研究明史。
1706167687
1706167688 尽管有蒋介石在耶稣受难日那天的赦免令,少帅的同谋者杨虎城将军从欧洲流亡回国之后,还是被抓进了大牢,在戴笠设在重庆附近的一个特别集中营里被关押了11年。他的妻子绝食抗议,最终被饿死了。
1706167689
1706167690 多年之后,宋庆龄如此总结蒋介石被绑一事:“张学良做得没错。如果我处在他的位子上也会这么做,只不过我可能会走得更远!”
1706167691
1706167692 [1]本尼迪克特·阿诺德: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美军将领,曾私通英军,后逃往英国。帕特里克·亨利:美国政治家,鼓吹北美殖民地团结起来反抗英国统治,其传世名言即为“不自由,毋宁死”。——译者注
1706167693
1706167694
1706167695
1706167696
1706167697 宋氏家族:一场历史的“华丽悲剧” [:1706163608]
1706167698 宋氏家族:一场历史的“华丽悲剧” 第十六章 “家族事务”
1706167699
1706167700 1937年5月,陈纳德第一次到中国,此时距委员长藏身老虎岩一事已经过去了5个月。他来中国是为了完成一项特殊使命:为蒋夫人找出中国空军无法有效升空作战的原因。
1706167701
1706167702 西安事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中委员长最亲近的一些下属密谋将其炸死,因此把空军继续交由他们掌控已经很不明智。蒋夫人告诉丈夫,自己很乐意亲自管理空军部队,并保证把空军转变成一支能够有效作战的歼敌力量,而不仅仅是将其当成一种政治工具。蒋介石同意了她的要求,把空军交给了她。
1706167703
1706167704 美龄采取的第一步行动是雇用美军前陆军航空兵飞行员罗易·霍尔布鲁克做她的顾问。她问霍尔布鲁克谁能够帮她把空军部队整饬一新,霍尔布鲁克最清楚这事谁最在行。
1706167705
1706167706 没有人能对陈纳德持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人们要么恨他,要么爱他。他曾凭借自己的能力,以极快的速度登上人生巅峰,此后却一直郁郁不得志。他精力充沛,思想偏激,这使得他在历史上占了一席之地,不过他到底算是个天才还是狂人,一直没有定论。年轻时代的陈纳德非常好斗,他想去美国海军学院上学,但又受不了纪律的约束。等他应征入伍参加“一战”时,又因为年龄太大而无法接受飞行训练。他想加入最后一批空军支援部队前去欧洲,却又晚了一步,没赶上。整个战争期间他都待在弗吉尼亚州的兰利机场,负责平息那些粗暴的黑人筑设工人们的骚乱,差点儿因染上席卷全球的大流感而丧命。
1706167707
1706167708 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时期,他在军队中如鱼得水,在特技飞行和空中战术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天分。担任陆军航空兵教官后,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用小型战斗机队对付轰炸机。(这个观点并非他的独创,“一战”期间,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男爵就曾带领他的飞行中队做过尝试。)而把持美军陆军航空兵的是那些“轰炸机将军们”,他们认为重型轰炸机天下无敌,不喜欢陈纳德带来的挑战。陈纳德为此专门发表了一篇专题论文来论证他们的观点是多么荒谬。他在文中指出,通过置于瞭望塔上的双筒望远镜观察敌机,发现情况后立刻通过电话提前发出警告,如此一来,大批的战斗机就可以立即升空迎战。通过运用飞行特技,动作敏捷的战斗机就可以袭击行动笨拙的轰炸机,将其击落。
1706167709
1706167710 “陈纳德算哪根葱?”一位名叫阿诺德、绰号“运气”的中校质问道。不久之后,阿诺德被任命为美军陆军航空兵团长,而脾气暴躁的陈纳德却依然官场失意。继续担任教官已不再“合适”,于是便把他任命为一支精准飞行队的队长。在三年的时间里,他和自己的两位僚机飞行员荣任“空中飞人三人组”。1937年,由于抽烟,陈纳德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此外他还有点低血压和疲劳过度,并且由于经常进行震耳欲聋的动力俯冲,他的双耳严重失聪,因此不得不停止飞行。他决定找一份文职工作。当时苏联人正在寻找像他这样阅历丰富的人,因为他可能要与那些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苏俄飞行员们共事。陈纳德拒绝了苏联人的邀请,后来蒋夫人的邀请函又送到了他的面前。
1706167711
1706167712 陈纳德被蒋夫人的魅力所折服。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她永远是我心目中的公主。”一直以来,他都在等待自己的伯乐,等待一个施展自己抱负的机会。从此,他的后半生一直陪伴在蒋氏夫妇左右。
1706167713
1706167714 他对中国空军1937年时的状况非常不满,认为它对自身的危害比对敌人的威胁要大得多。整个空军部队有约500架飞机,而能飞的还不到100架,并且整个部队腐败成风。
1706167715
1706167716 陈纳德对孔祥熙根据意大利人的建议制订的训练计划印象非常深刻,同往常一样,他毫不客气地指出:“意大利人简直就是在蓄意搞垮中国。”接着,他记录了一些具体的详情:
1706167717
1706167718 在意大利人于洛阳建立的飞行学校上学的每个学员,不管其实际能力如何,只要能通过所有培训课程,都能毕业。尽管如此,委员长对意大利人的训练方法还是感到很满意。中国的飞行学院都是从社会上层家庭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这些人在杭州美式军校里被淘汰后,他们那些有声望的家庭不断提出抗议,让委员长非常难堪。意大利人替他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空军部队却因此遭了殃。
1706167719
1706167720 南昌建立的意大利飞机组装厂也是个骗人的玩意儿。事实证明,该厂生产出来的大批“菲亚特”战斗机在战斗中非常容易自燃。另一种“萨沃亚—马尔凯蒂”轰炸机也完全是古董货,中国人只能把它当运输机来用。
1706167721
1706167722 中国航空委员会的做法也非常古怪,这都是因受到意大利人的怂恿才这么做的。不管飞机有无出事,中国官方花名册中的飞机数量从来没有更换过。结果就是,战争开始时,官方登记的飞机数量是500架,而实际能起飞参战的只有91架。
1706167723
1706167724 1937年7月,也即陈纳德来华两个月后,日本人进攻北京,向新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起挑战。既兴奋又感到愤慨的陈纳德把蒋夫人新组建的空军部队重新整合起来。日本人的进攻沿着海岸线快速蔓延到天津和上海,为了鼓舞士气,在陈纳德的指挥下,准备不足的中国飞行员们升空作战,结果几乎无人生还。
1706167725
1706167726 在苏联空军(其中一些飞行员参加过西班牙战争)的支援下,日军的攻势得到了遏制。在中国飞行员得到正规的培训之前,蒋夫人希望陈纳德再多雇一些西方雇佣兵,此时美国一个名叫威廉·波利的企业家正准备向中国出售24架“伏尔提V-11”型远程轰炸机,陈纳德便答应了她的请求。
[ 上一页 ]  [ :1.7061676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