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93292e+09
1706193292
1706193293 1950年3月1日,这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1706193294
1706193295 春风送暖,柳絮飘飞。
1706193296
1706193297 台北蒋氏官邸,蒋介石一扫多日脸上的阴森,露出笑容,庄严宣告“总统复职”,同时“罢免”代总统李宗仁。
1706193298
1706193299 明眼人一看便知,此时蒋介石的笑,丝毫没有前两次复出的喜悦,他形影相吊,讲起大陆丢失,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1706193300
1706193301 重用陈诚与吴国桢之谜
1706193302
1706193303 1950年3月1日。
1706193304
1706193305 蒋介石搬掉绊脚石李宗仁,荣登总统宝座。
1706193306
1706193307 接着他就大喊“光复大陆,以雪血仇”,从组织入手,大开杀戒,首先要更换时任的行政院长阎锡山。
1706193308
1706193309 按理说,这个山西土皇帝也是蒋一手提升的。
1706193310
1706193311 阎锡山之前是何应钦当院长,何丢职后,由谁出面组阁当行政院长,则成了蒋和李宗仁斗争的焦点。说白了都想点自己的将。李宗仁点了居正的名,蒋介石则点了阎锡山的名。差额选举,因蒋的一票之差,居正落选阎锡山当选。因此阎锡山格外感激蒋介石,他在组阁中,多是蒋口袋里的心腹之人。这样哄得蒋介石也非常高兴。
1706193312
1706193313 那么阎锡山既然是蒋认可的一员骁将,为何一上台还要走马换将呢?据蒋氏家族人员内部传出小话说:“土皇帝竟敢在总裁头上动土,怕是活腻歪了吧!”
1706193314
1706193315 这话怎讲?原来是指阎敢于公开批评蒋的战略思想。阎在1949年秋广州一次会议上,喝了点酒,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说,国民党军队在大陆上的土崩瓦解,“则蒋介石的战略思想不能不负最大责任。”“蒋的战略决策多是守势,致使共军钻了空子。”应该说阎的这一指责不能说毫无道理,然而蒋介石岂能听进。阎当时说这话的时候,他的部下曾推推他,不让他再说下去,担心受整。果不出他的部下所料,蒋复出后,第一个撤换之人便是阎锡山。1950年3月6日,国民党中常委临时会议通过了阎的辞呈,同时也通过了蒋介石提名陈诚出任阁揆的决定;3月8日,国民党“立法院”投票同意陈诚为行政院长。
1706193316
1706193317 朝里无人难做官。要说蒋起用陈诚,这里有一段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秘密。大家知道,蒋介石提拔人时有三条不成文的规定。哪三条?其一是重用黄埔系。靠黄埔系起家的蒋介石对黄埔系出身的军人总有点特殊的感情。其二是重用同乡。这一点表现出蒋介石的地方草根意识。其三是用“忠诚”二字衡量人。且说在大陆时,那些飞黄腾达的国民党人,不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就是他的同乡知己,至少是对蒋个人效忠的人,不然休想进入决策圈。再说陈诚深得蒋介石信任,不仅是他属黄埔系的门生,而且又还是他的同乡,对蒋又绝对忠诚。三个条件他全占了,所以行政院长非他莫属。
1706193318
1706193319 陈诚给蒋介石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时陈诚20壮岁,血气方刚,是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中尉官佐。蒋先生一次访友归来,夜已至深,但见营房还有光亮,遂上前查看,结果是年轻的军官陈诚,正在挑灯夜读国父的《三民主义》,蒋看看表,天已拂晓,令他格外感动。后在北伐诸役中,陈作战多谋骁勇,屡建战功,1928年被蒋一手提拔为中将警卫司令。抗战胜利后,又被提升为一级上将,在黄埔系中地位仅次于蒋介石。与别人相比,陈诚还有一过人之优,他能代蒋受过,凡是蒋搞坏了的事情,陈总是揽到自己身上。这事只有蒋个人心里知道。蒋为了表示对陈诚的信任,曾对人称:“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1947年,蒋派陈诚担任东北行营长官,企图夺取整个东北。但时局变化多端,陈诚在东北打了败仗,当时许多国民党将领谏言“杀陈诚以谢天下”。又是蒋介石保陈过关,并委任他为台湾省主席兼东南军政长官。
