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79885
当胤禛决定远征伊犁河流域厄鲁特蒙古时,于雍正七年设置“军机处”。此后,军机处成为清廷的中枢机构。胤祥与汉大臣张廷玉、蒋廷锡成为最初的三位军机大臣。七年六月,胤祥受命主持西北两路军机事务。第二年五月,胤祥病亡。胤禛悲恸异常,称赞他:“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于是赐谥曰“贤”,入祀太庙。胤祥原名,因避世宗皇帝讳已改为“允祥”,至此胤禛诏令恢复原名。这是有清一代大臣不避帝讳的惟一事例。乾隆中,追念胤祥功,特下诏旨,其爵位世袭罔替。在胤祥之前,清初诸“铁帽子王”皆因军功卓异而获此特权,胤祥则因突出治绩获此殊荣。至晚清,恭亲王奕、醇亲王奕、庆亲王奕劻亦步其后尘,相继获得世袭罔替的特权。但他们的德才各有缺失,与怡亲王难以相提并论。
1706179886
1706179887
1706179888
1706179889
1706179890
图18 怡亲王园寝(河北省涞水县石亭镇东营房村)
1706179891
1706179892
胤祥弟胤礼(玄烨第十七子),雍正年间封果亲王,先后管理藩院、工部、户部、宗人府事务。高宗弘历即位,命总理事务。曾密疏请蠲免江南诸省民欠漕项、芦课、学租、杂税。弘历允其请。胤礼病逝于乾隆三年,也是宗室王公中比较出众的人物。[32]
1706179893
1706179894
另外如宗室德沛,庄亲王舒尔哈齐后裔,贝勒费扬武(舒尔哈齐子)曾孙,贝子福存子。雍正十三年,授镇国将军。历仕兵部侍郎、甘肃巡抚,乾隆初官至湖广总督、闽浙总督。德沛敦重儒学,身体力行,操守廉洁,一介不取。为应付各项开支,债负日积,不得不出卖旧产。这在封疆大吏中实不多见。弘历得知后,诏令赐福建藩库银l万两,“以风有位”。[33]郑亲王济尔哈朗子济度,为第一代简亲王。乾隆十三年,第三代简亲王神保住“恣意妄为”,夺爵,改由德沛承袭。简亲王有侄、辅国公恒禄,平素禀亲王家训,为官后自奉清廉,任职吉林将军时,俸饷外,毫无沾染。有权势者索要貂褂数件,恒禄不愿向商贾勒索,只好售辽东旧产以偿之。
1706179895
1706179896
清初宗室人少,世袭封爵,没有出任职官者。康熙年间,宗室人员主要在宗人府任职,或挑补侍卫,或选任旗缺,担任外官的很少。相形之下,觉罗途仕与一般旗人同,放任外官的机会较多,勤政干练的人物史不绝书。
1706179897
1706179898
觉罗满保,满洲正黄旗人。父僧参,曾仕至少詹事。满保不能靠父祖余荫飞黄腾达,只有凭自己的勤能精干步入仕途。满保是觉罗中博学之士。康熙中叶中进士,改庶吉士,任国子监祭酒,并任经筵讲官。康熙五十年调任福建巡抚,到任伊始就疏劾属下将领“纵盗市功”罪,严厉整饬社会治安。他认为濒海要地需得谙练庶务、素著才能者治理,疏请在福州府出现官缺后,于直隶各省“卓异官内特简调授,三年俸满升用”。这一建议得到玄烨批准,立即施行。[34]满保升任浙闽总督后,开始全面整顿海防。鉴于台湾“孤悬海外”,建言在水师重地安平镇、厦门藩屏澎湖岛和台湾要塞鹿耳门加强防守,大量兴建炮台,设重兵驻防。又在台湾北端淡水设营,加强了对台湾的控制。康熙六十年(1721)席卷台湾的朱一贵之变,也是在他主持下镇压的。
1706179899
1706179900
雍正三年(1725)九月,满保死于闽浙总督任上。胤禛谕旨说他“居官虽无廉介之称,然才干优长,尽心力事,整饬营伍,经理海疆,实为称职”。满保为官练达,颇有治迹,但并不清廉。死后有人揭发,他为求得官运亨通,曾贿赂当朝显贵,一次馈送隆科多黄金300两。
