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207845e+09
1706207845
1706207846 从速将安福党人拘捕,并监视段氏,以便依法控其卖国诸罪。
1706207847
1706207848 是年,老段已六十又一,在当时的中国人中,已是高龄;四面楚歌,独困垓下,经年操劳,心力交瘁,他自知其政治生命到了完结的时候,只好于4月20日通电全国:
1706207849
1706207850 祺瑞忝居执政,一载有余,时局愈纷,心力交瘁。自经本月九日之变(指鹿钟麟逮捕他的兵变),内疚尤深。兹决定引退,已于本日下令将政权交付内阁暂维现状。……
1706207851
1706207852 这一天下午一点半,他携眷属偕十几位内阁成员乘专车离京赴津。走之前,他发布了从政史上的最后一道政令:批准贾德耀辞呈,特任胡惟德署国务总理——“署”乃清代沿习下来的官制,即“代理”。
1706207853
1706207854 在一片骂声中,段祺瑞时代结束了。
1706207855
1706207856 看完大影壁,我再回过头来,盯着对面的那座金瓦灿烂的清代衙门看上一眼。
1706207857
1706207858 最早知道这座建筑是当年的铁狮子胡同里的中华民国执政府,还是在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去北京的那一年,当时乘13路公交车经过此站。但一直到1999年腊月某天,我才第一次走进这座华丽而又破落了的大门里。
1706207859
1706207860 与那些典型的明清建筑不同的是,中国式的木结构的阔门后面,竟是一座完全西洋化的灰砖建筑!正中是三层的塔楼,最高处嵌着圆钟,两翼是联栱柱廊,房间都缩在廊后,正门雨搭上方有一矩形大红牌,写着“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硕大的新潮装饰把原先的历史意蕴糟践得不伦不类。
1706207861
1706207862 尽管目光避不开这道遮了不少风光的大牌子,但我和同事刘延军还是能从整座大楼上观赏到壮丽的砖雕艺术!从楼门,到翼楼;从天花板,到门窗。
1706207863
1706207864 高大的门厅直贯三层,有点像进了教堂里的感觉。磨花水泥地的中央,已经被时代蹭得有些凹陷了。从中央的楼梯拾级而上,宽大的走廊里寂静无人。
1706207865
1706207866 整座主楼真也到了年久失修的模样了,外廊似乎很久没人走过了。细看看,木梯皆朽,廊栏也腐,廊角的蜘蛛网上也挂满风尘。但整个大楼的砖结构一如既往地坚实似铁、瑰丽似锦。
1706207867
1706207868 这座大楼与东边的那幢小一点儿的砖楼,都是晚清时兴建的海军部。最早这儿是雍正时代的和亲王府,和亲王弘昼是雍正皇帝的第五个儿子。几经变迁,到了晚清,这儿成了皇家的贵胄学堂。等列强纷至沓来的时候,清廷赶紧破旧立新,用办海军的部分经费建造了这个庞大的西式建筑群。众所周知,当年兴办海军的款子主要挪给了整修颐和园用,那是为慈禧老太太祝寿的献礼工程,余下的才专款专用,包括这座办公楼。
1706207869
1706207870 到了中华民国,这儿成了最早的总统府和国务院驻地,袁世凯当选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时,就在此院上班,陆军总长段祺瑞当然也天天来此登楼办公。后来,袁大总统去了中南海,此地唯余国务院。段祺瑞最后一次复出时,重回此楼,让总统府与国务院合为一体了。北洋时代结束后,驻军北平的最高军政长官宋哲元把他的二十九军军部和冀察政务委员会搬进这里;日占时期,这里成了日酋冈村宁次大将的华北日军总司令部,另有“兴亚院”也挤在院里;抗战胜利后,国军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率他的众多部属成为这里的新主人。直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春,这个庞大的西式建筑群才结束了显赫数朝的历史,成了新中国的学者扎堆儿的研究机构——正楼归人民大学,东楼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十几所研究所。
1706207871
1706207872
1706207873
1706207874
1706207875 历尽沧桑的北洋时期执政府主楼。摄于2011年8月。
1706207876
1706207877 铁打的灰墙流水的朝代,如此底蕴丰富的一座名宅,哪是段祺瑞一人所独享?所以,只说它是“段祺瑞执政府旧址”不够准确。或许,在此辟一座“北洋政府博物馆”更为合适。
1706207878
1706207879 北洋时代的那些让日本人欺凌的历史,其实也不是老段一个人能负责的。关于这一点,我不合潮流地想了数年,即作为一个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执政者来说,他的过,人们已经谈得很足了,可他为什么要穷兵黩武?他真的曾亲日卖国?史学家们没把我说得心悦诚服。
1706207880
1706207881 基于对中国人本性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历代统治者的认识,我不认为老段生来就愿意卖国。从军后一直亲历日本人压迫的中国军人,不会发自内心地要迎合“日中亲善”的阴谋。他一定有他的原因和想法。
1706207882
1706207883 果然,我从一本《北洋人士话沧桑》的小书中觅到了依据,只是,当得知这位国家领导人“亲日”的真实动机后,我惊得半晌无语!原来,他用的是罕见的“赖账法”!
1706207884
1706207885 有文字为凭(注释与分段为笔者所为):
1706207886
1706207887 一天,细雨初晴。冯国璋(时任代总统)打电话到国务院,约段祺瑞(总理)到公府去,有事面谈。恽宝惠(曾任冯的公府秘书长,时任段内阁的秘书长)告诉段时,段说:“好,咱们去,开开柜子,带着点钱,大概是冯老四又想赢我几个。”他认为是冯约他打牌。(瞧,那会儿政府当家人多么有趣儿!)
1706207888
1706207889 当恽陪着段到了公府见到冯后,才知不是那么回事!段刚一坐下,冯就说:“现在外面都说你竟向日本借债,打内战搞武力统一,你要慎重啊。”(冯国璋真够实在的,哥们儿之间,不讲任何客套,也可见其性情之直率。)
1706207890
1706207891 段问:“谁说的?是谁在发这种不利于国家的谬论?”(老段性急,一听就火,而且上纲上线,不会好好说话的毛病又犯了。)
1706207892
1706207893 冯说:“你别管是什么人说的啦,事情不是明摆着吗?”
1706207894
[ 上一页 ]  [ :1.7062078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