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90160
1706190161
重庆谈判桌前,蒋介石与毛泽东的握手
1706190162
1706190163
时间到了1945年8月,这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喜庆日子。
1706190164
1706190165
遇喜又忧,日本被赶出中国国门,国共争锋已成事实摆在面前,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们普遍担忧的是,解决了外患又来了内战。此时的蒋介石称雄之心未死,但又对全面内战颇有顾忌:一是人心向背。八年抗战,苦不堪言,国人普遍期待和平,反对内乱。包括英、美、苏三国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二是蒋介石最最不放心的他的精锐军队抗战期间大都退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要迅速开赴共区前线作战还尚需一段日子……左右权衡利弊之后,计谋在心的蒋介石,一方面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一方面向共党发动了和平攻势,1945 年8月14日向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和平谈判,发出第一次电邀:
1706190166
1706190167
万急,延安
1706190168
1706190169
毛泽东先生勋鉴:
1706190170
1706190171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1706190172
1706190173
蒋中正未寒
1706190174
1706190175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1706190176
1706190177
当时,毛泽东接到这封电报时,他刚作完《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长篇报告,很累。看完电报着实让他吃一惊,蒋介石的电邀出人意料,为了摸清蒋的真实意图,毛泽东随即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情报专家李克农。李克农很快把注意力锁定在国民党军令部派驻延安的两个联络参谋周励武、罗伯伦二人身上。他判断,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定会密令周励武、罗伯伦加紧活动,收集延安方面的动向。因此李克农果断命令:严密监视周、罗二人,破译其电台的密令。
1706190178
1706190179
8月15日晚,电话铃声骤起,受李克农指挥的情报系统从重庆反侦察获悉,重庆各大报已被告知,明天一早要全文公布蒋介石致毛泽东的“寒电”。李克农立即将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高兴地说:“蒋介石观我不语,便展开和平攻势,占我上风。我起草电文回复蒋介石。”
1706190180
1706190181
接着,毛泽东针尖对麦芒,发出“铣电”:
1706190182
1706190183
重庆
1706190184
1706190185
蒋委员长勋鉴:
1706190186
1706190187
未寒电悉。朱德总司令本日午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1706190188
1706190189
毛泽东未铣
1706190190
1706190191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
1706190192
1706190193
毛泽东的电文很短,诡谲地回避了他是否要去重庆参加谈判。
1706190194
1706190195
电文发出以后,毛泽东作诸葛状,一方面在枣园接见了国民党军令部驻延安的联络参谋周励武、罗伯伦;一方面举行记者招待会,当面回答记者自己对蒋介石“寒电”的看法。告诉记者先不准备去重庆,等蒋委员长复电后再作考虑。得到这些情报后,周励武急匆匆地向重庆蒋介石汇报了自己会见毛泽东的经过,千真万确:毛泽东绝不会去重庆!
1706190196
1706190197
蒋介石得到这一确切情报后,马上复电嘉奖周励武,命令他们随时注意毛泽东的动向。同时又胸有成竹说道:“果不出吾料,毛泽东绝不敢来重庆。”
1706190198
1706190199
由此国共两党间的智囊团,围绕着毛泽东来不来重庆展开了一场斗勇斗智的较量。
1706190200
1706190201
李克农坐镇枣园社会部,调集精兵强将,指挥若定,严密监视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动向。当对方将延安所谓“情报”发给重庆,送到主子蒋介石手中时,照例也会有同样一份“情报”放在毛泽东的办公桌上。
1706190202
1706190203
8月20日,蒋介石口授“文胆”陈布雷,再次邀请毛泽东赴渝谈判。这就是著名的“哿电”:
1706190204
1706190205
延安
1706190206
1706190207
毛泽东先生勋鉴:
1706190208
1706190209
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朱总司令电称一节,似于现在受降程序未尽明了。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关对内妨碍犹小,今于盟军所已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朱总司令如为一爱国爱民之将领,只有严守纪律,恪遵军令,完成我抗战建国之使命。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
上一页 ]
[ :1.7061901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