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80035e+09
1706180035 胤禛压制宗室藩王的一系列措施,对于削弱满洲社会内部农奴制残余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更大范围讲,也为乾隆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营造了一个必不可少的政治前提。正是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到他对个人权力的不厌追求与历史发展大趋势的契合。当然,他对同胞骨肉刻薄寡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打击报复无所不用其极的严酷手段,在历史上也是很著名的。
1706180036
1706180037
1706180038 由来已久的一起又一起内部斗争,已使不少宗室成员受到株连。到康熙晚期,包括努尔哈赤子孙在内的已革宗室有200人之多,而当时全部宗室人口还不到1800人。[67]已革宗室尽管身份不同,可皇族的血缘关系无法抹煞。康熙五十二年(1713)曾规定,他们的名字也要附载《玉牒》,并给以红带子为标记。乾隆帝即位后,为弥合储位争夺在皇室内部造成的深刻裂痕做了很大努力。他宣布,对因罪革退的宗室觉罗子孙,恢复他们不同于平民的贵族身份。对受到削爵、圈禁惩罚的允、允禵,予以宽释。封允禵为贝勒,命照常上朝。乾隆四十七年(1782),弘历诏令:允禩、允禟仍复原名,恢复宗籍,子孙一并叙入。他宣称,虽然这两位叔父曾“觊觎窥窃”皇位,但“未有显然悖逆之迹”。他还提到,皇考(指胤禛)晚年对苛待弟兄的往事经常“愀然不乐,意颇悔之,若将有待”。[68]将恢复允禩、允禟宗籍,解释为胤禛的遗愿。同年,弘历鉴于清初八旗诸王相互倾轧争权,摄政王多尔衮身后被削去王爵,财产籍没,谕旨追复多尔衮封爵。
1706180039
1706180040 乾隆帝即位初,对历史上的获罪宗室或平反、或释放,借以缓和皇室内部矛盾。但是他丝毫没有放松对宗室的警惕。乾隆四年(1739),他又以“结党营私,往来诡密”的罪名,一度把庄亲王允禄及其子侄弘皙、弘昌、弘晈、弘昇、弘普等人或革爵,或囚禁。这一镇压使整个宗室大为震怖。数年后某日,乾隆帝肉食未毕,诚亲王、和亲王即放下碗匙默坐。弘历遂借题发挥,谕旨训斥两王失仪。真可谓龙颜震怒,宗室觳觫。
1706180041
1706180042 清代中叶,专制主义的文化统治加强,文网严密,动辄犯忌,即使满洲士人也遭文字狱的迫害。乾隆年间发生的胡中藻、鄂昌一案,很有代表性。胡中藻,广西人,是已故大学士满洲旗人鄂尔泰的门生,颇得鄂尔泰赏识,被视为“昌黎(韩愈)再世”。[69]历任内阁学士、陕西学政、广西学政等官。乾隆二十年,胡中藻所著《坚磨生诗钞》被弘历细加搜求,认定他“诋讪怨望”。又斥鄂尔泰之侄鄂昌,身为“满洲世仆”,历任巡抚等高官,见胡中藻“悖逆之作”,不但不加纠举,反而“丧心与之唱和,引为同调”,罪不容诛。结果,胡中藻以“违天叛道,覆载不容”被杀,鄂昌则以“负恩党逆”勒令自尽。已故鄂尔泰,也因生前对胡中藻“独加赞赏”以至“酿成恶逆”,被下令将其祭牌自贤良祠中撤出。此案受到株连的有宗室塞尔赫,系努尔哈赤异母弟穆尔哈齐的曾孙,封辅国将军,官至议政大臣、仓场总督。著有《晓亭诗钞》,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宗室文人。
1706180043
1706180044 面对政治高压,许多宗室贵族同样有汉文人那种“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的压抑之感。他们不敢公开刊行自己的作品,或者在刊行时加以删削。怡亲王胤祥死后,雍正帝命其家属交出胤祥著作。胤祥家属不敢承命,以家无存稿搪塞。雍正帝无奈,将胤祥存在内廷的应制诗刊出,名《交辉园遗稿》。乾隆帝即位后,胤祥子又编辑《交辉园遗稿续刻》,说这些遗稿是旧笥中发现。此前隐匿可能是害怕贾祸。许多宗室不敢刊行著作,只能以手抄本形式传世,也是基于同一原因。他们深知官场中风涛难测,往往采取逃避态度,于是将大部分精力消耗在锦衣玉食、游山玩水、诗酒唱和、写字绘画的生活中。
