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67988e+09
1706167988
1706167989 一位专栏作家被这场表演弄得有点应接不暇,他说道:“某一天他们也许会让海伦·海丝来扮演她的角色,不过她绝对不会比蒋夫人演得好。”1943年3月1日,美龄再次光荣地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
1706167990
1706167991 但是,在白宫的生活并非都是一帆风顺。把美龄像女儿一样看待的埃莉诺·罗斯福对她失去了好感。白宫的工作人员一致认为她是罗斯福总统当政以来最难伺候的客人。1943年2月,白宫大管家往财政部部长小摩根索的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美龄获悉一批英国薄荷香型香烟刚刚抵达纽约,她希望财政部部长下令海关收税员立即放行这批香烟。小摩根索的手下发现这批香烟还在船上没卸下来,但白宫那边一个劲儿地打电话催。盛怒之下,小摩根索的办公室派财政部的一个办事员去把货提出来,用飞机直接运到了华盛顿。
1706167992
1706167993 经历此事之后,再听到小摩根索跟其下属说的这番话就不会感到奇怪了:“总统简直快疯了……准备把她撵出这个国家。”
1706167994
1706167995 尽管非常恼怒,但罗斯福不得不维护美龄在公众面前的声誉,因为这影响到他的对华政策。还有很多宏大的活动计划在等待着蒋夫人,策划这些活动的便是“舞台艺术大师”亨利·卢斯。
1706167996
1706167997 此时的亨利·卢斯正忙着帮助前传教士加赛德把8个援华慈善机构合并成美国援华联合会,这样可以减少间接费用,从而把更多的钱拿去援助中国人。卢斯捐出了6万美元,并安排《时代周刊》负责宣传工作的奥蒂斯·斯威夫特和道格拉斯·奥金克洛斯参与此事。随后卢斯还拉来了托马斯·拉蒙特、保罗·霍夫曼、温德尔·威尔基、大卫·O·塞尔兹尼克和其他一些名人同他一起担任援华联合会理事会理事。卢斯还以个人名义向《时代周刊》的读者发出呼吁,募集了将近25万美元的捐款。
1706167998
1706167999 截至1942年年底,美国援华联合会已经收到了1 700万美元的汇款。其中一些是由像亨利·卢斯这样有钱有势的富人捐的,不过也有一些来自小城镇里的普通民众。有一笔汇款还附带着一封信:“这是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史黛西读经班的一点小小心意。参加读经班的都是些妇女、孩子母亲和老奶奶,这些钱就是她们捐的。我们都不是什么富人,但我们了解孩子,知道什么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不幸的是,一遇到孔祥熙那极端狂热的货币市场,来自史黛西读经班的那点微薄的捐款及其他人的捐赠就在一瞬间蒸发得干干净净。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到了荒诞不经的地步。1938年,物价增长了49%,1939年增长了83%,1940年增长了124%,1941年,增长了173%,1942年则变成了235%。进入中国的外国货币必须按照1∶20的官方汇率兑换成法币,但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则由黑市决定,而在黑市上,1美元能兑换3 250元法币。按照官方汇率,一盒美国香烟在重庆价值5美元,而在黑市上,5美元能买162盒香烟。因此,给中国的那数百万美元的捐款按照官方汇率兑换之后,其价值已经是寥寥无几。按照官方汇率,在中国建一座公共厕所需要花一万美元,这在重庆已经成了一个笑话。另一个例子就显得不那么有趣了:中国官员可能把援助款项拿到黑市上去兑换,从而获取不菲的利润。
1706168000
1706168001 卢斯手下驻重庆的记者白修德报道了一些诸如此类让人反感的事实,但卢斯不允许这类文章在自己的期刊上发表,甚至都不愿承认有这样的事情存在。由于卢斯对蒋家和宋家的认识存在盲区,他似乎根本不明白美国人的那些私人捐助都花到了什么地方。在美龄的协助下,他竭力去募集更多的捐款。他在全国各地不断安排宴会和演讲,为期6周的旅行路线贯穿了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等地。
