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09166
1706209167
1706209168
1706209169
三洞桥 上方为日军控制的南满铁路,下方为中国控制的京奉铁路,待张作霖的座车从下方通过,日军即引爆上方桥梁上预设的炸药。(此系列照片均为当时日军所摄)
1706209170
1706209171
1706209172
1706209173
1706209174
爆炸发生时的三洞桥 此时张作霖座车正从桥下通过。
1706209175
1706209176
1706209177
1706209178
1706209179
十号车厢 张作霖六姨太岳氏的座车,仅被波及。
1706209180
1706209181
1706209182
1706209183
1706209184
八号车厢 张作霖座车,车厢侧板及车顶都荡然无存。
1706209185
1706209186
1706209187
1706209188
1706209189
爆炸后的三洞桥 当时奉军正封锁现场,进行勘察。
1706209190
1706209191
1706209192
1706209193
1706209194
2001年10月,我第三次来看三洞桥。铁轨旁的小水泥牌“张作霖被炸处”不见了,新的标志牌很高大也很炫目。时京沈特快列车正从桥下隆隆通过……
1706209195
1706209196
从一个修理自行车的老人身后绕过,登上斜斜的路基,却只见一方新砌的卧式黑色大理石碑取代了原先的标志牌。
1706209197
1706209198
新碑正面是一行深镌着的大号魏碑金字:
1706209199
1706209200
皇姑屯事件发生地
1706209201
1706209202
哦,奉天遗民们对前朝的本土首领有了起码的敬意。
1706209203
1706209204
张作霖虽为万人唾骂的“反动军阀”,但他主政东三省时,东北地区的民族经济获得很大的发展却是事实,仅以脚下的铁路为例——在没有发达的航海与航空运输业的时代,张氏自建铁路达十一条之多,里程总数竟占了当时全国自建铁路的80%以上!就凭这个纪录,东北人也不该忘记这位先人啊!
1706209205
1706209206
碑阴是一篇记载事件发生过程的铭文。不过,还是直呼“张作霖”其名,既不是“先生”,也不是“将军”,更不承认他是“大元帅”。上前摸一摸,尽管每个字窝都黏着金粉,但还是挺脏。
1706209207
1706209208
我们城市里的铁路两侧总是一副准垃圾场的窝囊相,脚下自不例外,碑前就是一片极简陋的平房,碑下杂乱的枯草中掺着不堪入目的生活垃圾,让人难以喘息。铁桥附近正在兴建一座颇有规模的市内公路立交桥,重型卡车来来往往以致尘土飞扬。这时,道口的横杆伴着鸣笛声缓缓放下,横杆两侧很快挤满汽车与行人。俄顷,一列橙色的新型旅游列车自北京方向隆隆驶来,钻桥洞而过,直趋沈阳北站。然后,道口开禁,噪音与尘土相携而起,纷纷扬扬。
1706209209
1706209210
2001年10月24日这一天的上午,我站在三洞桥上忽生感慨:在这样的大环境里,人不可能不灰头土脸。
1706209211
1706209212
张作霖一直是中国近百年历史教科书上灰头土脸的人物。民国十七年(1928年)的那个黑色的暮春,张作霖的噩耗传出沈阳城后,除了东三省悬着吊丧的挽幛外,关内外乃至国内外,竟是异口同声的庆幸!
1706209213
1706209214
势头正盛的国民党骂他,因为他是“党军”(国民革命军)武力统一中国的最后一块顽垒,没有他,南京城外那个无梁殿四壁上的“北伐烈士英名录”就会少镌若干行;共产党骂他,因为他一直以“讨赤”为天职,并下令处决了中共启蒙者与北方领导人李大钊。对1949年以前的中国近现代史,国、共两党的评价总是你是我非,但说到奉系军阀张作霖,却颇为例外地保持了一致。
1706209215
[
上一页 ]
[ :1.70620916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