1706180045
1706180046
1706180047
1706180048
1706180049 爱新觉罗家族史 [:1706178127]
1706180050 爱新觉罗家族史 四 日尚儒雅
1706180051
1706180052 清朝厚待天潢,费用不赀,凡宗室婚丧,皆有恩赐。他们生活舒适,地位显贵,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形成儒雅嗜学的作风。在他们中间,不仅产生过卓有建树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文人学士,正如昭梿所说:“国朝自入关后,日尚儒雅,天潢世胄,无不操觚从事。”[70]古人将写字的木简叫“觚”(gū),“操觚”即“写文章”意。宗室贵族深为汉文化所熏陶,他们仰慕读书向学之名,喜欢以文章翰墨相矜尚。
1706180053
1706180054
1706180055 在这方面,开风气之先的当推康熙帝玄烨。玄烨汉学功底深厚,巡游四方,每至一处便即兴赋诗,平生写诗1100多首。他的诗清新晓畅,气势恢宏。抒情坦率自然,记事翔实可考,堪称史诗精品。玄烨绘画、书法俱佳。在位时常以理学卫道士面目出现,组织编写《性理精义》,纂辑《朱子全书》,阐扬儒家学说不遗余力。乾隆帝弘历提倡“国语骑射”最为有力,但无论是从史书记载,还是从民间传说看,他都是最热衷于响慕风雅、吟风弄月的皇帝。尽管他一再表示最厌恶八旗中的“词林学问”,但是他本人却最喜四处题诗赋词。在历代帝王中,他的诗作数量最多,洋洋4万余首,蔚为壮观。弘历的书法仿赵孟,圆润秀发。绘画擅长山水、花草、兰竹、梅花、折枝,间或画佛像,亦只以数笔勾勒而成。弘历精于鉴赏。宫廷藏画,大部分是他收集的。画上的题跋也以他为最多。皇帝如此,也就难怪贵胄子弟竞趋时尚了。
1706180056
1706180057
1706180058
1706180059
1706180060 图19 康熙帝读书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706180061
1706180062 玄烨第三子胤祉、十五子胤禑、十六子胤禄,曾向传教士德理格学习律吕知识,均精通天文历法、算术、音律。康熙五十二年九月,胤祉奉命修辑律吕算法诸书,为此召集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参加,如方苞、徐元梦等人。在广泛考定坛庙宫殿乐器基础上,一年后,胤祉以《御制律吕正义》一书进呈皇父,玄烨令将律吕、历法、算法三书合为一部,赐名《律历渊源》。三书都吸收了西学,或以西法证中法,反映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和科学研究的水平。胤禑、胤禄参加了这项工作。胤祉著有《八音乐器考》。胤禄精数学,通乐律。胤禄于雍正元年承袭庄亲王爵。乾隆元年命总理事务。他除了预修《数理精蕴》、增修《七政时宪书》外,又修《律吕正义后编》。著有《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81卷,目录2卷。稍晚,对律吕有较深造诣的有礼亲王永恩。永恩字惠周,号“兰亭主人”。初袭康亲王,乾隆时复号礼亲王。为人宽易持己,淡泊勤俭,出处有恒。嘉庆二年殁。著有《律吕元音》四卷。
1706180063
1706180064 清朝诸帝尊崇儒学,使“崇儒重道”蔚成风气。宗室贵族中不少人热心研读儒家经典,有些还取得一定成就。乾隆年间袭封和硕简亲王的德沛,公余之暇,孜孜于对儒家经典的钻研,对《易经》有较深造诣,著有《周易补注》和《易图解》。他钻研理学,写过《实践录》等书。曾闭户穷经30年,讲求言行如一、践履笃实,人称“济斋夫子”。[71]裕瑞,字思元,豫亲王多铎后裔,封辅国公。裕瑞知识渊博,工诗善画,曾绘制西洋地球图,通西藩语,谓佛经皆自唐时流入西藏,近日佛藏,皆书一本,无可校雠,于是以唐古特文字译校佛经,著有《参经臆说》上下卷,《思元斋全集》。此外,宗室肫图《理象解原》4卷,裕恩《音韵逢源》4卷,都是经学之著。
