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79449
[101] 孙文良、李治亭:《清太宗全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49页。
1706179450
1706179451
[102] 《清太宗实录》卷65,第32页上下。
1706179452
1706179453
[103] 《清太祖实录》卷2,第14页上。
1706179454
1706179455
[104] 《清世祖实录》卷4,第3页上。
1706179456
1706179457
[105] 《清世祖实录》卷4,第1页下至3页下。
1706179458
1706179459
1706179460
1706179461
1706179463
爱新觉罗家族史 第四章 “天下第一家”
1706179464
1706179465
皇太极第九子福临(清世祖)即位,年号顺治。当时他年仅6岁,由亲叔多尔衮和堂叔济尔哈朗共同辅政。翌年春,多尔衮亲率清军入关,夺取北京。同年九月,福临从盛京迁都北京,建立起一代中央王朝。在这以后,清朝先后镇压各地农民军,消灭南明3个小朝廷,用20余年的时间基本结束了大陆上的武装斗争,满洲人一跃成为全中国的统治民族,政治、经济地位均发生显著变化,作为清朝皇室的爱新觉罗家族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家”。
1706179466
1706179467
1706179468
1706179469
1706179471
爱新觉罗家族史 一 底定江山
1706179472
1706179473
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大顺农民军攻占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中原形势突变,为清朝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有利条件。同年四月八日,福临于笃恭殿赐多尔衮“奉命大将军”敕印,明确提出入主中原,“创世垂统”。敕文写道:“朕年冲幼,未能亲履戎行。特命尔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代统大军,往定中原。”[1]多尔衮成为清朝征服全中国实际上的最高领导者。二十二日,清军入山海关,击溃李自成20余万大军。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以迎降有功,被多尔衮封为平西王。多尔衮还谕令全军,“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2]五月初二日,多尔衮率大军进入北京。
1706179474
1706179475
1706179476
1706179477
1706179478
图12 徐扬《京师生春诗意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1706179479
1706179480
多尔衮定都北京,目的是要征服全国,但宗室贵族内部在定都问题上却存在分歧。多尔衮同母弟阿济格主张“今宜乘此兵威,大肆屠戮,留置诸王以镇守燕都,而大兵则或还守沈阳,或退保山海,可无后患”。阿济格提出的大肆杀掠后返回沈阳的主张代表了贵族中的守旧观点,受到多尔衮的严厉驳斥。他说:既得北京,“当即徙都,以图进取”。[3]十月,福临在北京“定鼎登极”,从此清王朝取代了明王朝。
1706179481
1706179482
在顺治七年福临亲政以前,多尔衮一直控制着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在他的指挥下,八旗军队兵锋所至,势如破竹,很快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其间,凡兴大师,即授宗室王公为大将军,以任征战。
1706179483
1706179484
