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86046
1706186047
这正是一石击三鸟。右派暗杀了廖仲恺,是中国革命的损失,是工农群众的损失。但国民党右派集团受到了学生的打击,许多右派头子无法再在广州立足,而收获最大的是汪精卫。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被称为孙中山麾下的“三杰”,都是有资格成为孙中山继承人的。如今廖仲恺被刺身亡,胡汉民及其右派势力被驱逐出广东,最后只剩下汪精卫一人,他可以无后顾之忧,稳坐国民党最高交椅。
1706186048
1706186049
蒋介石通过廖案所得到的东西,可以说是许多人,以及蒋介石本人在事前所不及料到的。首先,倒许的实现,使蒋介石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障碍,不但扩充了自己的实力,而且取代了许崇智成为东征军的总指挥,这对蒋介石以后成为“军界领袖”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其次,廖案使许多国民党元老辈的右派不能再在广东革命政府内存身,这就给蒋介石这位晚辈进身到国民党领袖地位,造成了极好的形势。整倒了许崇智,蒋介石出任东征军总指挥,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
1706186050
1706186051
挥师东征
1706186052
1706186053
公元1925年10月6日下午4时。
1706186054
1706186055
这是蒋介石东征军出征的日子。
1706186056
1706186057
这天,阳光明媚,军旗猎猎。
1706186058
1706186059
黄埔军校的大操场上集合着待命出征的学生兵。他们一个个荷枪实弹、英姿勃发,等待着总指挥蒋介石的出征令。
1706186060
1706186061
这时,陈洁如也从乡下来到了广东,儿子蒋经国正准备留学苏联,也来黄埔军校为父亲东征送行。蒋介石一一作了安慰,随即来到大操场上,发布动员令。
1706186062
1706186063
在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中,蒋介石站在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上,开始了他庄严的讲演:
1706186064
1706186065
“第一次东征,已扫除东江一带的陈逆叛军。这次东征,我们要剿陈炯明的老巢——惠州城。陈军不除,北伐无望。我们要严格军纪。第一次东征时,有严重拉夫现象,而且及于老妇少女,使其连续服役。特务长和军需士,每每短给役夫钱币,有的连长也吞役夫费用,致使役夫怨恨。有的老役有病在身,跟不上队伍,官兵竟拳足痛打,惨不忍睹。甚至在第一次东征回师淡水时,竟把五六百女役夫关起来,不准回去,而又不对其加薪和解释劝慰。在宿营地有的士兵擅入民房任意吃喝,官长也不禁止,人民不堪其扰;或擅住民家不住庙堂等公房,人民敢怒而不敢言。下级军官怠惰成性,公务委之副职,并且嫖赌成性。官长虐待士兵,视同牛马,竟将士兵打得皮开肉烂,且下情不能上达。中级以下军官袒护下属军官,上下勾结,置士兵痛苦于不顾。这次东征,我们要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不要再赌、嫖,严守军纪;不要只想升官发财,要涤荡怠惰。总之我们要形成一个铁拳,狠狠地砸向惠州陈炯明的老巢。大家有没有信心?”
1706186066
1706186067
“有——”将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1706186068
1706186069
“出发!”蒋介石下了命令。
1706186070
1706186071
惠州,素称天险之地,前临西湖,后枕东江,三面环水,易守难攻。
1706186072
1706186073
陈炯明经营惠州多年,有铁网尖钉、沙包竹棚等防御工事,大有固若金汤之势。
1706186074
1706186075
13日,大军进攻惠州,“开始与敌作战,11时各处山炮亦相继射击。至下午2时,北门城垣垛口,被击毁甚多,我第四团在炮火掩护之下,通过北门桥,并徒涉护城河,战斗激烈。4时我军所运竹梯已达城脚,第四团刘团长尧寰在桥上指挥攻城受伤,官兵死伤甚众。13日下午2时半,我第三军方面亦向城西南处攻击前进,战斗到傍晚,敌仍顽抗。10月14日我军继续攻城,蒋总指挥在飞鹅岭炮后阵地督战,何应钦纵队长亦在北门督战,并派第八团加入战斗,北门炮火亦集中该处,战斗至午后3时半,我第四团首先登城,北城之敌纷纷退走。其他各攻城部队亦相继冲入城中,何应钦率总预备队入城,杨坤如已随残部向东门逃窜,我军即行追击,并乘机占领惠阳。蒋总指挥旋亦移至惠城,策尔后之作战。”
1706186076
1706186077
惠州天险被攻破后,东征大军长驱直入,扩大战果,10月27日,在河婆地段歼灭陈炯明主力万余人,随后追击残敌至福建边境的永安,将其消灭殆尽,仅作战一个月东江完全收复。
1706186078
1706186079
11月6日,蒋介石在汕头发表了收复东江的报捷通电:
1706186080
1706186081
中正受命东征,赖将士一心,人民赞助,自上月六日出师,迄本日适为周月。经将逆军主力完全击溃,先后缴枪六千余支,大炮七门,机关枪三十余架,俘虏六千余人,东江各名城次第收复,直达潮梅,本日已行抵汕头。此次师行六百余里,四民簇拥而观,箪食壶浆以迓,至汕头登岸时,群众欢迎尤为强烈,自愧无以当此,念我伤亡将士,盖为泫然。惟幸本党党纲推行顺利,国民革命障碍渐除,尤予帝国主义以重大之打击,不敢不益自振奋,誓于最短期间,廓清窜匿边境之余孽,扫荡妨碍民治之苛政,以慰先大元帅在天之灵,亦使我东江父老永免兵革。尚冀政府暨各界同志,万众一心,共同努力于国民革命之实现。临电祷切,敬乞垂鉴。
1706186082
1706186083
在第二次东征的同时,革命军又消灭了盘踞在海南岛、雷州半岛一带达四年之久的军阀邓本殷。至此广东全境得到了统一和巩固。
1706186084
1706186085
平定刘、杨叛乱和两次东征,发挥了蒋介石的军事才能,使他成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大功臣性的风云人物。
1706186086
1706186087
1926年1月1日,军事委员会借广州各界庆祝元旦盛会举行阅兵式,朱培德任总指挥。汪精卫、鲍罗廷、蒋介石、谭延闿、李福林出席,国民党二大代表应邀前往观礼。
1706186088
1706186089
9日,黄埔军校教导团改编为教导师,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1706186090
1706186091
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议: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日,任命蒋介石为校长,汪精卫为党代表。3月1日,举行成立典礼。
1706186092
1706186093
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准蒋介石辞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职,由何应钦继任,并任程潜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
1706186094
1706186095
22日至23日,国民党召开二届一中全会。22日,会议推选汪精卫、谭延闿、谭平山、蒋介石、林伯渠、胡汉民、陈公博、甘乃光、杨匏安九人为中央常务委员。会议通过中央党部的八个部长:宣传部长汪精卫,组织部长谭平山,工人部长胡汉民,农民部长林伯渠,商业部长宋子文,青年部长甘乃光,省外部长彭泽民,妇女部长宋庆龄。23日,全会通过《政治委员会组织条例》,并推选汪精卫、谭延闿、胡汉民、蒋介石、伍朝枢、孙科、谭平山、朱培德、宋子文9人为政治委员,陈公博、甘乃光、林伯渠、邵力子4人为候补政治委员。
[
上一页 ]
[ :1.7061860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