1706168002
1706168003 美龄到达的第一站是纽约。卢斯已经说服约翰·洛克菲勒担任“蒋介石夫人接待委员会”主任。这个委员会一共包括270名纽约各界的实力派人物,与他同时担任主任一职的还有亨利·卢斯。美龄凡事都要求最好,这一次她住进了华尔道夫大饭店的42层,只比卢斯夫妇的住处矮几层。每次她准备离开房间的时候,都会要求特工们对整层楼进行清场。美龄还不止一次在房间里磨蹭几个小时,最后决定取消外出活动。这在等待聆听她演讲的客人中间引起了相当大的厌烦情绪,因为在蒋夫人做出最终决定之前,他们不得不坐在那里干巴巴地等着她。
1706168004
1706168005 3月2日晚,她应邀参加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行的一次民众集会。当天晚上正好实行战时灯火管制,据一篇报道说,美龄“不得不在黑暗中,靠着护士手中的手电筒那微弱的亮光发表演讲”。文章的作者接着用美国人对蒋氏夫妇特有的奉承语气补充说:“不过她早就在比我们这里还要严格的灯火管制中锻炼过了。”
1706168006
1706168007 到广场花园发表演说之前,卢斯在华尔道夫饭店准备了一场经过精心安排的“私人”宴会,准备把美龄介绍给60位特殊的客人,其中包括温德尔·威尔基、哈普·阿诺德将军、保罗·霍夫曼、大卫·杜宾斯基、纽约州州长托马斯·杜威,以及新泽西、宾夕法尼亚、康涅狄格、马萨诸塞、罗宾岛、缅因、佛蒙特和新罕布什尔等州的州长。子文也应邀参加了此次宴会。
1706168008
1706168009 北大西洋各州的第一夫人们漫不经心地摆弄着面前的那一盘盘已经不太热乎的加了香草的咖喱牛排,她们的丈夫则不断清着嗓子,而蒋夫人却迟迟没有露面。最后,万般无奈的卢斯派人去美龄的房间催她。很显然,美龄感到身体很不舒服,甚至连坐电梯下楼来喝一杯餐后咖啡的力气都没有。实际上她是待在房间里准备晚餐之后的演讲稿。
1706168010
1706168011 如果说卢斯对美龄的行为感到恼火的话,《生活》杂志却没有表现出任何类似的倾向,杂志的封面上刊登了美龄那晚在麦迪逊广场花园发表演讲时的照片,大标题是“民众盛赞蒋夫人”。文章声称:“当温德尔·威尔基说夫人是‘一个复仇天使……一个为了正义而英勇作战的战士’时,热情的人群里爆发出一阵阵赞美声。”
1706168012
1706168013 她在纽约期间还去了一趟唐人街,数千人在狭窄的大街两边夹道欢迎,有人估计当时前来欢迎人群约有5万人。周末,美龄去了她的母校威尔斯利学院,与班里1917届的那些同学小聚了一下。第二天是星期日,她在校园里进行了一次被广为报道的游览活动。她穿了一条宽松的长裤,这种男性打扮让正规女校里的学生们震惊不已。一名学生评论说:“天啊,你看她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一个突破!现在人们再也不能因为穿着蓝色工作服数落我们了。”威尔斯利学院院长迈克菲亲切地说:“如果谁觉得自己穿上宽松长裤能像蒋夫人这么精干,谁就可以穿。”
1706168014
1706168015 随后,她又乘火车到全国各地进行为期6周的访问。在芝加哥,当地的美国援华联合会理事会在帕尔默旅馆定下了半个楼层供夫人及其随行人员下榻。他们已经说服酒店管理层看在夫人在中国所从事的事业上,免费提供这些住房。但作为本次访程的先遣人员,孔令杰认为帕尔默旅馆并非芝加哥最好的下榻之所。于是,援华联合会只好又花了好几千美元,请夫人住进了德雷克大酒店。
1706168016
1706168017 人们还敦促援华联合会的官员们解释:美龄到处呼吁人们帮助贫穷的中国,可她自己的衣着为什么却如此奢华?她鞋子上镶嵌的一些珍珠据说是盗墓贼在1928年掘开慈禧太后的坟墓并损毁其尸体时从她的凤冠上摘下来的。据末代皇帝溥仪说,这些珍珠后来被作为礼物送给了委员长及其夫人。不过,她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影响,部分原因还在于她的做事风格有些不合时宜。在美国人眼里,她是中国贫民的公主、美国式的中国女皇帝、7个东方小矮人庭院当中的白雪公主。(实际上,美国国务院确实在密码电报里称她为“白雪公主”。)她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国人,而是美国人常说的那种“还算凑合的复制品”,就像是一盘炒杂烩。
