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08286
数年后,两位强人再度见面,段已经贵为“袁宫保”嫡系部队——陆军第三镇的统制官(师长),而吴只是一个从山东芝罘岛的日本军事情报小组回归原单位——北洋督练公所参谋处的尉官而已。一年后,老段签署命令提拔了一批中级军官,吴氏也晋升为直接带兵的管带(营长),但两人中间还隔着一堆协统(旅长)和标统(团长),吴营长够不上段师长。
1706208287
1706208288
至民国元年(1912年),段祺瑞已是全国头号军人——排名第一的上将军、国务院陆军部总长,而吴佩孚则刚刚被陆军第三师师长曹锟提拔为炮兵团团长,仍距老段很远。
1706208289
1706208290
让吴氏在老段耳中乃至全国军界声誉鹊起的,是他在讨伐张勋复辟的战争中的锐不可当。民国六年(1917年)7月,“辫帅”张勋在京拥兵复辟,段祺瑞在天津奋起组织“讨逆军”并自任总司令,驻军保定的曹锟通电响应,被段总司令委为西路讨逆军司令。曹师长命新晋旅长吴佩孚担当西路先锋。吴氏遂精心谋划,大胆部署,一马当先,从丰台一气杀进天坛,痛痛快快击溃了“辫子军”三千余人,而张勋带到北京来的“辫子军”总共才五千来人。此役,吴佩孚为曹师长、段总理乃至中华民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1706208291
1706208292
一战成名的吴佩孚继续为老段建功立业。段总理迭令:袁氏已死,以反对帝制为名义的西南各省独立务须取消。但中央政府的号召却遭到西南割据政权的反对。为政令统一,曹锟奉命挥师南下,其急前锋,又是吴佩孚!那会儿的吴氏是何等的威风!其部出直隶而河南而湖北而湖南,势如破竹,一气逼近广东。谁都明白,只要这位常胜将军一声令下,他的军纪严明、军威凛然的大军即可底定三湘并进而荡平粤、桂两省,而北京政府“武力统一”的梦想则指日可待!
1706208293
1706208294
然而,就在捷报频传之际,吴佩孚却突然按兵不动了,他开始匪夷所思地与占领区的军政首领和士绅终日饮酒赋诗,不再言战!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老段能奈何?吴的那首不同凡响的《满江红》就是在那段日子里写的:
1706208295
1706208296
北望满洲,
1706208297
1706208298
渤海中,
1706208299
1706208300
风浪大作。
1706208301
1706208302
想当年,
1706208303
1706208304
吉江辽沈,
1706208305
1706208306
人民安乐。
1706208307
1706208308
长白山前设藩篱,
1706208309
1706208310
黑龙江畔列城郭,
1706208311
1706208312
到而今倭寇任纵横,
1706208313
1706208314
风云恶!
1706208315
1706208316
甲午役,
1706208317
1706208318
土地削;
1706208319
1706208320
甲辰役,
1706208321
1706208322
主权弱。
1706208323
1706208324
叹江山如故,
1706208325
1706208326
夷族错落。
1706208327
1706208328
何日奉命提锐旅,
1706208329
1706208330
一战恢复旧山河,
1706208331
1706208332
却归来永作蓬山游,
1706208333
1706208334
念弥陀。
1706208335
[
上一页 ]
[ :1.7062082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