1706193320
1706193321 蒋介石选中陈诚还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陈诚在台主政以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按照蒋的指示,实施币制改革,实行三七五减租,破获中共地下组织,限制出入境等。蒋对陈诚主台一年的工作评价颇高,他在提名陈诚继任“行政院长”送“立法院”的咨文中称:
1706193322
1706193323 “陈诚去岁受任东南军政长官兼台湾省政府主席,对于整军御敌、政治经济诸项措施,尤多建树,深为台湾人民所爱戴。现值巩固台湾、策划反攻大陆之际,陈君扬历中外,文武兼资,对于剿匪戡乱,深具坚定信心,出任行政院长,必能胜任愉快。”
1706193324
1706193325 再一点也是不为人知,陈诚个人与蒋夫人宋美龄关系较为密切,甚至于超过同蒋的关系。据说在上一届行政院长提名时,宋美龄就点了陈诚的大名,只是李宗仁格外反对,没有入围候选人的圈子,以至于蒋夫人对李耿耿于怀。且说宋美龄为何对陈诚格外青睐?这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706193326
1706193327 原来是她曾热心出面,将她的干女儿谭祥(谭延闿的三女儿)介绍给年轻的陈诚。陈、谭结合,使陈、蒋之间不仅有同乡、黄埔关系,还多了一层翁婿关系。据说,陈诚和谭祥到了蒋家,皆以“阿妈”称呼宋美龄,宋美龄皆以笑言相答。
1706193328
1706193329 于是陈诚在蒋氏夫妇的青睐下,一跃披上了行政院长的外衣,坐上了行政院长的交椅,乐得陈诚心里喊爹妈。
1706193330
1706193331 再说1950年3月,陈诚走马上任,虚位台湾省主席一职。
1706193332
1706193333 宋美龄早是心里有数,老蒋心里更是有数。他是想把此位留给自己的宝贝公子蒋经国。在老蒋的眼里,行政院长一职经国略显嫩一点,台湾省主席位置正好。而蒋夫人并没有考虑到蒋经国(或许说是因为母子关系不和),而是一个令她最欣赏的人,此人正是吴国桢。
1706193334
1706193335 吴国桢湖北人,生于1903年,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清华毕业负笈北美求学。北美五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哲学博士。归国后投身政治,加入国民党。曾任蒋介石侍从室秘书,后任汉口市市长。抗战爆发时,任陪都重庆市长。光复后接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上海市市长,是蒋家王朝中红得发紫的人物。后来(1953年)吴国桢和一手提拔他的蒋介石也割袍断义,离台赴美,在北美痛揭蒋氏父子的党国体制,但他一直认为大陆时期没有比蒋先生待他更好的人了。
1706193336
1706193337 宋美龄之所以器重吴国桢,因为包括宋美龄在内,都有西学的经历,与美国政坛有着密切的关系,再者吴先生风度翩翩,一表人才,又同她的哥哥宋子文关系较好,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自然就亲了几分。同时,他又不结党营私,非常崇尚资产阶级作风,办事讲求效率,令行禁止。由于他强调法治,在上海市长任内就有“民主先生”之称。再一层秘密关系是,吴的夫人据说也是宋美龄月老牵线的一桩美满姻缘。
1706193338
1706193339 同样,蒋介石也十分欣赏吴国桢,最重要一点他是亲美派,手中握有外交资源,对蒋又绝对忠诚。所以宋美龄一说出吴国桢名字时,蒋也不得不承认吴是最佳人选。
1706193340
1706193341 宋美龄趁机向蒋敲定说:“如果你也没有意见的话,就让国桢任省主席吧?”
[ 上一页 ]  [ :1.7061932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