1706168018
1706168019 她不过是一个虚幻的替身,这一点在犹他州的一个小镇上表现得再清楚不过了。为了一睹著名的蒋介石夫人的风采,包括50多名山村学生在内的全体小镇居民一大早便从家里赶到车站。当火车鸣着汽笛“咔嗒咔嗒”驶进车站时,美龄还躺在床上没有起来。她没有下车,而是派了一位会说几句英语的中国女佣下车来到了月台上。那位女佣曾经无数次经历过这样的场合,且受过充分的训练。她披着美龄的披肩,面带微笑,不断向激动的人们点头示意,人群中则不停地有人高喊“她在那里!她在那里!”巴纳姆[4]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感到十分欣慰。
1706168020
1706168021
1706168022
1706168023
1706168024 纽约和芝加哥进行的活动跟亨利·卢斯在洛杉矶的安排简直没法比。3月31日,在大使宾馆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后,紧接着又在好莱坞露天剧场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现场座无虚席。蒋夫人接待委员会的成员包括玛丽·璧克馥、丽塔·海华丝、玛琳·黛德丽、英格丽·褒曼、金格尔·罗杰斯和秀兰·邓波儿等。州长和市长亲自陪同她进入会场,斯宾塞·屈塞和亨利·方达致欢迎词。洛杉矶交响乐团演奏了赫尔伯特·史托哈特专门为这次欢迎会谱写的“蒋介石夫人进行曲”,沃尔特·赫斯顿和爱德华·罗宾逊则严肃地宣读了一篇关于中国的交响乐般的介绍。全程监督和策划此事的是曾导演过电影《乱世佳人》的大卫·塞尔兹尼克。
1706168025
1706168026 根据现场的情形,美龄重点回顾了日军侵华过程中的一些暴行,她特别提到了“南京大屠杀”。她说:“侵略者们大肆掠夺,把受害民众的生活用品几乎劫掠一空。他们蹂躏我们的妇女,身体强健的男人们则被他们抓走,像牲口一样绑在一起,还强迫他们挖掘坟坑,然后把他们踢进去活埋掉。”她说话的声音非常激愤,跟1936年委员长枪杀5位知名作家后她姐姐庆龄发出抗议时的情形一模一样。
1706168027
1706168028 当时,美国援华联合会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援助河南省数百万遭受饥荒的民众。让委员长注意到河南发生的情况的是《时代周刊》的记者白修德。1943年,《时代周刊》发表了白修德的报道,美国公众最终也注意到了这件事情。
1706168029
1706168030 多年之后,白修德这样描述当时看到的情形:
1706168031
1706168032 我现在不再相信当时看到的一切,但当时记录的潦草笔记却提醒我这事千真万确。那儿到处都是尸体:离开洛阳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发现了第一具尸体。她躺在雪地上,已经死去一两天了,面皮紧贴在骨头上。确定无疑的是,她非常年轻,雪花飘落在她的眼睛上,她会一直这样躺在地上,直到各种飞鸟或野狗把她的肉吃干净。一路上到处都是狗……它们一个个长得膘肥体壮,看来吃的不错。我们停下来拍了一张一群狗从沙丘里往外扒尸体的照片,有的尸体已经被吃得只剩下一半了……
1706168033
1706168034 我应邀去参观一个孤儿院。里面奇臭无比,我从来没去过这么脏的地方。就连陪同参观的官员也受不了这个气味,拿出一块手绢把鼻子给捂上了,还连连向我道歉。孤儿院里全是被遗弃的婴儿,他们被放在婴儿床上。婴儿床装不下的则直接放在稻草上面。我忘了都喂他们什么东西吃。他们身上全是呕吐物和粪便的味道,如果死了,就会被清理出去。
1706168035
1706168036 这就是我当时亲眼见到的情况。不过我听过的最糟糕的是关于人吃人的传闻。我从没亲眼见过有人把别人杀了来吃肉的事……但人吃人的事应该是真的。
1706168037
[ 上一页 ]  [ :1.7061679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