1706179901
1706179902
在觉罗中以廉洁著称的有满洲正红旗人华显。华显于康熙四十年擢任川陕总督。甘肃流民数千人拥入西安,嗷嗷待哺,华显与巡抚鄂海首先拿出自己的俸银,倡率属官集资,为灾民计口授粮,并拨给荒地为业。陕西百姓苦于苛敛,他严饬有司禁私下征派,以身作则,杜绝馈遗。华显在整顿军纪,修筑营堡,选练士马方面也很有政绩。他去世后,作为当地名宦受到后人纪念。[35]
1706179903
1706179904
觉罗长庆,满洲正蓝旗人。乾隆年间任职江苏巡抚,为官勤于民事,不讲排场,经常深入里巷,访察民隐。在任期间,清漕政,斥贪吏,为时人所称道。[36]
1706179905
1706179906
觉罗吉庆为政也很清廉。浙江巡抚任上,有一次总督额外需索银20万两,时值州县财力告匮,吉庆无意加派民间,总督征索总不回应,派下属临门,俱以礼遣之行。经过数年经营,浙省财赋转绌为盈。吉庆由浙省调任广东,当地为天下繁华之区。前任官员,无不穷奢极欲,搜刮明珠、翡翠、珍奇金玉,载满海舶而归。吉庆督粤几十年却不名一钱,几榻萧然。子寿喜,袭荫散秩大臣,有父风。这在当时官场上,是难能可贵的。
1706179907
1706179908
以上这些宗室觉罗,身为封疆大吏,多尚廉能,惠泽于民,所以留名青史。
1706179909
1706179910
1706179911
1706179912
1706179914
爱新觉罗家族史 二 秘密立储
1706179915
1706179916
清初入关前,皇位继承实行推举制。顺治末年,玄烨被定为嗣君虽出自福临钦定,仍带有很大随意性。由于一直没有形成严格规范的皇位继承制度,每逢皇位交接,总要在众多觊觎者中引起纷争。玄烨晚年,围绕皇太子的废立,争斗再起,内部矛盾空前激化。胤禛在位时,创立秘密立储法,终使这个长期困扰爱新觉罗皇室、并且影响到清朝政局稳定的难题获得一劳永逸的解决。
1706179917
1706179918
秘密立储法,作为清朝乃至中国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从摸索、成形,到最后确立,经过了一段复杂曲折的过程,穿插着一起起诡谲多变的事件。
1706179919
1706179920
事情还要从顺治年间说起。清朝入关,面临的是远比关外复杂的形势,如何在新形势下维护统治权力,成为摆在胜利者面前的当务之急。福临亲政,重用汉官并在许多方面遵依明制行事。汉大臣中,不断有人呈递奏章,请求皇帝取仿汉制,早定国本,册立太子。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他的宠妃生皇四子,福临欣喜若狂,准备将他立为太子,后来虽因小皇子早殇未能如愿,至少说明清朝皇帝在汉官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预立储君以定国本的说教。[37]
1706179921
1706179922
玄烨是几经周折才被定为嗣君的,幼年临朝又受到辅政大臣的辖制。成年后,有鉴于祖、父以及自身登极后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教训,决心另辟蹊径。当时他可以借鉴的,仍是前朝汉统治者立嫡立长的做法。康熙十四年(1675),正值平定三藩叛乱、军情紧急之际,玄烨下诏册立刚满周岁的嫡长子胤礽为太子。玄烨选择这个时机册立太子,意在稳定人心,昭示正统,并用取仿汉人皇位继承制度,拉拢汉人士大夫。诏谕强调“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38]顺治帝福临没有嫡子,庶子中福全居长,按汉制当立福全,福临却预立太子且选定排行第二的玄烨。玄烨预立太子且立嫡以长,明显偏离其父的做法,又表明在入关30多年后,满洲统治者已经更深地侵淫于汉文化。但是,玄烨册立太子的做法,却遇到严重挫折。
