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81320
1706181321
1706181322
1706181323
庄头积欠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是因为自身挥霍,“私账过多”;有的是因为土质退化,水淹沙压;有的是因为佃农抗租,“藐视庄头软弱无能”;有的是因为社会动荡,兵连祸结。自然灾害如水旱蝗灾,也是造成租银积欠的一个原因。[146]
1706181324
1706181325
即使是大灾之年,王府催租仍刻不容缓。这里有一个典型例子。光绪末年(具体年份缺)某年四月,直隶保定府一带连降暴雨,“数十年来所未遇”。山水过大,蠡县附近猪龙河决口三处灌入四野,麦田十伤八九,大田小苗多为泡伤。大水退后,各处保长并村佃陆续进县呈报“水灾青苗被伤大半,大半房屋倒塌被伤者不少,粮价昂贵不能度日各情”。直隶总督府奏准悬示:上地以五成完租,中地以四成完租,下地以三成完租。醇王府庄佃据此请求,按五成交纳。这本来已是按上地标准,但是却遭到王府催头松奎、兴泰的拒绝。他们认为这正是在主子面前邀功领赏、表示忠诚的机会,故强迫众佃按八成交纳。事成之后,他们在给福晋太太(王爷的夫人)的禀文中表功说:
1706181326
1706181327
奴才等与县官会商晓谕众佃:王府租项向来不论年成好歹,不能与民粮民丁同例,今以八成令尔等交租,此系格外宽恩,如再不允,定将汝等收县勘压、严加追惩。班上头目(指县衙差役)等又复再四劝谕,众佃等始皆勉强允从。本年租项均按八成收齐,于二十一日起程至二十七日回京。[147]
1706181328
1706181329
1706181330
1706181331
1706181332
1706181333
在数十年未遇到的水灾面前,秉承王府意旨的催头们对嗷嗷待哺的饥民竟没有一点怜悯之心,通过为虎作伥的县官与差役,将八成地租勒索到手,并如期返京。这些“见羊现凶相”的催头,催租时滥逞淫威,于是导演出一连串被逼者投河上吊、卖儿鬻女的悲剧来。官衙与王府沆瀣一气,使农民的租银源源滚滚流入贵族的府库。
1706181334
1706181335
醇王府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二月底算清,当年共收银7888两余;其中正差银、杂差银4019两余,补交上年差银339两余,收陈欠银771两余;散征银2758两余。
1706181336
1706181337
光绪三十年(1904)十二月底算清:当年共收银8269两余,其中正差银、杂差银3876两余,散征窑租等银3448两余,补交陈欠等银969两余。
1706181338
1706181339
宣统元年(1909)十二月底结清:当年共收银9046两余,其中正差银、杂差银、散征窑租银等7687两余,陈欠差银1358两余。[148]
1706181340
1706181341
光绪、宣统之际,尽管清王朝统治已经摇摇欲坠,醇王府的地租收入非但没有减少,且有所增加,历年陈欠也被大量补征,这些都反映了其大地产的发展。在那些“钟鸣鼎食”的大贵族中,醇王府的情况应是有代表性的。
1706181342
1706181343
1706181344
1706181345
1706181347
爱新觉罗家族史 四 皇族事务
1706181348
1706181349
清代八旗是以满洲人为核心的军、政、经合一的社会组织,宗室觉罗作为满洲人中的贵族,虽然也分隶八旗,又具有一套独立的管理系统。概括而言,皇族事务的管理由国家机构、八旗制度、宗族组织几部分相互协作,共同承担。
1706181350
1706181351
(一)内务府与宗人府
1706181352
1706181353
内务府是掌管宫廷事务的机关,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各项事务,都归内务府承办。光绪《大清会典》卷八九说:内务府“掌上三旗包衣之政令与宫禁之治,凡府属吏、户、礼、兵、刑、工之事皆掌焉”。包衣是“包衣阿哈”(家奴)之简称。顺治、康熙年间形成上三旗下五旗体制后,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的奴仆隶内务府;属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下五旗的奴仆,隶各王府(说详后文)。上三旗由天子自将,体制高贵。三旗“包衣”“奉天子之家事”,又叫“内廷差事”,受制于内务府。《会典》所谓“府属吏、户、礼、兵、刑、工之事”,则指有关皇室的财物收支、典礼、修造工程、稽察保卫、刑罚(上三旗)、太监、宫女、内务府员役之管理等项事务。
1706181354
1706181355
清朝定都北京时已有内务府雏形。顺治十年(1653)六月,以内务府事务繁多,须分设机构办事,乃设立十三衙门。十三衙门脱胎于明代的二十四衙门,也就难以避免宦官干政的覆辙。顺治十八年(1661),尽革十三衙门,仍以上三旗包衣设内务府,收宦官之权,归之旗下。[149]以后制度逐渐完备,成为有清一代定制。内务府衙门分“内务府堂”(简称“堂上”或称“本府”)及所属“七司”、“三院”。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正二品,下设郎中、主事、笔帖式、书吏,分掌各项事务。
1706181356
1706181357
内务府七司分掌府属吏、户、礼、兵、刑、工等事务,名称及职掌概括如下:
1706181358
1706181359
广储司——为内务府掌管府藏及出纳总汇的机构。下设六库:银库、皮库、瓷库、缎库、衣库、茶库。
1706181360
1706181361
银库,储藏金、银(各田园庄头每年额交钱粮银有10万余两)、珠、玉、珊瑚、玛瑙及宝石等。
1706181362
1706181363
皮库,储藏皮革、呢绒、象牙、犀角诸物。
1706181364
1706181365
瓷库,储藏瓷器及铜、锡器皿。
1706181366
1706181367
缎库,储存缎、纱、绸、绫、绢、布等。
1706181368
1706181369
衣库,储存服饰及兵丁甲胄等。
[
上一页 ]
[ :1.7061813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