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98167e+09
1706198167 次日,孙中山又电告伍廷芳,将三、四、五条并为一条:“各国承认中华民国之后,临时总统即行辞职,请参议院公举袁为大总统。”
1706198168
1706198169 同日,孙中山又对北京方面清室优待条件提出修改:“‘相传不废’当改为‘终生不废’。至交海牙存案,民国内阁反对者多,其理由:一、国内之事件,交列国国际公会,大伤国体;二、不信国民,存案于外,即为丧失国人信用,牵涉于国际;三、唯有用正式公文,通告各国政府,即可为将来之保证。”
1706198170
1706198171 19日,清隆裕太后见电,又召集御前会议于养心殿。此时隆裕有意退位。会议开始后,隆裕太后原文宣读南京关于优待皇室条件和优待满、蒙、回、藏人条件的电文,结结巴巴念完电文后,便问:“你们都听了,看是君主好?还是共和好?”闷了好长一段时间,溥伟等对曰:“臣等皆力主君主,无主张共和之理,求太后圣断坚持,勿为所惑。”
1706198172
1706198173 太后尖声笑道:“我何尝要共和?都是奕勖和袁世凯说的,革命党人太厉害,我们没有枪炮,没有军饷,万不能打仗。……”
1706198174
1706198175 接着她拂了拂袖子,又说:“现在内帑已竭……胜了固然好;要是败了呢,连优待条件都没有,岂不是要亡国吗?”
1706198176
1706198177 溥伟仍坚持不退位的好。
1706198178
1706198179 太后龙颜不悦:“就是打仗,也只冯国璋一人,焉能有功?”
1706198180
1706198181 溥伟道:“为了大清,我愿意自己率兵出战!”
1706198182
1706198183 最后太后问他:“他们主和了,你还出什么战?”
1706198184
1706198185 溥伟仍坚持:“请太后仍是主持前次谕旨,着他们要国会解决。若设临时政府,或迁就革命党,断不可行,如彼等有意外要求,请太后断不可行。”
1706198186
1706198187 隆裕则答道:“我知道了。”
1706198188
1706198189 会议不欢而散。
1706198190
1706198191 恰在这时,清廷驻俄国公使陆徵祥,致电请外务部,再次促请清室退位。清驻意大利公使吴宗濂、驻日公使汪大燮等亦随后电请内阁,呼吁清廷退位。
1706198192
1706198193 20日,孙中山再电伍廷芳,重申五条件:
1706198194
1706198195 一、清帝退位,系帝制消灭,非只虚名。
1706198196
1706198197 二、袁须受民国推举,不得由清授权。
1706198198
1706198199 三、袁可对中外发表政见,服从共和,方为被举之地。
1706198200
1706198201 四、临时政府不容有二,以避竞争,今清帝退位后,民国政府当然统一。
1706198202
1706198203 五、袁可被选为实任大总统,不必用临时字样。如此,始得民国巩固,南北一致。并要求袁世凯来南京会谈。
1706198204
1706198205 袁世凯接电后,再次拖延,致使战火再起,革命阵营内也意见不一。一些原来不赞成议和的同志,也对孙中山不满起来:“议和,议和,这不,又打了起来吗?”一些主张议和的同志也针锋相对:“不能无谓地流血!先生你怎么又改变了初衷?”
1706198206
1706198207 袁世凯暗中促进清帝退位的实现,使驻外公使和段祺瑞等军人要求共和制,但表面上,有时又表现出左右为难的姿态,一会儿跪请清廷退位,一会儿又致电伍廷芳,仍要求召开国会公决国体,甚至还佯作备战,其中心目的,是以舆论为工具,窃夺总统大权,又因唯恐失去总统职位,不愿承认南京政府,故有意阻碍和平解决清帝退位的进程,与南京政府讨价还价,完全为个人一己之私而玩弄权术。
1706198208
1706198209 南京。陆军部的参谋部作战室。
1706198210
1706198211 会议桌边,围坐着陆军总长黄兴、秘书长胡汉民、陆军部次长蒋作宾、海军部次长汤芗铭、实业部次长马君武、交通部次长于右任及宋教仁、汪精卫等。
1706198212
1706198213 孙中山坐在绘有六路北伐进军的挂图前,环视与会者:“关于战局,务请各抒己见。”
1706198214
1706198215 黄兴首先发言:“战局令人忧虑,军费支出庞大,国库空虚。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甚至连预算都无从算起……”
1706198216
[ 上一页 ]  [ :1.70619816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