顺治元年十月,命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军追击李自成农民军。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征江南。二年七月,贝勒勒克德浑为平南大将军,往江南代豫王。三年正月,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入四川,进攻张献忠的大西农民军。二月,贝勒博洛为征南大将军,规取闽浙。五月,以豫亲王多铎为扬威大将军,远征喀尔喀蒙古。五年闰四月,命贝子屯齐为平西大将军,入陕西镇压回民起义。九月,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定远大将军,讨伐湖广抗清义军李锦、马进忠部。十二月,英亲王阿济格以平西大将军名义戍大同。六年正月,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西大将军,讨山西大同叛将姜瓖。不久,又命端重亲王博洛为定西大将军,往攻山西汾州抗清义军。七月,袭礼亲王爵(后改封巽亲王)[4]的满达海为征西大将军征朔州宁武。十月,命谦郡王瓦克达为征西大将军,攻剿山西境内义军余部。九年七月,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往征湖南、贵州。十年正月,贝勒屯齐为定远大将军,往代阵亡的尼堪。七月,安郡王岳乐为宣威大将军,戍归化城以备蒙古。十一年十二月,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讨伐抗清义军郑成功部。十四年四月,命宗室罗讬为宁南靖寇大将军,代阿尔津驻防荆州。十五年,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征云南。
1706179485
1706179486
顺治年间,宗室王公率领八旗劲旅东征西讨,马不停蹄,相继攻灭大顺、大西农民军,剪除南明小朝廷,镇压了各地抗清武装。一些年轻的王公子弟在军旅鏖战中迅速成长,跻身于显贵。
1706179487
1706179488
阿巴泰第三子博洛,顺治初,相继转战河南、陕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以军功,由贝子进封端重郡王。五年偕叔父阿济格防蒙古喀尔喀部,又徇略大同,讨叛将姜瓖,进封亲王。[5]
1706179489
1706179490
阿巴泰第四子岳乐,初封镇国公。顺治三年从肃亲王豪格入四川,积军功封贝勒,改号安郡王。十年,驻归化城防蒙古喀尔喀部土谢图汗、车臣汗。使两汗入贡,凯旋收兵。进封安亲王。[6]
1706179491
1706179492
瓦克达是代善第四子。崇德八年,因硕讬、阿达礼一案受株连,削除宗籍。顺治二年,复宗室籍,叙功封镇国将军。三年,从叔父多铎剿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腾机特等,远至图拉河、布尔哈图等处,又败喀尔喀土谢图汗兵,封谦郡王。其弟满达海,崇德六年,封辅国公,顺治八年,晋封巽亲王。[7]清朝入主中原,满达海几乎无役不从,军功卓著,所以在代善诸子中升迁最快,地位最显。
1706179493
1706179494
勒克德浑为代善孙,萨哈廉次子。硕讬、阿达礼一案亦受株连,被革除宗籍。他当时年轻实未参与其事,故于顺治元年遇赦复还宗籍,封贝勒,代叔父多铎统江南清军,平定浙江、湖北。五年晋封顺承郡王。率军由湖南攻入广西,一路奏捷。[8]
1706179495
1706179496
尼堪是褚英第三子。天命年间已立军功。入关初,转战陕西、河南、江苏、四川等省。六年,封敬谨亲王。八年在衡州追击李定国部将马进忠时,陷入重围。尼堪说:“我军击贼无退者。我为宗室,退,何面目归乎?”奋勇直入,陷泥淖中,矢尽后拔刀战,力竭殁于阵。尼堪是战死沙场最显贵的王公。其遗体由湖南运归京城途中,“自焚珠币珍玩亡算”。[9]抵京后,和硕亲王以下,二品以上官员,出郊10里相迎。加谥号曰“庄”。[10]
1706179497
1706179498
除上述诸王外,其他如贝子务达海(穆尔哈齐第四子)、镇国公汉岱(穆尔哈齐第五子)、贝子固尔玛珲(阿敏子)、镇国公恭阿(同上)、简郡王济度(济尔哈朗第二子,后晋亲王)、贝勒尚善(舒尔哈齐孙,费扬武子)、贝子傅喇塔(同上)、贝子札喀纳(舒尔哈齐孙,扎萨克图子)、贝子屯齐(舒尔哈齐孙,图伦子)、镇国将军洛讬(舒尔哈齐孙,寨桑武子)、贝勒拜尹图(巴雅喇子)、贝勒杜尔祜(褚英孙、杜度子)、贝子穆尔祜(同上)、贝子特尔祜(同上)、贝子萨弼(同上)、郡王罗洛浑(代善孙,岳讬子)、贝勒喀尔楚浑(同上)、贝勒巴思哈(同上)、辅国公塔拜(努尔哈赤第六子)、镇国公巴布泰(努尔哈赤第九子)、贝子博和托(阿巴泰第二子)、贝子苏布图(阿巴泰孙)、郡王多尼(多铎第一子)、亲王硕塞(皇太极第五子)等,也都是顺治年间驰骋战场、出生入死、屡建战功的宗室贵族。他们中的一些人,如恭阿、苏布图等,为清朝的建立和巩固,或战死或卒于军中。
[
上一页 ]
[ :1.7061794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