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82838
1706182839
同治十三年 月
1706182840
1706182841
1706182842
1706182843
赵雄(押)
1706182844
1706182845
中保人 陈国本(押)
1706182846
1706182847
清代土地买卖,有典卖、活卖、随卖、绝卖等不同名目,实际上反映了地权转移的性质与程度。保恒所立“永远杜绝卖地文约”即绝卖契,是地权转移最彻底的一种,卖主在得到地价的同时,转让与对象地有关的一切权利,其中包括回赎权。
1706182848
1706182849
1706182850
1706182851
契书中所说“贝子爷”应指成亲王永瑆的第四代孙毓,咸、同之际袭贝子。保恒、保泰就是假借他的名义出卖土地的,并且利用职务之便,将有关对象地的图册两本盗出,于立契交价时交给买主,作为土地交易合法化的一种凭证。
1706182852
1706182853
上引契书只是草契(白契),按清制,土地买卖意味地产易主,故必须向官府纳税。由官府钤印的契书叫“印契”(红契)。官府藉此获得财政的一宗收入,纳税人则得到土地所有权的法律保证。旗人买卖不动产,照例应在八旗左、右翼户关纳税。契书中“由置主自行赴翼遵例投税”就是指的这一手续。
1706182854
1706182855
纳税时除附上草契外,照例应在官刻契纸上重新书写契文,但行文比较简约。保恒所立契书这样写着:
1706182856
1706182857
正红旗包衣人长春佐领下成王府管事人 保恒等奉谕,将祖遗地十七顷六十三亩二分二厘,坐落宝坻县桥上村等地方,卖与镶红旗满洲吉恒佐领下文海名下,价银二千七百两。佐领长春、领催吉祥同保此照。
1706182858
1706182859
1706182860
1706182861
纳税银八十一两
1706182862
1706182863
1706182864
1706182865
同治十三年二月 日 立契人保恒
1706182866
1706182867
佐领长春 领催吉祥[74]
1706182868
1706182869
至此,保恒完成了盗卖土地的全部过程。清代王府中,属人将主人的命令称为“谕”,习惯上又说“奉某某爷谕”。保恒所谓“奉谕”,当然是无稽之谈。他不仅盗用了主人名义,还欺骗(或是贿赂)了所在佐领官员为其作证,其活动能量之大,盗卖手段之高,不难想见了。
1706182870
1706182871
1706182872
1706182873
1706182874
图47 醇亲王府谕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1706182875
1706182876
由于这起非法土地交易拥有一切必备手续,所以当载芹提出回赎时,遭到现业主文海的拒绝。为此,他只好赴宗人府呈控,要求解决。
1706182877
1706182878
同治五六年间,又有顺承郡王府定兴县属三家疃等两份庄地,被护卫明禄、扎拉芬两人盗卖与桂中堂之孙麟泰、掌陕西道监察御史富纳两人名下为业。[75]说明王府管家盗用主人地产的事例并非寥寥。
1706182879
1706182880
这种现象的推演,使王府管家骤然富裕起来,对王公贵族的生计却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以致为数不少的王公子孙家境衰落。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下说:“大抵天潢贵胄,凡事诿诸管家,犹之民间富贵人家,财产属他人经理。不数传无不中落者,其势使然也。”这一概括,应是大致不错的。特别是对一些王公疏族远裔来说,因为缺乏显赫的身世和背景,在地方很难得到官员的庇护,一旦发现土地被盗、被占,投诉官府后,往往经年累月官司无法了结。镶红旗宗室富禄,原有祖遗圈地12顷坐落沧州,道光年间卖与季姓8顷40亩,其余3顷6亩,因地是一段相连,仍交季姓经管收租为养赡之需。后来季姓转卖,被王明善霸种。富禄告到官府,王明善恃富行贿,有司偏袒王明善,将案子拖延六七年不决。[76]
1706182881
1706182882
清朝末年,外患频频,内乱不断,关外地区经甲午(1894)、庚子(1900)、甲辰(1904)三遭兵燹之后,部分官庄图册荡然无存,奉天等处所存八旗档册于甲午、庚子两遭变乱均行损失。[77]特别是庚子年,八国联军主力进攻北京,俄军分南北两路出兵东北,关外与直隶部分州县受到侵略军铁蹄蹂躏,两地官庄、王庄经济受到猛烈冲击,盗典庄地活动更为活跃,有的庄佃“私相典售,视官地为己有”。[78]欠租、抗租活动也此伏彼起。
1706182883
1706182884
宗室文谦系和硕颖亲王萨哈廉之第三子多罗贝勒杜兰之八世孙,祖遗祭田一处坐落奉天辽中县于家房子等处,计地935垧5亩有奇,租银600两,乾、嘉年间,因屡报水冲沙压,改交450两,以作祭祀扫墓之需,向由庄头于祥零承管,年终进京交租款。宣统二年(1910),文谦呈称:“自庚子年迄今九年之久,该庄头并未来京交租,谦连次寄信催讨,伊竟置之不理。”[79]
1706182885
1706182886
有的庄头被革退后,认为主人远在京师,势力鞭长莫及,公开抗租霸地。正蓝旗第六族、不入八分镇国公、委散秩大臣德茂有地在阜城县,因庄头高凝图等抗欠租多年,将他的庄头革退。高“自恃生员,竟复任意刁狡”,仍向各佃户收租,所有租银均被侵夺肥己,并不交差。[80]
1706182887
[
上一页 ]
[ :1.7061828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