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00592
1706200593
陈果夫看了这封信笑了。他心想,岳父大人第一封来信是去年初,说工作已找好,催他快去。事隔半年,又来了一信,说考虑不好不要去。又过了半年,正是手中这封信,必须是三天内报到,不然他就不认这个女婿。这次陈果夫不敢怠慢,他知道岳父已经动怒了。他与爱妻草草收拾一下就上船了。
1706200594
1706200595
上船那天,天空飘着小雨点,打在脸上,湿润润的。小雨下了两天,他们到了上海时,小雨还是在不停地下。心急如火的岳父大人迎接了他们。
1706200596
1706200597
岳父问陈果夫,你是喜欢在上面工作还是在下面?陈果夫没有及时回答。岳父又道:在上面银行门面大,待遇高,锻炼也大,名利双收。要在下面钱庄,薪水低不说,工作也辛苦。好吧,话我都说到家了,你自己做主吧。然而陈果夫却不是这样看的,他认为上面银行的制度和运作方式,“自己可以看书研究”,而自己缺少的是实践。他明确表示要到下面钱庄工作。他把学问放在第一,赚钱放在其次。朱五楼一听就惊呆了,当然他读不懂陈果夫的心,但说了让女婿自己选,也就不好再添其他口舌。
1706200598
1706200599
就这样陈果夫便进入下面的晋安钱庄任助理信房。所谓助理信房,主要是帮助信房处理各种与钱庄有业务关系的信件。陈果夫做事不声张,天生就有一股勤奋钻研的恒心,再加上他能揣摩上级的心思,很受上级推崇,上级也爱用心教他。凭着这种精神,他很快掌握了本职业务,而且还干得得心应手。三个月后,信房先生生病死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暂让陈果夫代理。干了一阵,经理们见他完全胜任,便打消了另聘高人的念头。原来的信房先生,是经理同乡,月薪32元。陈果夫半路出家,月薪只有8元。现在他一身兼两职,薪水却分文未加。后来,做得实在吃不消了,请求增加人手,经理表面答应,拖着不办,累得陈果夫病倒了。朱五楼看不过去,出面找经理说话,总算加了4元薪水。
1706200600
1706200601
钱庄里的人员比不上银行,大多是学徒出身,文化水平不高,沾染的恶习不少,吃喝嫖赌样样在行。陈果夫严于律己,不管同事们如何引诱,他一概不予答应。但他也不愿得罪这些小人,只得经常接受他们的差遣,干些分外之事。好在他有学习的渴望,趁此机会多了解钱庄内部的运作方式,再看一些有关银行或经济学方面的书籍,眼界也宽了。一天,他突然发现一条挣钱的路。他异常激动,连夜找到蒋三叔(蒋介石):“三叔,我发现一条投机挣大钱的路。”
1706200602
1706200603
蒋介石问:“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
1706200604
1706200605
“做洋钿生意可赚钱。”
1706200606
1706200607
“你是听说的还是……”
1706200608
1706200609
陈果夫回答:“我是潜心研究的,同时又有人有了可靠的实践。我们要做,是第二个实践者。”
1706200610
1706200611
“你说吧,你找我是什么意思?”
1706200612
1706200613
陈果夫道:“我想找三叔借钱。”
1706200614
1706200615
蒋介石说:“你只知道挣钱,那赔了钱呢?”
1706200616
1706200617
“借钱还钱,赔钱也要还钱。这是天经地义。”
1706200618
1706200619
“那你借多少?”
1706200620
1706200621
陈果夫把巴掌翻了一翻,说:“三叔,就借1000吧。”
1706200622
1706200623
“好,1000就1000。”
1706200624
1706200625
且说陈果夫拿到款子,连同自己已有的积蓄,看准了全部投了进去,不出一天,洋钿直线上涨,到了第三周,陈果夫见势已到,果断出手,钱来了,除还去蒋三叔等人本钱后,他还多挣了600多两银子。
1706200626
1706200627
这对于靠薪水生存的陈果夫来说,真可谓一夜暴富。有了钱,就等于成了富人。陈果夫也当了一次富人。他体会更多的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当然,陈果夫也救济了不少朋友和穷人。九牛拔一毛,他仍然是富人。
1706200628
1706200630
证券交易初试身手
1706200631
1706200632
一天清晨,陈果夫正在信房里写信,蒋介石走了过来,陈果夫停下笔来:三叔找我有事?蒋介石回答,你说对了,找你是有事。请你跟我出去一趟,我们单独谈。陈果夫问,什么事这么神秘?蒋介石说,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1706200633
1706200634
他们找到了一家僻静的茶馆坐下来,首先蒋介石向陈果夫通报了孙中山的“革命党人要经商”的最新指示。原来,孙中山分析了革命屡战屡败的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为此,作为革命领袖的孙中山奔波于国内外,其主要精力是筹备资金。历次起义的教训告诉他,革命精神与金钱比较,他更是缺少金钱。时值上海刚刚兴起交易所行当,孙中山认为交易所买空卖空,本钱不大,获利多多,今后革命经费应由华侨们捐款转移到自己兴办实体企业,比如像交易所等行当。在孙中山的指示下,江浙大财阀虞洽卿已经示范创办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戴季陶、张静江,包括蒋介石也都入了股。虞洽卿为董事长,常务理事6人,理事17人,监察人为周骏,此人是蒋介石的老师。
1706200635
1706200636
陈果夫听后笑了,道:“什么孙总理的指示啊,蒋阿叔,看来你是奔我的钱袋来了。”
1706200637
1706200638
蒋介石也笑了:“你说对了,你袋里没钱我还不来哩!”
1706200639
1706200640
陈果夫想了想,说:“我只问一句话,三叔,这生意你做不做?”他知道三叔的精明,更相信三叔的判断能力。他相信三叔更胜于相信自己。
1706200641
[
上一页 ]
[ :1.7062005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