1706180065
1706180066 还有一些宗室贵族掌握了汉人传统的治史方法。清历朝实录的编纂,以及雍、乾年间官修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旗通志》《满洲源流考》《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宗室王公功绩表传》《满汉名臣传》等,保留了有关满族源流、发展历程、人物事迹、典章制度的丰富史料,在清代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官修史籍,多有宗室成员与闻其事或负主纂之责。乾、嘉年间,宗室贵族稽古右文,热衷于私家著述。弘旺系康熙帝孙。其父胤禩,树党与诸皇子争储位,与胤禛为政敌。胤禛继位后,削胤禩亲王爵,交宗人府圈禁高墙,改其名为“阿其那”。弘旺被改名“菩萨保”。弘旺著《皇清通志纲要》6卷,另有《松月堂日下旧见》6卷。书中多记清朝典章制度。因为弘旺是“罪宗”之嗣,他的著作不能刻板印行,有抄本传世。
1706180067
1706180068 稍后有宗室奕赓,别号爱莲居士、墨香书屋主人、鹤侣主人,并曾自称为“天下第一废物东西”。庄亲王绵课子。曾官侍卫六年。道光八年(1828)因宝华峪地宫入水,追论绵课罪并株连其子嗣,奕赓被革去头品顶戴,道光十一年改授三等侍卫。奕赓《佳梦轩丛著》包括十一种著述:
1706180069
1706180070 《东华录缀言》6卷,系读蒋良骐《东华录》时所记的读史随笔。蒋氏《东华录》止于雍正朝,而《缀言》所记诸事,已下至乾隆、嘉庆两朝,兼及道光。两书下限不一致。《缀言》记史事200余则,内容广泛,典章制度,人物爵里生平,民俗,以及边疆藩服,均有所记述。
1706180071
1706180072 《清语人名译汉》2卷,共记满洲人名1061个,音义对照,从中可以了解用作人名的满语原意。
1706180073
1706180074 《歌章祝词辑录》2卷,上卷所辑为祭祀坛庙等处及宫廷典礼所奏乐章之歌词。其中有为《清史稿·乐志》中所未载者,亦有词句不尽相同者。下卷所辑为祭天、地、太庙、堂子等处诸神祝词。其中祭堂子神之仪式及祝词,为研究满洲风俗的宝贵资料。
1706180075
1706180076 《谥法续考》1卷,奕赓编此书意在续王士祯《谥法考》,书中按得谥者生前爵位官职,分别记录了清初至道光时之王公贵族官员共493人。
1706180077
1706180078 《本朝王公封号》1卷,先概述封号演变,然后按爵次高低,分别记述了受封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及异姓王公侯伯,凡1333人。
1706180079
1706180080 《封谥翻清》1卷,先列清代帝王陵号、年号满语音译,然后就亲、郡王封号谥号以及谥字逐一记录满语音译。封号与谥字之满语,自满初至道光时已“今昔不同”,而“先年之封谥已翻者未改”,作者有见于此,故录成此书。
1706180081
1706180082 《侍卫琐言》1卷,《补遗》1卷,最具特色。奕赓生长贵邸,平日留心本朝典制,勤于笔记。在充当侍卫6年期间,对清代的侍卫制度以及他本人值班各差薪俸收入等项事宜均有具体记录,可补史书之阙。至于书中所言侍卫不学无术,骄下谄上种种丑态,足以反映当时官场恶习及贵胄子弟庸俗无聊之风尚。
1706180083
1706180084 《管见所及》及《补遗》各1卷,为作者平日于耳目所得,录存以备翻阅的笔记。此书共记事149则,内容广泛,官制兵制、旗人习尚、时事民谣,靡所不有。
[ 上一页 ]  [ :1.70618003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