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80827e+09
1706180827
1706180828
1706180829 图26 宗人府颂恩碑(乾隆六十年)(北京石刻博物馆)
1706180830
1706180831
1706180832 然而,随着宗室人口不断繁衍,满洲统治者却不得不把上述顾虑置诸脑后。玄烨念宗室无入仕之途,钦定侍卫90人,皆命宗室挑补,又从宗室王公中挑取步箭娴熟者充补十五善射缺。胤禛即位,扩大宗室在宗人府中的额缺,规定镇国、辅国、奉国将军,以宗人府理事官用;奉恩将军宗室佐领,以副理事官用;五六品生,以主事用;至于闲散宗室内,有考取一等二等者,以笔帖式用。胤禛还下令裁汰宗人府一半的满洲司员笔帖式额缺,作为闲散宗室进身之路。乾隆中,设宗室御史4员,以为司员升擢之阶。颙琰在位,特设宗室文翻译和乡、会试诸科目,又于六部、理藩院增设宗室司员若干员,以为定额。宗室仕途在逐渐拓宽。
1706180833
1706180834 为确保宗室任官的机会,清廷特意在各种机构中额设宗室官缺。这些机构包括宗人府、侍卫处、上虞备用处、銮仪卫、六部、理藩院、都察院、内阁、盛京各部。此外,八旗设宗室佐领缺,并准补放城守尉。咸丰以降,外放道府成为宗室任官的新途径。
1706180835
1706180836 据赖惠敏教授统计,在任官的宗室成员中,以有爵位者为多,共1095名,占任官宗室人数的1/3以上。[18]清制,王公兼职应在二品大员以上,奉国将军以上贵族任五品以上官职。宗室高官,自然均由高爵位者担任。统计结果还表明,在清代《玉牒》所载4万余男性皇族成员中,有封爵或任过官职的共有4279人,约占总人数的10%。由此可知,在不断繁衍的皇族人口中,无爵无职者占有绝大多数。
1706180837
1706180838 乾隆四十七年(1782)有关提高宗室地位的上谕影响深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内容:闲散宗室年至18岁时,均赐给四品顶戴,四品武职补服,使“天家子姓俱得邀章服之荣”。[19]四品顶戴固然只是虚衔,并不意味着就是四品实缺或得到四品官的俸饷,但是与腰系黄带子一样,都成为闲散宗室炫耀自己高贵身份的鲜明标记。
1706180839
1706180840
1706180841
1706180842
1706180843 爱新觉罗家族史 [:1706178131]
1706180844 爱新觉罗家族史 二 教育制度
1706180845
1706180846 皇族成员身份地位的差异和生活环境的多样化导致三种教育形式:内庭中的皇子皇孙教育(主要在上书房学习);王公府第设有家塾,延师教育子弟;有爵或无爵宗室及觉罗子弟分别入宗学、觉罗学。
1706180847
1706180848 (一)皇子的教养
1706180849
1706180850 在传统社会里,一个王朝的兴衰继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高统治者个人的素质,这种素质,需要长时间培养,所以,历朝统治者无不把皇子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爱新觉罗皇族肇兴东土,以弧矢取得天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既要掌握历代汉人统治者丰富的政治经验,又要保持本民族“国语骑射”的传统,对皇子的教养倾注了更大精力。
1706180851
1706180852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爱新觉罗家族以立国争天下为当务之急,但在戎马倥偬之余,已开始注意子弟的培养。努尔哈赤为教育诸子侄,曾用浙江人龚正陆为“师傅”,以万金之资供养之。天聪五年(1631),皇太极鉴于大贝勒阿敏等轻易放弃滦州,而明朝大凌河守将虽被围困四个月,“犹以死守”,认为是由于明将“读书明道理”的缘故,下令诸贝勒大臣子弟8岁以上,15岁以下,俱就学读书,“使之习于学问,讲明义理,忠君亲上”。[20]天聪十年(1636),改文馆为内三院,职掌之一为:注释历代善恶之例进讲汗(帝)前,劝讲太子,教亲王书。[21]“劝讲太子”为明朝翰林院旧制,本与金国(清朝)制度邈不相涉,满洲统治者却照抄不误,他们对皇室子弟教养之关注,据此可见一斑。
1706180853
1706180854 清世祖福临幼龄践祚,初蒙孝庄文皇后的训诲,得以成立。顺治元年正月,都察院承政满达海等上疏多尔衮,请求让福临“及时典学”,学习古今兴废之道,并希望慎选博学明经之端人正士朝夕为其讲解。多尔衮以福临尚在幼冲为由,搁置不议。一年后,大学士冯铨、洪承畴等又上疏强调:远古帝王奠安天下,必以修德勤学为首务;现在皇上虽很熟悉满书,但要懂得帝王修身治人之道,还必须学习汉文,熟读“六经”。他们请求拣选满汉词臣为福临朝夕进讲。但多尔衮又不予理睬,以至福临14岁亲政时,对汉文仍十分陌生,甚至在阅读汉臣奏章时,往往茫然不解。好在他以极大的毅力苦读汉文经史,学识不断长进。但他英年早逝,诸子尚幼,还谈不到系统的教育。
1706180855