1706179923
1706179924
(一)太子的立和废
1706179925
1706179926
太子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五月,母赫舍里氏,辅政大臣索尼之孙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女,康熙四年册为皇后,生胤礽当日死,谥仁孝皇后。玄烨深知太子关系重大,为使他将来顺利继承大位,确实殚精竭虑。太子稍懂事,便亲自教授读书写字,“告以祖宗典型,守成当若何,用兵当若何,又教之以经史,凡往古成败,人心向背,事事精详指示”。[39]又延揽一批理学名臣和博学硕儒做太子师,要他们既教学问,又教处世立行。胤礽不但很快通晓满汉文字,像父亲一样娴于骑射,且品貌端庄,待人彬彬有礼,因而颇受玄烨眷爱,外出巡幸时常带在身边,让他体察民情风俗。为了培养太子,以后又让他代行祭祀大典和参与朝政。康熙三十五年(1696),玄烨亲征噶尔丹,特意留他在京师,处理各部院奏章,主持政务。第二年,玄烨出兵宁夏,又命他留守。
1706179927
1706179928
然而,随着胤礽稍长,却越来越使玄烨感到失望。胤礽自幼成长内廷,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加之父辈的恩宠,侍臣的阿谀,逐渐养成享乐奢侈的作风,任性骄纵,不思奋进,发展到后来,依恃皇太子的身份,肆恶虐众,即使对皇父亦少敬意,对诸兄弟极少仁爱。
1706179929
1706179930
玄烨和胤礽之间首次显露嫌隙,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玄烨出塞远征噶尔丹,中途得病,传信叫胤礽到行宫相见。见面时,胤礽毫无忧戚之色,对父亲的健康漠不关心,使玄烨很不高兴。
1706179931
1706179932
父子间待人处事方式和性格多有不同,也加深了矛盾。玄烨生活比较节俭,从不妄用滥取,胤礽奢侈贪婪,派人向地方官敲诈勒索。玄烨带胤礽南巡,江宁知府陈鹏年在主办行宫事务中供奉简朴,又无礼仪馈赠,胤礽大怒,竟要将陈处死。玄烨待人宽和,胤礽却任意凌虐臣属,甚至连满洲亲贵也任意挞辱。胤礽在诸皇子中地位优越,恣意妄为,同辈兄弟出于忌恨,拨弄是非,也促使了胤礽和父亲关系的恶化,
1706179933
1706179934
从玄烨一方讲,立储受挫也有自身原因。他22岁时册封皇太子,未免操之过急。尽管为树立太子威信和培养从政能力煞费苦心,却未注意在制度上防止皇储越分,形成对皇权的干扰。比如在礼仪上,一开始就规定,皇太子服御诸物俱用黄色,一切仪注几乎与皇帝相同。玄烨事后总结说,胤礽“骄纵之渐,实由于此”。[40]又规定,每逢庆典,大臣们朝拜皇帝后,需往东宫行礼。这些优遇,反而助长了太子的骄纵和非分之想。加上阿谀奉承之辈麇集太子周围,为其出谋划策,逐渐形成所谓“太子党”,使玄烨感到皇权受到危胁。再者,清朝入关后皇权虽不断加强,诸贝勒共治国政已成明日黄花,但满洲贵族在政治上仍保持强大影响,加上八旗制度中严格的主奴关系和玄烨不断任命诸皇子兼管旗务,就为诸皇子各结党羽参与争夺皇位造成了条件,使斗争更加复杂而广泛。
[
上一页 ]
[ :1.70617988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