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206845e+09
1706206845
1706206846 他告诉过天津的记者:
1706206847
1706206848 政界人物除素旧交外,概不接见。至教育界、实业界新旧人物,俱所乐与交游;而此两界之后进,更愿竭力提携。
1706206849
1706206850 天津南开学校举行开学典礼那天,赞助人之一的黎元洪亲临学校祝贺,并欣然与学子们合影留念。他最喜欢的女儿黎绍芬也在那群学子中间。与女儿同班的一位叫周恩来的英俊少年当然不会引起他的注意,但周却对黎说过的话耿耿于心——1949年11月某日,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中南海怀仁堂里宴请一些实业家们时,得知邻座的中兴轮船公司老板黎绍基即黎元洪的长子后,主动提及与其姐黎绍芬是南开第一批男女同班同学的往事,而且还风趣地回忆起黎元洪当年说过的“有饭大家吃”的名言。不知周恩来先生是否知道,就在他在广东成了国、共两党都十分倚重的一代俊杰之时,开明的黎元洪曾下令敞开黎公馆大门,让躲避兵燹的南开女生及部分教员家属入住家中。
1706206851
1706206852
1706206853
1706206854
1706206855 黎元洪从政坛退隐后转而从商,大获成功。图为黎元洪在天津寓所门口骑马照片。
1706206856
1706206857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3日晚,黎元洪在英租界寓所里因脑溢血猝逝,享年六十五岁。
1706206858
1706206859 那一刻,正是末任北洋政府的元首“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张作霖离开北京的时候。次日晨,张作霖毙命于日本人预埋的炸弹。
1706206860
1706206861 两位北洋时代的元首,竟死于差不多同一时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之死被普遍视为整个北洋时代的实际终结,而天津英租界里的前总统的噩耗就成了无关政局发展的局外事。
1706206862
1706206863 在一阵紧似一阵的北伐军的枪炮声中,黎元洪的遗体被安放在漆着黑漆的楠木棺材里,他的寿衣既不是传统的长袍马褂,更不是一身北洋将军的戎装,而是那身大总统礼服,胸前还缀着大总统的金质徽章——他自认是无愧于这一职务的。
1706206864
1706206865 他的死,何尝不也是北洋时代寿终正寝的象征?
1706206866
1706206867 他死后的第五天,国民革命军进入北京;第十天,国民政府通知中国驻外使馆改挂青天白日的新国旗;第十七天,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北京市因失了京城地位而改叫北平。尽管奉军还在张作霖之子张学良的统辖下,但是,北洋时代真的结束了。
1706206868
1706206869 推翻了“反动军阀政府”的国民党政权,对担任过这个政府首脑的黎元洪表示出了不小的敬意。因为,他们于这位下台元首之死有难逃之责——北伐军打到鲁南时,先要没收黎元洪的中兴煤矿(今枣庄煤矿),后又向该矿摊派军饷一百万元并限期缴清。在北伐的大本营广州当国民党中宣部代部长的毛泽东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对黎氏等中国大资产阶级来说,革命就是绑票。遭绑的黎元洪受此重创,心绪大坏,在马场看赛马时忽然昏迷,几天后便溘然辞世。
1706206870
1706206871 6月8日,战火尚未熄灭之时,国民政府就颁布了优恤令:
1706206872
1706206873 前大总统黎元洪,辛亥之役,武昌起义,翊赞共和,功在民国。及袁氏僭号,利诱威胁,义不为屈,凛然大节,薄海同钦。兹闻遘疾弥留,犹廑(勤)国计,追怀遗烈,怆悼尤深。
1706206874
1706206875 所有丧葬典礼,着内政部详加拟议,务示优隆,以彰崇报元勋之典。
1706206876
1706206877 此令。
1706206878
1706206879 他的那位国士朋友章太炎则以一副挽联说尽故人一生:
1706206880
1706206881 继大明太祖而兴,玉步未更,佞寇岂能干正统;
1706206882
1706206883 与五色国旗俱尽,鼎湖一去,谯周从此是元勋。
1706206884
1706206885 “佞寇”不言而喻,“谯周”则是三国蜀汉的一位大学问家,写《三国志》的陈寿即其弟子,但其力劝后主降魏的行为一直被后世史家诟病。章夫子此处用谯周的典故,意在暗讽那些在北洋及国民党时期都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的所谓“政坛大佬”。
1706206886
1706206887 令人意外的是,同在天津洋人租界里当寓公的段祺瑞也赶来吊唁。两位北洋老人,互不原谅久矣,虽说同居一地,老死不相往来。但闻黎元洪过世,刚强的老段却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他面对长眠了的政敌,不禁老泪纵横!
1706206888
1706206889 用国民政府提供的万元丧葬费,家人们把这位喜欢西方文明的前总统安葬在了他在德租界特别一区中街的“黎氏容安别墅”院里,墓为西洋式的。
1706206890
1706206891 大殓之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及第二、三、四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共同在北平发起公祭仪式。北海公园成了吊唁场所,新扎的素彩牌坊上缀满白花。牌坊上的横批没什么新意,就是这种场合常见的“名垂千古”四个大字,倒是两边的挽联言简意赅,分别是“首义”和“护国”,只四个大字就把他毕生的功劳都浓缩在里面了。蒋总司令用一场过于庄重的祭奠来弥补自己对共和元勋的亏欠。
1706206892
1706206893 五年之后,黎元洪与正妻吴氏的灵柩迁往武昌暂厝,两年后的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以国葬的最高礼遇安葬了这位前政府的元首。是日,全国下半旗,停止娱乐活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了“民国元勋”匾,国民党中央、军方、各省市代表、外国人士,以及多达五万多名武昌民众参加了这一迟到的葬礼。
1706206894
[ 上一页 ]  [ :1.7062068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