1706180856 康熙帝玄烨自幼生长宫中,受到满汉两种文化熏陶,亲政后勤学不辍。平定“三藩”以后,全国局势趋于稳定,几个皇子次第长大,玄烨从培养新一代统治者的角度,开始对皇子进行系统教育。特别是对立为太子的皇二子胤礽,督责更严。玄烨曾说:“自古帝王,莫不以豫教储贰为国家根本,朕恐皇太子不深通学问,即未能明达治体,是以孳孳在念,面命耳提,自幼时勤加教督,训以礼节,不使一日暇逸,曾未暂离左右。”他还说:“朕谨识祖宗家训,文武要务并行,讲肄骑射不敢少废,故令皇太子、皇子等既课以诗书,兼令娴习骑射。”[22]法国传教士白晋很熟悉宫中皇子教育,他记述说:诸皇子的教师都是翰林院中最博学的人,他们的保傅都是从青年时期起就在宫廷里培养的最有才学的人物。然而,这并不妨碍皇帝还要亲自检查皇子们的学习情况,批阅他们的文章,令他们在御前讲解功课。[23]
1706180857
1706180858 清人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四云:“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寅刻(凌晨3—5点)至书房,先习满洲、蒙古文毕,然后习汉书。师傅入直,率以卯刻(早上5—7点)。幼稚课简,午前即退直。退迟者,至未(下午1—3点)正二刻,或至申刻(下午3—5点)。”[24]这一教子“家法”,是在康熙朝出现,并逐步完善的。
1706180859
1706180860 玄烨教育培养皇子,首重择选名师,张英、李光地、熊赐履、汤斌、耿介、徐元梦、达哈塔、顾八代、法海等人,不是汉人硕儒即是满洲名臣。玄烨为子择师的标准十分严格,既要品行端方,又须学问优长,二者兼备,缺一不可。但他对满汉老师又有不同要求。他曾向皇太子胤礽的满洲师傅、尚书达哈塔授意说:汉人学问胜满洲百倍,朕未尝不知,但恐皇太子耽于汉习,所以不任汉人,朕自行诲励。令皇太子略通汉文,于凡学问之事,似无扞格。且讲解书义,有汤斌等在,尔惟引若等待奉皇太子,导以满洲礼法,勿染汉习可也。[25]达哈塔身为吏部尚书,“不但不通汉文,即汉语亦不甚知”,反因此被委以教养皇太子的重任。玄烨深知满、汉习俗不同,担心皇子濡染汉习,特设满洲师傅,教授本族文化风俗,可谓用心良苦。满、汉师傅并设,又反映了爱新觉罗皇族对满、汉两种文化的兼容并蓄,并构成有清一代皇子教育的基本特色。
1706180861
1706180862 系统学习儒家经典,是玄烨为皇子们规定的重要受教内容,也是汉人师傅的主要职守。胤礽6岁时,由汉师傅授以性理诸书。待至13岁时,玄烨又仿行明代教育东宫的做法,让太子出阁读书。此后,胤礽多次在大臣们面前讲释儒家经典。如康熙二十六年二月十七日辰时(早上7—9点):“皇太子会讲,九卿齐集,上不御乾清门。”[26]一个不满13周岁的少年,能在满、汉大臣面前,将晦涩难懂的经书讲解得条条是道,只能是刻苦学习、长期积累的结果。理学名臣、胤礽的师傅汤斌在给家人信中这样谈及太子的学习:
1706180863
1706180864 今(太子)出阁之后,每早上亲背书,背书罢,上(皇帝)御门听政,皇太子即出讲书。讲书毕,即至上前问所讲大义,其讲即用上日讲原本,不烦更作。自古来帝王教太子之勤,未有如今日者也。[27]
1706180865
1706180866
1706180867
1706180868
1706180869
1706180870 玄烨除在宫中亲为太子讲授四书五经,还要求太子必须逐日将所授内容背诵复讲,以收精熟贯通之效。
1706180871
1706180872 玄烨对其他皇子的教育也很重视。康熙二十六年(1687)六月初十日,玄烨当着满、汉大臣的面,对诸皇子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一次考核。他从几案上取下十几本经书,交给汤斌,命他信手拈出,令诸皇子诵读。根据汤斌选定的章节,皇三子、皇四子、皇七子、皇八子依序各读数篇,无不“纯熟舒徐,声音朗朗”。接着,皇长子讲格物致知一节,皇三子讲论语乡党首章,“皆逐字疏解,又能融贯大义”。[28]这一年,皇长子胤禔16岁,皇三子胤祉11岁,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在10至7岁之间。玄烨自述幼年读书必以120遍为率,认为非如此不能融会贯通所读经典的义理,他要求诸皇子同样照此办理,所以能在学业上养成扎实的功底。
1706180873
1706180874 皇子在宫中学习,有王公子弟伴读,一旦长大受封分府出居,玄烨仍指派教师入于王府,辅导学业。如玄烨命编修陈梦修侍皇三子胤祉读书,江南学者何焯被任为皇八子胤禩的侍读。为玄烨担任过翻译的葡萄牙籍耶稣会士穆经远神父,曾在皇九子胤禟处并教授西洋文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玄烨诸子的学习情况。
1706180875
1706180876 玄烨重视提高诸皇子的书法水平。要求他们自幼勤习苦练。在玄烨的循循善诱下,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七子胤祐、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禵等,均擅长书法。皇八子胤禩虽精明干练,在书法上与诸众兄弟比却相形见绌。为此,玄烨特选工于楷书的何焯做他的老师,以期有所长进。玄烨还要求他每日书写大字10幅送上亲自批览。胤禩不耐烦写,只好让人代写上交,蒙混过关。玄烨雅好书法,并要求诸皇子研习不辍。此后,书法被作为皇室子孙的必修课。
[ 上一页 ]  [ :1.70618082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