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92414
1706192415
何应钦连向宋美龄摆手,示意他不在。宋美龄心领神会道:
1706192416
1706192417
“敬之没来,你是听谁说的?”
1706192418
1706192419
“没去那就算了。”
1706192420
1706192421
宋美龄刚放下电话,铃声又响。
1706192422
1706192423
“你是谁?”
1706192424
1706192425
“我是孙科,找总统接电话,我现在广州。”
1706192426
1706192427
“好好,正等着你的电话哩!”蒋介石也不推让走上前去,拿起了听筒。
1706192428
1706192429
“李先生下令要行政院搬回南京。”
1706192430
1706192431
“你怎么回答?”蒋介石有点迫不及待。
1706192432
1706192433
“给我拒绝了,我顶了他,看他奈我何!”
1706192434
1706192435
“顶得好,顶得好!”蒋介石连声赞叹,“你还要按照原定的计划去做。我做后台!”
1706192436
1706192437
“更可笑的,”孙科道,“他说行政院搬到广州,事先未得到他的同意,真是活见鬼!”
1706192438
1706192439
蒋介石提醒他道:“不过是不是他真的不同意你们搬家呢?”
1706192440
1706192441
孙科电话里笑出声来道:“不不,迁都是有决议案的,的的确确经过本党中常中政联合会通过的,有据可查的。”
1706192442
1706192443
“他也在场吗?”
1706192444
1706192445
“那还用说。”孙科道,“不但有人看见,而且还有人作证,他还签了名哩!”
1706192446
1706192447
于是两人皆笑。蒋介石问道:“哲生兄,立法院快开会了,地点大概决定了吧?”
1706192448
1706192449
“没有没有,”孙科道,“开会地点正是争论的焦点,大家哇啦哇啦吵个没完,很头痛。”
1706192450
1706192451
“不必头痛,”蒋介石安慰他道,“你可以先入为主,就说立法院开会决定在广州举行,每人可发车马费300港币,那些立法委员们,当然不到南京去了。”
1706192452
1706192453
孙科大喜,再三致谢,谢他出了个好主意。但第二天电话又到,说李宗仁也不含糊,言明立法院在南京开会,立法委员车马费每人金圆券40万元,问蒋介石有没有什么招数,可以把李宗仁这一招压一压。
1706192454
1706192455
蒋介石沉吟道:“你放心吧,我自有办法。现在广州的中央大员多不多啊?”
1706192456
1706192457
孙科回答道:“我是同吴铁城、钟天心、郑彦、陈剑如等几位一起来的,人数不多。于右任还在这里劝我回南京呢!”
1706192458
1706192459
“别理那个老糊涂!”蒋介石道,“他想回南京,由他去好了!你特别要注意这些人的情形,千万别让姓李的拉回南京才好。”
1706192460
1706192461
“是是是,”孙科道,“那么看一看风声再说吧。他们最终会叫饶的。”
1706192462
1706192463
但事实发展并非像孙科想象得那么顺利。李宗仁的活动能力比他强,特别是在人心思和的情形下,立法委员慢慢地倾向南京。南京反而没有先前那么紧张,人们对中共过江这件大事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全都缓和下来了。李宗仁的私人代表甘介候风尘仆仆,一忽儿与章士钊、颜惠庆、江庸、陈光甫、冷御秋等人茶叙,一忽儿又出现在黄埔系统的大员之前,诸如此类,差不多法定人数即将够数。孙科等人大急,赶紧派人到京沪一带活动;李宗仁也不含糊,忙派代表南下劝孙回去,孙科的答复天真极了,他说:“我姆妈要我到澳门去呢!你们却要我回南京。”于右任在穗本想劝孙科回去,他老先生也认为这局势如朝“备战”方向发展,国民党非完不可;李宗仁“虽非同类”,但他至少表面上在做“和”的工作,于右任于是决定劝孙顾全大局,不如归“宁”(南京简称),不料反给孙科挽留了好几天,这位老先生在广州一哭再哭,在黄花岗前黯然流泪时,却被新闻记者们发现,跟上一问,老先生立刻放声大哭,老泪如雨,记者们个个无法收场,为他干着急,生怕他年老体衰,支持不住。于是向他多方劝慰,找个地方喝茶休息。于右任叹道:“没料到我这把老骨头会碰到这种日子。前些时听说陈立夫在广州大哭,我不表同情,他哭活该!又听说谷正纲也在这里大哭,我也不能同情,他哭活该!又听说戴季陶在吞声饮泣,我也不能同情,他哭活该!可是今天我也哭了,不过我的眼泪是干净的。”说罢长叹。半晌,索纸要墨,当着记者们龙飞凤舞,写下一首诗,题目是《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台远望有感》:
[
上一页 ]
[ :1.70619241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