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23981
林纾此举,行为卑劣,为人不齿。时有人称其是“拖鼻涕的野小孩在人家大门上画乌龟的行径”。
1706223982
1706223983
胡适与黄侃“斗法”
1706223984
1706223985
胡适是五四白话文运动的主将,因此当时反对他的旧派学者很多,尤以黄侃为最。
1706223986
1706223987
黄侃字季刚,与章太炎、刘师培齐名,被称为“国学大师”。黄侃的狂妄与尖刻是出了名的。他年轻时曾拜访大学者王闿运,王对黄侃的诗文激赏有加,不禁夸赞道:“你年方弱冠就已文采斐然,我儿子与你年纪相当,却还一窍不通,真是钝犬啊。”黄侃听罢美言,狂性立刻发作,竟道:“你老先生尚且不通,更何况你的儿子。”好在王闿运通脱,并未计较。
1706223988
1706223989
如此狂狷之人,又是反对白话文最凶者,黄侃对胡适进攻的火力之猛可想而知。有一次,黄侃对胡适说:“你提倡白话文,不是真心实意!”胡适问他何出此言。黄侃正色回答道:“你要是真心实意提倡白话文,就不应该名叫‘胡适’,而应该名叫‘到哪里去’。”此言一出,他仰天打三个哈哈,胡适则气得脸都白了。
1706223990
1706223991
胡适著书勤勉,却留下数部“半部书”,如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都仅写成上半部。黄侃借此在中央大学课堂上调侃胡适道:“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学生不解,问何意?黄侃颇为阴损地回答:“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部没有了也。”语毕,学生们哄堂大笑。
1706223992
1706223993
又一次,黄侃在讲课中赞美文言文的高明,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用文言则仅需‘妻丧速归’4字即可,仅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
1706223994
1706223995
这一次,胡适回击了,而且巧妙得令人拍案叫绝。也是在课堂上,当胡适大讲白话文的好处时,有位同学不服气地问:“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一点缺点都没有吗?”胡适微笑道:“没有。”这位学生想起黄侃关于文言文电报省钱的论调来,反驳道:“怎会没有呢?白话文语言不简洁,打电报用字就多,花钱多。”胡适说:“不一定吧。要不我们做个试验。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便发电报拒绝了。复电便是用白话文写的,而且非常省钱。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代我用文言文拟一则电文,看看是白话文省钱,还是文言文省钱。”
1706223996
1706223997
同学们果然纷纷拟稿,最后胡适从电稿中挑出一份字数最少且表达完整的,其内容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胡适念毕,不无幽默地说:“这份电稿仅12个字,算是言简意赅,但还是太长了。我用白话文只须5个字:‘干不了,谢谢。’随后胡适解释道:“干不了”,已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的意思,而“谢谢”既有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又有婉拒之意。可见,语言的简练,并不在于是用白话文,还是用文言文,只要用字恰当,白话也能做到比文言文更简练。
1706223998
1706223999
“老章又反叛了!”
1706224000
1706224001
曾作过段琪瑞政府的教育和司法部长章士钊,二十出头就做了《苏报》的主编,后游学英伦,归来后自创《甲寅》杂志,这是一个反对白话文运动的舆论阵地。
1706224002
1706224003
章士钊虽热衷于政治,但治学终是他的资本,古文是他的衣钵,所以他经常著文猛批白话文和新文学。甚至在茶余饭后闲聊谈天的当儿,都不放过攻击白话文。曾撰文《评新文化运动》发表在《新闻报》上,批判的矛头直指胡适,并点名要胡适回应。胡适看后一笑说:章公此文,不值一驳。
1706224004
1706224005
章士钊闻后,嗤嗤一笑,坦然了之。从此两人互不相往。数年之后,在北京的一次宴会上,章士钊与胡适相遇。宴后二人合影,并各题诗一首。
1706224006
1706224007
章士钊的诗如下:你姓胡来我姓章,你讲什么新文学,我开口还是我的老腔;你不攻来我不驳,双双并坐各有各的心肠!将来三五十年后,这个相片好做文学纪念看。哈,哈,我写白话歪词送把你,总算是俺老章投了降。
1706224008
1706224009
胡适的题诗如下:但开风气不为师,龚生此言吾最喜;同是曾开风气人,愿长相亲不相鄙。
1706224010
1706224011
白话诗句出于文言大师章士钊之手,而七言古诗出于白话领袖胡适之手,很是有趣。
1706224012
1706224013
章士钊并未像他诗中所说的那样,真的“投了降”,时隔不久,他又在《甲寅周刊》上著文屡屡攻击白话文学,对运用白话文的陈源、梁漱溟、梁启超等进行指责,并自相矛盾的宣称“摈白话弗读,读亦弗卒”。
1706224014
1706224015
胡适读后,马上在《京报副刊》上发表了《老章又反叛了》的短文,披露章士钊题写在相片上的“白话歪词”,指责他是个“不甘心落魄”的“时代落伍者”。
1706224016
1706224017
胡适还指出,章士钊的此篇文章本身的逻辑错误和不讲道理,并声称:“今日一部分人的谩骂也许赶得跑章士钊君;而章士钊君的谩骂,决不能使陈源胡适不做白话文,更不能打倒白话文学的大运动”,并风趣地提出“我的‘受降城’是永远四门大开的。但我现在改定我的受降条例了:凡自夸‘摈白话弗读,读亦弗卒’的人即使他牵羊担酒,衔璧舆榇,捧着‘白话歪词’来投降,我决不收受了!”
1706224018
1706224019
1706224020
1706224021
1706224023
民国那些牛人 蒋介石开近代学历造假之先河
1706224024
1706224025
时下假货横行,文凭更是如此。尤其是一些来自海外的洋文凭,由于信息不对称,令人难辨其假,在中国大行其道,如“克莱登大学”那样欺世盗名者不在少数。就是再出一万个方舟子,恐怕也打不过来。出洋留学去获得文凭,是近代才开始的事情,在中国不过是一百多年的历史。那么,谁是近代中国学历造假第一人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造假历来隐秘,只有被公开揭露方能为我们所知。
1706224026
1706224027
有据可查的近代中国学历造假第一人不是别人,就是曾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蒋介石。
1706224028
1706224029
最早公开揭露蒋介石假文凭的是李宗仁。由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的《李宗仁回忆录》第571至670页中,有这么一段李宗仁的回忆:“蒋先生原名志清,弱冠时曾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因不守堂规而被开除。后往日本进陆军振武学校,接受军士教育程度的训练。回国后,却说他是日本士官第六期毕业生。此次到了北京,乃派曾一度任其副官长的陈铭阁(河南人)到米市胡同南兵马司和士官学生同学总会负责人刘宗纪(士官第六期,曾充孙传芳的参谋长)接洽,并捐五万元,作为同学会经费。那时有些人,像四期的蒋作宾、雷寿荣,六期的杨文凯、卢香亭等,就向刘宗纪质问,哪里出来这个叱咤风云的大同学呢?刘说,捐巨款还不好吗,何必深究呢?”
1706224030
[
上一页 ]
[ :1.706223981e+09 ]
[
下一页 ]