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07458
1706207459
许多人都想,像段祺瑞这样个性刚烈的人,哪能忍气吞声地当什么寓公?他领军与为政时间均长,旧属、学生甚多,哪能闲得下来?来客频繁问计,一旦时机成熟,只消他一挥手,说声:“走!”一行人就为重新出山的段大帅忙碌起来。待那两扇厚重的大红门开启后,几辆小轿车便鸣着笛一溜烟消失在拐角处——对了,车两侧的踏板上,一定站着几个威风凛凛的佩短枪的卫士,那可是北洋时代大军阀出门时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于是,乱纷纷闹哄哄的北京政坛因这个人的复出而暂时清净了一会儿,不过,未久,便更加混乱起来——事实一再证明,老段出山总不逢时,总也赶不上命运的步点儿。
1706207460
1706207461
2000年6月7日一大早,我和朋友在北京站买了最近一班经天津的特快车票,赶往津门。
1706207462
1706207463
此次访津,一举两得——白天寻访民国时代的名人故居,晚上观赏齐秦专场演唱会。我把一件陈得发霉的事与一件新得耀眼的事搅在了一天。
1706207464
1706207465
我在拥挤杂乱的天津卫只认识几个人,但他们对我的要求却一个比一个热心。先是这一年春天在欧洲结识的年轻朋友徐夔,后是《今晚报》的杜仲华和谭诚东,他们接力一般把我们从一辆车子安排到另一辆车子上,让我颇为顺利地找到若干处民国豪宅。
1706207466
1706207467
我刚才已经说了,每次找段祺瑞遗址时,老天爷总是设法给我阴下脸来。真是奇了,这次小谭驾着他的“切诺基”吉普刚一上路,车窗上就密密地浮起了一层水点儿。他用略带天津味儿的普通话告诉我们:“今年的天儿热得早多了,昨天还三十四五摄氏度呢!今天你来了,好嘛,带来雨了,天儿凉快多了!”
1706207468
1706207469
我们的车从堵得七扭八歪的南京路上拐了过来,一入鞍山道,即可见两边的各式的已经狼狈不堪的旧朝洋房。
1706207470
1706207471
我已经从《天津文史资料选辑》上淘出了要找的地址——日租界宫岛街38号。
1706207472
1706207473
民国时代的宫岛街,就是现在的鞍山道。
1706207474
1706207475
车经过一处紧闭着的大红门时,我忽然有预感:这可能就是我要看的地方!忙喊停车,稍倒,再看门侧标志牌,果然是38号!
1706207476
1706207477
凹进去的墙上挂着一条“天津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长牌。噢,当年的“段公府”,如今是让小学老师们当学生的地方了!
1706207478
1706207479
老段在天津住过多年,最后的和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眼前这座建于1920年的洋楼。
1706207480
1706207481
木制大红门森然壁立,使人只能看到里面建筑的顶部。大门旁,仅开一道小门容人出入。
1706207482
1706207483
我们走了进去。
1706207484
1706207485
那一天下午,我和同伴们还在雨中转过徐世昌、孙传芳、孙殿英、小德张等几位的旧宅,但都不似看望老段家这般顺利。
1706207486
1706207487
院内,该校总务科的一位杨先生面对我们这群冒雨而来的不速之客并未怫然作色,反而当起了向导。毕竟学府,斯文在此也。
1706207488
1706207489
相对于其他沦落为民居的名人旧宅,“段公府”保存完好。老段最后一次下野后,寓居此宅六年多。但其故宅保存完好却不是缘于这位晚年自号“正道居士”的老人修得了正道,而是因为一直在文化人手中。
1706207490
1706207491
赫然在目的一幢很气派的米色欧式建筑,在近百年前的天津卫,应算是一座很雄伟的大楼,在整个日租界里,也算是不可小觑的一座豪宅。楼正门朝东,多级石阶上矗着高大的罗马列柱,其后是高大的雕花木门;二层是圆柱与矮栏构成的廊房,廊外沿的浮雕图案完整如初;三层为阁楼。古典的西方建筑风格使人记起曾在德国学习军事的主人的履历。
1706207492
1706207493
进入楼内大厅。当年的护墙板、天花板等竟一样未毁,只是两壁多了张衡、黄道婆、蔡伦和牛顿、居里夫人的五幅画像,厅内多了一张乒乓球桌。正面楼梯口处,一方紫绒标志牌上有“敬业求索,谨严奉献”八个金字,梯口另一面转角上,则是一方“保持安静,讲究卫生”的木牌。一楼确也安静,一边是会议室,一边是接待室,加一间厕所,均空空荡荡。
1706207494
1706207495
1706207496
1706207497
1706207498
天津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当年的“段公府”,如今是让小学老师们当学生的地方了。摄于2000年6月。
1706207499
1706207500
当年肯定不是这样安谧,早已冷透了的壁炉可以作证,依然生动着的雕花四壁可以作证,下野的段祺瑞使这座洋房一下子热闹起来,高朋满座,盛景空前。有亲历者回忆过:当时南来北往的各色人士,仍不断出入其门,讨计问策;段也常派代表外出,联络各方势力。政客、棋客、食客,每每人满为患,为的都是让老段再度出山,重新掌权,在帮助主人完成统一中国的宏愿之余,来客们也捎带着完成自己的各种私愿。
1706207501
1706207502
扶梯登高,我等一行人咚咚的足音很有一些历史感,让人恍若回到从前。
1706207503
1706207504
二楼,原先是主人的起居室,现在自然被充分利用了——右侧两个门分别是“校长办公室”和“党总支”,闻屋内有人语,我们未便打扰;左侧是两间大教室,空无一人。正面是临街的房间,门口嵌着“演播室”标志牌,无疑是为电气化教学所新建的大课堂。
1706207505
1706207506
今天无人上课。即使有,还要学模仿苏联人口气所写的中国近现代史吗?
1706207507
[
上一页 ]
[ :1.7062074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