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83224e+09
1706183224 [105] 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下,第12页上。
1706183225
1706183226 [106] 朱眉叔等选注:《满族文学精华》,第315页。
1706183227
1706183228 [107] 得硕亭:《草珠一串》,载《清代北京竹枝词》,北京出版社1962年版,第51页。
1706183229
1706183230 [108] 《宗人府来文》,《为佐领侵蚀甲银事》,无年月,存第742卷。
1706183231
1706183232 [109] 《宗人府来文》,《步军统领衙门为咨呈事》,同治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706183233
1706183234 [110] 《宗人府来文》,《步军统领衙门为咨呈事》,道光八年二月十四日。
1706183235
1706183236 [111] 《宗人府来文》,《步军统领为咨呈事》,光绪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1706183237
1706183238 [112] 《宗人府来文》,《宗室奕烺供》,无年月。
1706183239
1706183240 [113] 《宗人府来文》,《宗室重瑞等呈请催传事》,光绪三十二年六月。
1706183241
1706183242 [114] 《宗人府来文》,《僧法安禀文》,光绪十一年十一月。
1706183243
1706183244 [115] 《宗人府来文》,《赓瑞为呈送事》。
1706183245
1706183246 [116] 《宗人府来文》,《曹仲衡禀文》,光绪六年三月;又《宗人府为片行事》,光绪年间缺月日。
1706183247
1706183248 [117] 《宗人府来文》,《步军统领衙门为知照事》,道光四年二月。
1706183249
1706183250 [118] 《宗人府来文》,《为咨行事》,光绪二十年缺月日。
1706183251
1706183252 [119] 引自郭松义《清宗室的等级结构及经济地位》。
1706183253
1706183254 [120] 奕赓:《佳梦轩丛著》,第83页。
1706183255
1706183256 [121] 毓盈:《述德笔记》,第81页。
1706183257
1706183258
1706183259
1706183260
1706183261 爱新觉罗家族史 [:1706178140]
1706183262 爱新觉罗家族史 第八章 “盛筵必散”
1706183263
1706183264 爱新觉罗皇族统治中国268年,嘉庆年间已经走过“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鼎盛期,以后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统治日渐衰落,终至覆亡。
1706183265
1706183266 嘉庆帝颙琰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代皇帝,嘉庆元年(1796)正月即位后仅7日,就爆发了清代中叶规模最大的川、楚、陕白莲教起义。一时间,起义军蜂屯蚁聚,声势浩大,从汉水两岸迅速蔓延到各地。清军东奔西扑,顾此失彼,苦战10年,才将这场燎原大火扑灭。为镇压起义,耗费军饷2万万两以上,相当于5年的财政收入,不仅将乾隆年间的库存花费殆尽,且有入不敷出之势。白莲教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成为它由“盛世”到衰落的转折点。嘉庆十八年(1813)九月,北京和直隶、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地区又爆发了林清和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起义。这次起义仅为时3个月,规模也不大,但由于它采取了直接攻打紫禁城的大胆行动,震动了朝野,产生了很大政治影响。嘉庆帝不止一次地感叹:“我大清以前何等强盛,今乃致有此事”,并说这是汉、唐、宋、明以来“未有之事”。[1]这是爱新觉罗皇族入主中原以来,最高统治者第一次对自己的统治权力产生巨大危机感的流露。
1706183267
1706183268 上述事变集中表明,清王朝“积重难返”的局面久已形成,统治集团与广大人民的矛盾日趋激化。这种状况,不是哪个“贤能”的皇帝所能扭转的。嘉庆帝在位25年(1796—1820),当他溘然辞世时,留下的是一个庞大而衰朽的帝国。
1706183269
1706183270 继承皇统的是他的嫡子旻宁,即道光帝。旻宁在皇室中属绵字辈,原名绵宁,继统后改“绵”为“旻”,主要是为了取冷僻字,以便臣民避讳。这种取仿汉俗的做法可以上溯到他的曾祖雍正帝胤禛。胤禛即位,令诸弟均改“胤”为“允”;其子弘历(乾隆帝)嗣位,虽未改字,但书写必用缺笔;嘉庆帝颙琰原名永琰,属永字辈,继承皇位前奉旨改名字的上一字“永”为“颙”。绵宁改字,不过沿用成典。
1706183271
1706183272 道光帝在位30年(1821—1850),在清朝诸帝中尤以“力崇节俭”称名。他虽勤政图治,但内政诸要务,除了平定回疆张格尔叛乱一事值得告慰于祖先在天之灵外,诸如吏治、河工、漕运、盐政、禁烟等,均无明显起色。勤政图治而又鲜有作为,正是他政治生涯的悲剧所在。正值他统治时代,中国这个长期闭关自守的泱泱大国,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压迫下不得不打开了大门。道光二十年(1840),英国发动了可耻的鸦片战争。在“国语勤习,骑射必强”谕旨下训练的八旗军队和用大刀长矛武装起来的绿营兵丁当然抵挡不住洋枪洋炮的轰击。统治者的腐朽加速了战争的失败。道光二十二年(1842),旻宁授命宗室大臣耆英、伊里布等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1706183273
[ 上一页 ]  [ :1.70618322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